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
今天在養魚老道的魚缸裡,出現了一件稀奇事,那就是我把我的金魚給養丟了,那條小丑金魚徹底從魚缸裡消失了,任憑我怎麼找也找不到,連水妖精後面我都找遍了,當時嚇得我一身冷汗。
然後我想想,這個事情好像不對啊,數數這些魚的條數,我不就知道了嗎?
結果呢,數來數去,還是八條蝶尾,數目上對啊,鎏金也是八條,一條也沒少,雖然我的數學不是太好,不過十六個數,我還是能認得的。
而且我還發現了一個問題,以前的鐵包金金魚好像也都不見了,難道說魚缸裡出鬼了不成?
終於找到它了,胸鰭還是那個殘疾樣子,原來是變色了,很是奇怪,這麼快?
這可真是出鬼了,突然間,我好像明白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眼睛瞅向了魚缸裡唯一的一條鐵包金,我記得這條小丑魚有一個胸鰭是殘廢的,然後我又對比了它以前的照片,這才恍然大悟。
原來在這不到一個星期的高溫環境中,所有金魚的黑色素都大幅度縮減了。
甚至於包括了那條白點最重的純黑蝶尾,看起來也似乎略顯紅色了。
這缸金魚因為患上了白點病,從五月十八號開始加的溫,只是加溫的度數一開始定的比較高,達到了34度,全部出現好轉是在第三天,之後一路隨之降溫,到今天已經降到了28度,已經是持續高溫生活接近一周了。
要不是因為想要飼養金龍和銀龍,急於給它們倒缸,我還想讓它們在這裡的高溫環境中,多待上幾天呢。
那條所謂的十二黑,也不黑了,尾巴的黑色幾乎不見了
另外還有一條所謂的12黑蝶尾,它的尾巴、眼睛、胸鰭等多處地方,原來都是黑色的,現在基本都變成了紅色,之前的鐵包金蝶尾,尾巴和身體幾乎全紅了。
尤其是這條小丑魚的變化最大,包括了背鰭上、腦袋上的大片墨斑全部消失,速度之快,令我目瞪口呆,要不是它的那點殘疾,我是怎麼也認不出來是它的,這差距也太大了吧,僅僅六天的時間?
我們可以看看小丑魚的前後照片對比,還有那條白色的小蝶尾,以及另外的鎏金金魚,它們的體色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黑色金魚的保色問題,特別是鐵包金,很難穩住它們的體色
這裡,就牽扯到了一個黑色金魚如何保色的問題了,特別是鐵包金金魚,眾所周知,一般來講,它們的體色幾乎是維持不住的,反正早晚都得變,只是說我們能否適當延長一下時間就是了。
其實這個問題,我曾經在我的視頻中提到過一次,就是黑色金魚想要保色,需要以下幾大因素:
第一個就是飼養水位要深,最好就是青苔綠水飼養
尤其是水位問題,我記得小時候的家中水缸裡飼養的金魚,它們的顏色特別的豔麗,鐵包金可以很長時間不變色,紅色的金魚也是相當漂亮,絕對不是在玻璃魚缸裡飼養的金魚所能比的。
那個水缸的水深大約也有50釐米以上了,直接坐在了地下半截,冬天可以保暖、夏天還曬不透,水色一片碧綠,青苔綠水的營養也足。
第二個就是飼養金魚的容器底色、缸壁顏色都要深色
這也是我們飼養此類金魚很重要的一個原則,那就是儘量不要使用全透明的玻璃容器飼養,否則的話,它們的黑色素也很難保得住,或者說適當延長。
第三個就是不能突然間高溫了,這裡已經得到了證實
這個小事件就足矣說明問題了,這個速度也太快了,以前我很少有給金魚治療白點,水溫提高如此多的情況。
一個是因為本身治療就晚了點,一個是因為自己也有些著急了,不能讓它們總在高溫環境待著,所以才會迅速把水溫升到了34度。
因為之前的水溫是在二十六七度徘徊,有時候是二十四五度,所以我才考慮到,如果把水溫加到30度,白點不一定能夠拿的下來。
結果白點病確實是好的很快,金魚的狀態恢復的也是極為迅速,沒想到體色變化的更快。
這也給其他希望保色的黑色觀賞魚,提出了一定的警示,也就是說,飼養此類觀賞魚,水溫不易突然間拔高很多,還是應該維持在30度以下。
這不是在室外池塘養魚,水位深點、光照足點,它們可以選擇自己適宜的水溫區,本身池塘裡的青苔綠水也助於穩色。
反過來講,紅色系的觀賞魚,一個高溫就足夠了
那麼,同樣的道理我們要反過來看,近期還有很多魚友一直在不斷的詢問,我的鸚鵡魚、羅漢魚、紅龍、七彩等,這些紅色系觀賞魚,我如何飼養,能夠讓它們的體色更紅呢?
在我這裡也可以找到答案了,凡是體色不紅的,一句話就夠了,那就是水溫沒有加到數,這是顯而易見的道理,除非是基因太差。
在我們平時購買這些觀賞魚的時候,會發現它們在魚店裡的水溫往往被定的很高,大部分此類觀賞魚的水溫都在32度上下徘徊,究其原因就在這裡了。
而對於羅漢魚來說,如果我們突然間把水溫能夠提高個三五度,達到34度左右,對於刺激它們起頭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關於紅色系的七彩神仙魚,我也曾經嘗試過的,把飼養它們的水溫,最高溫度定在了35度並且維持一周,它們的體色都會急劇的偏紅,食慾大增、新陳代謝旺盛,上述的這些觀賞魚都是如此,可以說每升高一度,它們的體色和狀態變化,我們用肉眼,是絕對能夠觀察出來差別的,差別很大、很大。
不過,長期高溫環境飼養,對於它們的壽命問題,肯定是會有影響的,我們還可以通過適當的營養補充、蝦紅素補充等,再去配合適度的高溫相結合,多方面予以調節為好。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問題敬請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