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劉會玲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不論在國家層面還是消費者層面,大家對免疫力的訴求大大增強。益生菌行業在這個特殊時期「逆勢上漲」,彰顯了它與免疫、健康之間強韌的關聯性。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益生菌補充劑收入425億元,同比增長7.5%,5年複合收入增速在9.2%,進入穩步增長期。從國家分布來看,美國益生菌補充劑消費市場最大,佔比36.93%,其次是中國9.97%、日本7.61%、英國0.68%。從國內益生菌補充劑市場來看,2019年,中國益生菌補充劑市場收入42.4億元,同比增長18%,5年複合收入增長21%。
作為食品工業中科技含量高、學科綜合交叉能力強的行業之一,益生菌行業承載著科技界探索營養與健康的需求,亦擁有企業界持續助推發展的源源「動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第二十二屆健康天然原料、食品配料中國展(FIAC)於近期在上海國家會展中心舉行,益生菌話題也成為本屆展會關注的焦點之一。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益生菌的消費帶來了哪些影響?食品飲料品牌商如何選擇益生菌原料供應商?消費者面對琳琅滿目的益生菌產品如何選擇?這些話題都是非常需要探討,並且具有現實意義。展會現場,針對上述問題,記者採訪了恆天然集團中國商務經理王樂濛。
王樂濛表示,首先,益生菌最主要的兩個功效,一是增強免疫力,另一個是促進腸道健康和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對於人體來說,70%免疫的細胞都在腸道。所以益生菌可以很大程度上幫助人體增強免疫力。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說,疫情之下,大家都會關注自己的健康,看到益生菌「益生」兩個字,對於完全不知情的消費者來說,覺得「這東西對身體好」,再深度了解一下益生菌,可以知道益生菌能增強免疫力。所以,這也是疫情期間大家對益生菌產品關注度高的原因。
在談及食品飲料品牌商如何選擇益生菌原料供應商問題時。王樂濛表示,說益生菌有功效,都需要拿臨床文獻來支持。對於食品飲料品牌商在選擇益生菌原料的時候,要看它所擁有的臨床文獻,這一點非常重要。公司在1927年就成立了微生物發酵中心(MFU)。最開始中心是研究發酵,後來過渡到益生菌的研究。NZMP益生菌的研究,從篩選株菌到定位合適的株菌。再基於此進行一系列的安全性(毒理學研究),到動物研究,再到人體臨床研究,最後確定它的安全性以及功效性。」
據了解,目前,中遊的食品飲料廠商購買恆天然NZMP的菌種,會按照臨床文獻推薦的功效量,加上其他的輔料,生產成消費者可以使用的終端產品。通常,益生菌終端產品起效量至少活菌達到10億以上。
「其實購買益生菌也是因為目前網上的一些主播推薦,主播說好,我們就會去買,並不懂得去看一些標準。買回來食用後比較有助於消化,其他沒有什麼明顯的感覺。」市民李女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記者在採訪了一些購買益生菌的消費者後發現,其實大多數消費者是因為網上的一些主播推薦,購買後除了自己服用,也有給孩子、老人服用的,但是對益生菌的具體情況卻並不了解。面對市場上琳琅滿目的益生菌品牌很多消費者也並沒有一個明確的選擇標準的?
對此,王樂濛提醒消費者,挑選益生菌類產品需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對應查看菌株名稱。國家對於益生菌的管理採用名單制管理,國家制定了《可用於食品加工用菌種名單》和《嬰幼兒可食用菌種名單》,如果使用的菌株沒有列在其中,則不可以作為食品原料使用。第二,查看菌株名稱。沒有菌株號的菌種是沒有科學理論支撐的,同時對應菌株名查看其是否有專利,是否有學術論文支撐。根據文獻,定位菌株對應功能。並不是所有的益生菌都有一樣的功能。第三,看準菌數。益生菌用CFU(colony-formingunits菌落形成單位)作為菌數的單位。添加的數量要和文獻中記載的確實功效量相一致。近期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推出了《益生菌科學共識》,也指導消費者怎樣去正確的認識益生菌使用方式。」
對於恆天然NZMP未來在國內的發展前景問題,昊圖食品網主編陳一筆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分析到,「恆天然NZMP益生菌進入中國市場,是有四個優勢的:第一,恆天然品牌為其背書,具備品牌優勢;第二,其在我國國內乳製品等發酵領域深耕細作很多年,具有一定的客戶優勢;第三,恆天然的微生物技術,為益生菌菌株篩選和臨床提供了技術優勢;第四,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者對免疫和健康訴求增強,從而使得益生菌原料激增,市場擴容。」
他表示,「雖即便如此,恆天然NZMP仍需要面臨國內外諸多品牌競爭,所以是機遇與競爭並存的局面。後續公司能否持續壯大,還是要看恆天然NZMP益生菌運營團隊,在市場、品牌、業務等方面,是否能彎道超車。」
(編輯 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