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的李女士向《新聞360》反映,說去年12月初,她給孩子在當地一家"託馬斯英語"培訓機構報了名,沒想到的是,200多節的課還沒怎么正式開始,這家門店就關門了,2萬多塊錢打了水漂,跟她一樣遭遇的家長還不少。李女士想知道,他們的錢還能要回來嗎?
李女士說:「我在網上查一下託馬斯英語,也是一個品牌,南京有很多家店,全國都有,一個連鎖機構。品牌這在邊,就衝著這個品牌去的。去年12月初,前一天上課,第二天突然就關門了,貼了告示有什麼問題要處理,年後再開。」
李女士說的這家"託馬斯英語"機構,位於南京復地宴南都。去年12月初,這家店突然關門,等待了一個多個月,這家店也沒有重新開門的跡象。和李女士一樣的家長,還有60多位,其中一些人甚至是貸款給孩子報名來學習的。
記者了解到,"託馬斯英語"是一家全國連鎖英語培訓品牌,在南京有多家門店。南京復地宴南都這家門店是加盟店,主要從事3-6歲的幼兒英語培訓,由一家名叫"江蘇人之初教育諮詢有限公司"運營,法人是趙某。趙某表示,由於投資失敗,公司經營出現問題,他正在尋找方案,將60多位家長剩餘的課轉移給別的機構。
"託馬斯英語"南京復地宴南都店負責人趙某表示:「我這個禮拜就把家長送到其他機構去,都在談,這個禮拜在做家長分流,分流到哪個店,我現在不方便說。」家長們告訴記者,所謂分流,就是讓60多個孩子集體轉給其他培訓機構,但是,轉到哪家門店?家長要不要再支付學費?這些關鍵的細節,機構的負責人趙某一直避而不談。
經過調查,記者發現,"託馬斯英語"南京復地宴南都店負責人趙某,除了工商註冊了"江蘇人之初教育諮詢有限公司",還有另一家公司,名叫"南京紅果果教育諮詢公司",經營範圍是教育信息諮詢,兩家公司均沒有在教育部門領取辦學許可證。
沒有辦學許可證,卻從事幼兒英語培訓,是否違規呢?記者找到了南京市秦淮區教育局,相關科室工作人員表示,3-6歲的幼兒英語培訓,屬於提高興趣的學前培訓,不一定非要領取辦學許可證。南京市秦淮區教育局社教科工作人員說:「你那個是興趣,『託馬斯』大部分做的還有藝術這些東西,你那是興趣教育,與學校學科教育無關的,我們教育局主要管與學校相關的。」隨後,記者又找到南京市秦淮區市場監督局紅花分局,該局表示,他們已經接到家長的投訴案例,並多次聯繫機構負責人趙某。
自稱"已經沒有一分錢"的趙某將如何安置門店關停的學員?是否有別的機構願意託管?目前都還是一個懸念。根據《江蘇省培訓收費行為規範》規定,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超過3個月的費用,但仍有機構違規操作,法律界人士認為,對於教育培訓市場的預付款消費監管力度不夠。
江蘇崇安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建波說:「之前有預付款消費、美容美髮等等,它要收預付款需要經過市場監管部門的批准和備案。既然是預付款消費,這些外語教學機構也應該到市場監管部門備案,市場監管部門也應該主動履行這樣的職責,現在這種情況已經普遍情況,不主動出擊,勢必造成市場混亂。」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共有1.2萬家教育培訓機構跑路、關停,其中大部分是英語培訓機構,這個數據可以說非常驚人。這些機構給公眾的解釋是"經營不善,資金鍊斷裂",結果是,培訓機構甩鍋跑路後,家長啞巴吃黃連,巨額培訓資金去了哪裡?一筆糊塗帳。
目前,對於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還是比較嚴格的。但是像託馬斯英語這家門店,打著"學前幼兒英語培訓",變成所謂的興趣素質培訓,教育部門是不是就無從監管了呢?我們來看看上海的做法,上海實行的是全覆蓋監管,即便是非學科的素質培訓,比如音樂、美術等,也要實行統一教育備案審查,要求教育培訓機構購買履責保險,實行第三方平臺收費,一旦經營不善,消費者的利益也能得到保障。我想這個辦法值得江蘇監管部門借鑑!
(報導/鄭麗麗 韋少華)
(本條新聞版權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