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已超過20萬隻

2020-12-23 國際在線

野保員靠近一隻受傷的小藏羚羊準備對其救護(2017年6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新華社拉薩12月23日電 題: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已超過20萬隻

新華社記者田金文

它們身形矯健,時而奔跑快如閃電,時而漫步靜靜覓食……當遊客從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邊緣經過時,不時會和「高原精靈」藏羚羊「不期而遇」。

從20世紀80年代一度「瀕危」,到如今成為「近危」,幾十年間西藏藏羚羊的種群數量從5萬隻左右增加至20萬隻以上。

這是在西藏那曲市申扎縣境內拍攝的藏羚羊幼崽(2017年6月24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宗嘎介紹,藏羚羊種群數量恢復性增長,得益於一系列有力保護措施:劃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專門保護管理機構和執法隊伍;嚴格禁止盜獵,定期進行巡山,對藏羚羊等重要物種種群活動進行監測;在藏羚羊分布區開展廣泛的科普宣傳教育,聘請當地農牧民參與保護管理。

2015年,西藏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管理體制機制改革試點,實行「局、分局、站、點」四級管理體制,推行網格化保護,建立了2個管理分局、73個管理站。目前已有780名農牧民成為專業管護員。

藏羚羊群在西藏尼瑪縣榮瑪鄉附近吃草(7月17日攝)。新華社記者 覺果 攝

那曲市雙湖縣的嘎瑪邊久就是保護隊伍的一員。14年前,嘎瑪邊久成為一名野生動物保護員,每年有近半年的時間需要行走在方圓上百公裡的無人區,察看野生動物分布情況和數量,再上報給林業部門,有時也會把受傷的動物帶到救助站。

「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政府每月還發給我補助,我很喜歡這個工作。」嘎瑪邊久說。

這是在西藏那曲市雙湖縣拍攝的藏羚羊(2019年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得益於系列保護舉措,快速恢復增長的不僅僅是藏羚羊種群數量。數據顯示,藏野驢由原來的5萬頭左右增加到現在的約9萬頭,黑頸鶴由原來的1000至3000隻上升到約8000隻,野犛牛增加至現在的1萬頭左右,雪豹、盤羊、巖羊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也均出現明顯的恢復性增長。

種群數量持續增加,「高原精靈」在雪域高原上奔跑得愈發快活逍遙,人與動物的關係也變得越來越和諧親密。

這是在西藏那曲市雙湖縣拍攝的藏羚羊(2019年1月31日攝)。新華社記者 普布扎西 攝

「野生動物保護理念已經深入西藏各族群眾心中,良好的生態環境成了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在高原開啟了良性循環。」宗嘎說。

相關焦點

  • 藏羚羊種群數量增加3萬多隻 目前已超過10萬隻
    藏羚羊種群數量增加3萬多隻 目前已超過10萬隻,嚴厲打擊非法捕殺藏羚羊犯罪活動,加強法制宣傳和執法力度,使西藏境內藏羚羊種群數量從1999年的7萬隻增加到目前的10萬隻以上。
  • 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數量增至15萬隻
    西藏自治區環保廳副廳長江白近日在拉薩舉行的「西藏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成就」新聞發布會上透露,近年來西藏藏羚羊種群數量逐年增加,目前已達到15萬隻左右。我國西部的可可西裡自然保護區、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青海三江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新疆巴州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藏羚羊的主要棲息地。
  • 中國藏羚羊種群數已恢復至20餘萬隻
    中國藏羚羊種群數已恢復至20餘萬隻 藏羚羊種群持續恢復,這和世界各國協同打擊藏羚羊絨製品貿易密不可分。」9月6日,青海省林業廳野生動物管理局局長董德紅表示。  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布周告訴記者,根據初步統計,目前可可西裡、阿爾金山、三江源和羌塘四大自然保護區境內的藏羚羊數量已經恢復到20餘萬隻。
  • 中國首次科學統計表明:西藏藏羚羊數量近15萬隻
    經過18年調查研究完成並通過權威部門認定的《西藏藏羚羊生物生態學研究報告》表明:西藏藏羚羊總數已近15萬隻。這是中國政府首次採用科學統計方法得出的數據。,西藏境內現有藏羚羊約149930隻,分布區面積69.8萬平方公裡,涉及18個縣(區)103個鄉。
  • 西藏藏羚羊數量以每年7.9%的速度增長
    新華網拉薩7月16日電(記者裘立華 顏園園)經過長達18年的跟蹤調查,中國科學家宣布:1999年至2005年,西藏藏羚羊數量以每年平均7.9%的速度增長,目前藏羚羊數量已達15萬隻。    「根據我們的統計,西藏藏羚羊開始進入快速恢復期,藏羚羊保護成效已經逐漸顯現,分布區比10年前有所擴大,種群數量明顯增加。」
  • 羌塘保護區藏羚羊種群恢復到20萬隻以上
    本報訊  西藏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成立以來,保護區內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數量明顯增加,藏羚羊種群數量已由原來的5萬隻至7萬隻,恢復到目前的20萬隻以上,野犛牛有1萬隻,藏野驢由3萬多頭增加到9萬多頭,雪豹、盤羊、黑頸鶴等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呈恢復性增長。
  • 我國將首次聯合調查藏羚羊種群數量
    新華網烏魯木齊8月24日電(記者賀佔軍、崔清新)藏羚羊的主要分布區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區日前達成共識:計劃2006年在同一時間對藏羚羊野外種群數量及生活狀況進行聯合調查,如果成行,這將成為我國首次對境內藏羚羊數目進行統計。  作為全球瀕危物種,我國的藏羚羊種群數量到底有多少?
  • 藏羚羊數量已近15萬隻
    據新華社電 經過18年調查研究完成並剛通過權威部門認定的《西藏藏羚羊生物生態學研究報告》表明:西藏藏羚羊總數已近15萬隻。  負責這個研究報告的原西藏自治區林業調查規劃研究院院長劉務林研究員說,西藏境內現有藏羚羊149930隻左右,分布區面積69.8萬平方公裡,涉及18個縣(區)103個鄉。
  • 中國珍稀瀕危物種恢復性增長 藏羚羊野外種群恢復超30萬隻
    中新社北京1月4日電 (記者 陳溯)記者4日從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近5年來,中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其中藏羚羊野外種群已恢復到30萬隻以上。近年來,中國通過系統實施瀕危物種拯救工程,建立了佔國土面積18%的各類自然保護地,有效保護了90%的植被類型和陸地生態系統、65%的高等植物群落,85%的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首次拍攝藏羚羊超大種群遷徙 「2020我們與藏羚羊」央視播出
    「今年科考隊在這個『大產房』周邊的瑪依雪山東側,拍攝到了一個超大的遷徙種群。這支超大的藏羚羊遷徙隊伍,前後綿延了近5、6公裡,種群數量在6萬隻以上……」 8月9日,央視新聞頻道「新聞直播間」播出 「2020我們與藏羚羊」系列科考節目。這是2013年以來,科考隊第10次走進羌塘。
  • 藏羚羊突破15萬隻 武警西藏森林總隊保護生態有功
    新華社於近日發布消息:「西藏境內藏羚羊得到了很好保護,目前,藏羚羊數量已突破15萬隻,較10年前增長近10萬隻。」
  • 可可西裡藏羚羊回遷數量穩步增長
    新華社西寧9月5日電(記者李亞光)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獲悉,隨著三江源生態整體趨好,近年來可可西裡地區藏羚羊回遷數量穩步增長,從側面展示了該物種種群的健康恢復態勢。  藏羚羊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棲息在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新疆阿爾金山等地。
  • 青藏高原藏羚羊達20萬隻左右
    記者從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獲悉,可可西裡藏羚羊已陸續返回原棲息地,大規模遷徙產仔於近期結束,回遷藏羚羊數量持續增加。青海三江源、西藏據統計,2020年通過青藏公路3002公裡處回遷的藏羚羊有5952隻,較2019年增加1092隻,較2018年增加1430隻。
  • 科考隊第10次深入羌塘保護區腹地 首次拍攝到藏羚羊遷徙超大種群
    從7月中旬開始,西藏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聯合陝西省動物研究所、西北工業大學和總臺央視報導團隊,在羌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開展對藏羚羊等野生動物,為期20多天的科考活動。這也是2013年以來,相關科考團隊第10次深入到羌塘保護區腹地。6萬多隻!
  • 白皮書:西藏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 全區藏羚羊目前20萬餘只
    新華社北京3月27日電(記者朱基釵、郭麗琨)國務院新聞辦27日發表的《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白皮書介紹,西藏生物多樣性持續恢復,目前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12.14%,全區藏羚羊由20世紀90年代的6萬餘只恢復到目前的20萬餘只,藏野驢由5萬多頭恢復到8萬多頭。
  • 藏羚羊種群數量恢復到5萬隻左右(圖)
    中新網5月23日電(記者武仲林)二零零五年五月二十三日,中國青海可可西裡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才嘎在西寧接受記者採訪時稱,通過前一階段的科考和調查,初步顯示在可可西裡和周邊地區,藏羚羊種群數從
  • 西藏繳獲一批珍稀野生動物藏羚羊製品
    日前,武警西藏森林總隊官兵與西藏那曲地區森林公安人員在那曲地區雙湖縣雅曲鄉開展的聯合巡山中,繳獲自然死亡的藏羚羊頭22隻,藏羚羊皮8張,猞猁皮2張,抓獲犯罪嫌疑人3人。藏羚羊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主要分布在西藏、青海、新疆西部近80多萬平方公裡的高寒荒漠地區,其中80%活動區域在西藏羌塘境內。
  • 可可西裡:藏羚羊數量超7萬隻 旅遊穿越成新隱患
    (原標題:可可西裡申遺一周年:藏羚羊數量超7萬隻,旅遊穿越成新隱患)
  • 無人機拍到6萬藏羚羊遷徙「大場面」
    據介紹,今年科考隊在西藏羌塘這個藏羚羊「 大產房」周邊的瑪依雪山東側,拍攝到了一個超大的遷徙種群。這支超大的藏羚羊遷徙隊伍,前後綿延了五六公裡,種群數量在6萬隻以上。遠遠望去,山坡上、溝谷中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藏羚羊,多數成年藏羚羊都帶著新生的小藏羚羊。
  • 西藏馬鹿種群數量增至8000多隻
    「西藏馬鹿過著群居生活,活動範圍基本為山地。這是因為它們要躲避天敵。它們逐水草而居,跟著食物而遷徙,雖然與人類和牲畜生活環境是重疊的,但是卻不會受到人為打擾,這也是它們的種群數量增長的主要原因。」昌都市林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