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
左一句「中國就是恢復得這麼快,不像你們國外都不管」,右一句「反正比你們國家強多了」……街採中國後疫情時代的BBC記者,硬生生被首都人民給堵得說不出話,只能一陣乾笑。
近日這則採訪視頻成了網絡爆款,其中的受訪大叔回憶起當時情景更是再爆金句:「(我說)『甭比,你們國家真不如中國』。他們國家亂了,咱們國家不亂啊,咱們說話肯定有這底氣。」
群攻AOE還加嘲諷,北京人民這波是真不給BBC面子哈哈哈。
當地時間1月8日,BBC發布了一段視頻。記者舊地重遊,對比疫情一年後,北京街頭景象的區別。
一年前門戶全部緊閉的商業街,如今已是燈火通明,順利復工復產,讓記者大呼「真的完全不一樣」。
記者還採訪了東四北大街上的幾家商戶,沒想到開啟了大型「聊死」現場。
問熟食攤老闆生意好不好做,老闆嘴裡說著「還可以」,順便不動聲色地往後退了一步。
原來外國記者沒戴口罩,老闆後來回應「北京東城」時毫不掩飾自己對他的「嫌棄」:
「他當時沒有戴口罩,我就下意識地想離他遠一點,外國人疫情這麼重。」
截圖自微信公號「北京東城」:https://mp.weixin.qq.com/s/gTC4YmCCgpDdjG0SqNtabw
這番話有沒有讓英媒記者心塞就不得而知了,但更扎心的還在後頭。
記者又詢問了幾家商戶覺得「如今中國從疫情中恢復得怎麼樣了」,耿直的服裝店老闆娘有力回應道,「當然啦,中國就是這麼有活力,就是恢復得這麼快。」
說完老闆娘又兩手一拍,一副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樣子「補刀」,吐槽國外有些國家消極抗疫:「不像你們國外,什麼都不管。」
記者被堵得說不出話,只能一直嘆道「什麼?」,用乾笑掩飾尷尬。
老闆娘後來回憶到,BBC記者愣是被她說懵了兩回。
同樣的問題再問一雜貨鋪大叔時,記者怕是收到了雙倍的「傷害」。
大叔雙手一叉直接就是輸出,憋不住笑出聲:「(中國)嚴防控制,反正比你們國家強多了。」
言下之意大概就是:這問題你咋也好意思問呢?都給我逗樂了……
據北京青年報10日報導,這位大叔叫聞起忠,今年54歲,在店裡工作了5年。
聞起忠介紹稱,BBC採訪是12月底中旬的事,當時兩個記者從馬路上一路溜達過來,看見哪家店開著就進店聊幾句,問了些中國疫情防控的情況和店鋪的經營狀況。
圖自北京青年報
雙方聊了有近25分鐘,聊著聊著聞大叔就說出了視頻裡這句金句:「(我說)『甭比,你們國家真不如中國』。他們國家亂了,咱們國家不亂啊,咱們說話肯定有這底氣。」
後來發布的視頻就只留下了這一句,聞大叔也沒想到就這一句話讓他成了這兩天的網絡紅人。
「咱是小人物,就是說實話,實事求是,不能誇大其詞,本身說的這些都是我自己的感受。另外就是覺得他們防護差,也是得說得婉轉一些。」
如今店裡的防疫和消殺工作依舊在嚴格執行,聞大叔的話很直白:疫情就是自己把握住了比什麼都強,該戴口罩戴口罩,該怎麼防護怎麼防護。
去年年初疫情較為嚴峻的時候,聞大叔所在的這家店沒關過門,在和平裡西街的總店還負責給住在懷柔的隔離人員配送物資。
雖然復工復產後銷售額還是因疫情受到部分影響,但他相信有政府的嚴格防控和人民的自覺配合,很快一切會步入正軌,另兩名被BBC採訪的商戶也表示了同樣的願景。
從北京市民自然流露的回答中,從BBC記者的尷尬笑聲裡,不難讀出:中國老百姓對政府的抗疫表現是滿意的,對未來發展是有信心的。
在全球抗疫大考中,這幾位北京市民的回應看著竟有些「凡爾賽文學」的味兒了:傷害性不高,但侮辱性極強。
就在前段時間的跨年之夜上,昔日「跨年聖地」紐約時代廣場空蕩蕭索、形同鬼城,而武漢江漢關大樓前氣球紛飛、燈火漫天。
美國彭博社記者來到武漢,目睹了當地的情況也不由得感嘆:「一年後的武漢已經恢復正常,市民的生活們仍在繼續。」
一年光陰,場景迥然。這樣的對比,也是對中國戰疫成果的直觀展現。
取得抗疫過程中的階段性勝利自然是值得高興的,但隨著冬季來臨,我國部分地區又出現了疫情反覆的情況。當下更應該做的是提高警惕,防控不鬆懈,每個人戴好口罩做好個人防護,共同維護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
版權聲明
本文系用戶獨家授權發布風聞社區的稿件,轉載請聯繫觀察者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