文 | 煙雨客
關於明代詩人王醇的記載,可謂少之又少。這是一位居士詩人,將自己的人生過成了明月清風,山水林泉。
《新秋夜坐》
水煙涼獨夜,坐惜幾家眠。
僧閣掩深寂,磬聲生悄然。
竹歸人意淨,螢漾壁光圓。
鄉國方鄰亂,幽心忽易遷。
在一個寂靜的秋夜,這位詩人坐在僧閣中,聽著若有似無的鐘磬聲,內心的情思,也被這月夜撩動了……
有關這位詩人的故事,只能找到一鱗半爪,也似鴻雁雪泥。王醇,字先民,揚州人。曾經周遍遊歷吳、越一帶的山水。參訪一雨禪師,從之受優婆塞戒。並居住在山上,每日誦持《法華經》。後來回到揚州,居住於慈雲庵,虔誠修行淨土法門。臨命終時預知時至,結跏趺坐,請僧眾環繞其旁,誦念佛名而往生。
虔心修佛的一個詩人,也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寫出了世道人心。
《決絕辭》
火滅不復然,泉出不歸源。
君心既已死,捐玦向平川。
由來負心人,頭上無青天。
《餉飢》
畫餅餉飢人,安能克其虛。
懸雨在半空,弗肯及涸漁。
寧與悍兒處,莫與懦夫居。
懦夫信不足,悍兒義有餘。
如此簡潔幹練的文字,說的卻是直指人心的道理。
《見落葉》
朝來見落葉,因愧向林行。
飛鳥不無意,何人非有生。
枝容昨夜月,秋減一村聲。
轉禁樵童入,留茲長道情。
看見紛飛的落葉,詩人都覺得愧於向林中行走。飛鳥與人,花枝與月,這些看似並無關聯的意象,卻是休戚與共的存在。月亮棲息在花枝之上,村莊在秋天到來之後,也漸漸歸於平寂。如今,我們看到落葉,可會也有如此之想?
《花谿春暮》
蒼蒼煙嶼西,掩閣臥花谿。
春不邀愁去,鶯來攪夢啼。
他鄉三月病,新綠幾枝齊。
搗藥茅簷下,空林日又低。
又是春暮,貧病交加的詩人,在茅簷之下搗藥,很快,太陽又下山了。只有門前的花木,在三個月的病休之時,悄然煥發出了新綠,一片勃勃生機。
《哭黃元幹墓》
下馬涼風吹墓村,昔離誰謂隔重原。
轉因宿草淚猶下,誰種寒松陰漸繁。
長夜何年歸遠骨,深山片月主遊魂。
可憐香閣啼紅妾,銷盡桃花滿鏡痕。
黃元幹是詩人的好友,先詩人而去之後,詩人不勝悲慟之情。長夜何年歸遠骨,深山片月主遊魂……一代代人遠去了,卻再也不會回來,只有後人的悲傷,還在這無情世間留存。
《秋夜酒家所思》
堤館能留醉,當壚豔似花。
秋槽分滴酒,夜火映撈蝦。
風寂山猶響,江清月自華。
所思隔煙水,離恨起蒹葭。
秋夜適於寫詩,看到酒館,詩人就留步了,當壚的女子美豔如花,酒菜正好,數日恩卻聽到了山裡的風聲,看到了江上的明月,這時候,無邊無際的思念,恍若蒹葭蒼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