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條性染色體,擁有3種生物的遺傳物質,鴨嘴獸為何如此奇怪

2021-01-12 姿勢分子knowledge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在生物學中,有一個名詞非常有名,叫做加拉帕戈斯現象,指的是在一個獨立的地理環境下,生存於此的動植物會呈現出與外界大不相同的獨特形態。這個現象在加拉帕戈斯群島最先被發現,在澳大利亞也有體現。

澳洲大陸是世界上最小的大陸,獨自坐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在漫長的歲月裡,澳洲大陸孕育了袋鼠、考拉、太攀蛇等大量特有的生物,而且它們的生活習性或者生存能力都令人不可思議。不過,說到澳洲大陸最奇怪的動物,則莫過於鴨嘴獸。當科學家們越來越了解這種動物時,也越發感覺它們的詭異之處令人震驚。

除了詭異,還是詭異

鴨嘴獸屬於哺乳動物,也就是說,它和我們有共同的祖先。不同的是,鴨嘴獸還保持著哺乳動物比較原始的形態。從外形上講,鴨嘴獸就非常奇怪,以至於生物學家喬治·肖在看到它的標本時,以為是有人惡作劇拼出來的。

如果從身體結構上來看,鴨嘴獸就更加奇怪了。

一般來說,我們只聽說過蛇、蜘蛛、蠍子這種節肢動物有毒,從來沒聽說過哺乳動物有毒性的。但鴨嘴獸是一個例外,它的腿後有一根刺,可以攻擊敵人並釋放毒液。它的毒液可以導致獵物出現炎症、肌肉收縮、血液凝固以致死亡,對人類來說基本不會致命,但劇痛感也可以持續長達幾個月的時間。

更奇怪的是,哺乳動物基本上都是胎生的,而鴨嘴獸卻屬於卵生,也就是下蛋。而且,從蛋中孵化的幼崽也並不像其他卵生的動物幼崽一樣能夠自由生活,而是依然需要母親的乳汁餵養。

實際上,鴨嘴獸這些與眾不同的特點,恰恰是科學家了解包括人類在內的整個哺乳綱動物演化歷史的活標本。為此,來自中國、丹麥、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科學家團隊對鴨嘴獸的基因組進行了分析,揭開了鴨嘴獸的秘密。

深圳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丹麥哥本哈根大學教授、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張國捷研究員介紹說:「完整的基因組向我們提供了關於鴨嘴獸身上一些詭異性徵出現的原因,與此同時,對鴨嘴獸基因的解碼對於增進我們對於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如何演化也至關重要。」

哺乳動物中的奇葩

目前來說,哺乳動物可以分為三類,分別是包括鴨嘴獸和針鼴在內的單孔目動物,像袋鼠這樣有袋類的後獸亞綱動物以及包括人類在內的絕大部分哺乳動物的真獸亞綱動物。而後獸亞綱和真獸亞綱類似,生育下來的幼崽都是活體幼崽,而單孔目生下來的幼崽則需要從蛋中孵化。

關於這三種哺乳動物是何時分化的,科學家們還有爭議。有人認為是單孔目首先獨立出來的,其餘部分後來才分化為後獸亞綱和真獸亞綱,另外也有人認為三種哺乳動物是同時分化的。

而通過這一次對鴨嘴獸基因組的研究,研究團隊似乎找到了這些關鍵的時間點。

他們的研究表明,大約在1.87億年前,也就是恐龍盛行的時代,單孔目動物就已經獨立出來了。而在對比了針鼴的基因後,他們判斷,這兩種動物至少在5700萬年前開始分化,成為了獨特的物種。

詭異的性別

在基因組測定的過程中,研究人員還發現了鴨嘴獸的一個特別之處,那就是它們的性染色體。

我們知道,像人類這樣的哺乳動物,通常是由一對性染色體決定性別,其中XX是雌性,XY是雄性。然而詭異的是,鴨嘴獸竟然一共有10條性染色體!比如雄性鴨嘴獸,有5條X染色體和5條Y染色體。

他們將鴨嘴獸的性染色體和人類、鴕鳥、袋獾、蜥蜴和雞等多種生物進行了對比,驚訝地發現:鴨嘴獸性染色體與鳥類之間的相似之處,要遠多於我們這些哺乳動物!

這就意味著鴨嘴獸在性別和產卵方面更接近鳥類嗎?

也不是。

雖然鴨嘴獸的確是通過產卵的方式繁衍後代,但是在鴨嘴獸幼崽出生後,依然需要母親的乳汁。因此,當研究人員在單孔目動物的基因中發現了大部分哺乳動物的產奶基因,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通常來說,在牛、羊、人類等哺乳動物的乳汁中,酪蛋白的含量相對比較高,而這種蛋白在鴨嘴獸的乳汁中尤其豐富,目前科學家也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不過,這證明了它們與很多普通哺乳動物的乳汁還是有相同之處的。

另外,從卵球蛋白方面來講,鴨嘴獸也表現出了和鳥類的不同之處。研究表明,作為卵黃的重要組成部分,卵球蛋白對於鳥類來說至關重要,它們體內普遍有三種關鍵的卵球蛋白基因,而鴨嘴獸體內只能找到其中一種,像我們人類這樣的哺乳動物體內更是完全不存在。

張國捷研究員指出:「這暗示我們,現今所有的哺乳動物的乳汁分泌都是來自於同一個祖先的一組基因發展而來,這個祖先生活於1.7億年前,與侏羅紀的恐龍共同生存在地球上。」

三種生物的「集合」

那麼,鴨嘴獸就是徘徊在哺乳動物和鳥類之間的動物嗎?

不僅於此。研究人員甚至發現,鴨嘴獸的基因還表現出了爬行動物的特徵!就像我們所說的那樣,鴨嘴獸是哺乳動物中極少數有毒的動物。而它的毒液中,只有三種毒素是它們特有的,其餘的毒素在其他生物毒液中都有發現,其中就包括蛇和蜥蜴。

由此可見,在一億多年前的恐龍時代,我們哺乳動物的共同祖先開始分化,形成了今天林林總總的動物,其中就包括我們這樣聰明的靈長類動物。

但是,還有一支演化成了鴨嘴獸、針鼴這樣的單孔目動物。在漫長的歲月裡,它們竟然還保持著原始的模樣,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生物學上的奇蹟。儘管地球經歷了上億年的歲月變遷、無數次的氣候劇變,單孔目動物依然能夠像活化石一樣生動地為我們展現哺乳動物最初的模樣和演化歷程,叫人不得不感慨自然的偉大。

相關閱讀:數萬年前史前犀牛新鮮屍體出土!生物學家大喜,但這未必是好事

相關焦點

  • 鴨嘴獸為什麼如此奇怪-它們的基因是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一...
    鴨嘴獸基因組的第一個完整圖譜剛剛發布,它與您所期望的一樣奇怪,它具有10條性染色體,一對有毒的刺骨,一層螢光皮毛和「發汗」的皮膚牛奶。 鴨嘴鴨嘴獸確實是地球上最奇怪的生物之一。除了尖銳的針ech蟲外,這兩隻澳大利亞動物還屬於高度專業化的哺乳動物群體,稱為monotremes,它們不僅產卵,而且還用乳汁餵養幼仔。 兩者的基因都是相對原始且不變的,揭示了幾種脊椎動物的奇異混合體,包括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
  • 《自然》:鴨嘴獸為什麼如此奇特?
    ,且表現出一系列奇怪的特徵:作為哺乳動物,它們產下的是卵而不是活的幼崽;靠「出汗」分泌乳汁;長有毒刺;甚至有10條性染色體。最近,由哥本哈根大學、華大基因等機構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鴨嘴獸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並對鴨嘴獸一些奇怪特徵的起源作出了解答。會產卵但也會分泌乳汁哺育幼崽,沒有牙齒,有毒刺,有蹼足,皮毛光亮,有10條性染色體。自從18世紀末歐洲人在澳大利亞發現鴨嘴獸以來,這種奇特的半水生生物一直困擾著研究人員。
  • 鴨嘴獸為什麼奇怪-它的基因是鳥類,爬行動物和哺乳動物的一部分
    鴨嘴獸基因組的第一個完整圖譜剛剛發布,它與您所期望的一樣奇怪,它具有10條性染色體,一對有毒的刺骨,一層螢光皮毛和「發汗」的皮膚牛奶。鴨嘴鴨嘴獸確實是地球上最奇怪的生物之一。除了尖銳的針ech蟲外,這兩隻澳大利亞動物還屬於高度專業化的哺乳動物群體,稱為monotremes,它們不僅產卵,而且還用乳汁餵養幼仔。
  • 鴨嘴獸——地球上最怪異的哺乳動物:為什麼會變得如此怪異?
    鴨嘴獸(Platypus)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為怪異的哺乳動物,表現出了一系列怪異的特徵:它沒有牙齒、產卵而不是產嬰兒、有毒的刺、腳蹼、發亮的毛皮、配備了10條性染色體等。鴨嘴獸屬於一類古老的單足類哺乳動物,在任何現代哺乳動物出現之前已有數百萬年的歷史。
  • 鴨嘴獸存在十種性染色體 在哺乳動物中罕見
    中新社雪梨十月二十五日電澳大利亞研究人員最近發現,澳洲稀有哺乳動物鴨嘴獸有十種不同的性染色體,其中一種同鳥類相似,一種同人類相似。  人類有X和Y兩種性染色體,女性有兩條X染色體,男性有一條X染色體和一條Y染色體。鴨嘴獸卻有五對染色體,包括五個X染色體和五個Y染色體,其中X5染色體同鳥類的Z染色體相似,而X1染色體同人類的X染色體相似。  格羅特茲內教授稱,白蟻和蜘蛛具有多重性染色體早已為人們所知,但鴨嘴獸有多重性染色體在哺乳動物中實屬罕見,在這之前從未發現過有十種性染色體的哺乳動物。
  • 華大等機構揭示鴨嘴獸多條性染色體和卵生之謎
    央廣網消息 近日,華大與浙江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單位聯合公布了單孔目基因組的研究成果,並首次通過全基因組的數據研究了單孔目多對性染色體以及哺乳動物部分性狀的演化過程,相關成果已於北京時間1月7日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
  • Nature:華大等機構揭示鴨嘴獸多條性染色體和卵生之謎
    近日,華大與浙江大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等單位聯合公布了單孔目基因組的研究成果,並首次通過全基因組的數據研究了單孔目多對性染色體以及哺乳動物部分性狀的演化過程,相關成果已於北京時間1月7日發表於國際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
  • 鴨嘴獸和人類有共同祖先?最奇怪的哺乳動物進化史揭秘
    鴨嘴獸鴨嘴獸(圖片來自pixabay)鴨嘴獸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奇怪的哺乳動物。它是卵生動物,卻會分泌乳汁;它的後腿有毒刺;它有10條性染色體。當地時間1月6日,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鴨嘴獸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找到了鴨嘴獸奇怪特徵的起源。18世紀末,歐洲人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鴨嘴獸,這種古怪的半水生動物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完整的基因組為我們解答了鴨嘴獸的一些奇異特徵是如何出現的。與此同時,破譯鴨嘴獸的基因組對於理解其他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的進化也很重要。
  • 鴨嘴獸能分泌83種毒素,如果它會自行組合,可稱動物界「毒師」
    當18世紀後期,動物學家 喬治·肖 發表第一個關於鴨嘴獸的科學描述時,那個時代的許多人都不相信這種動物是真實存在的。其實動物學家本人最初也認為他看到的標本是一個騙局,標本只是用不同動物的身體部位縫合在一起,製造出的一個不同尋常的「生物」。
  • 2019世界平均壽命公布:男人為何死得早?男性的染色體或有缺陷!
    可是仔細一點,我們就能看出,日本的女性平均年齡為86.8歲,比男性的80.5歲大6.3歲。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大學的科學家在《生物學快報》上發表了一份聲明,聲明稱,他們在對比了229種由染色體決定性別的動物之後發現,當一個物種擁有相同的性染色體,它們的平均壽命會更長。經過統計,科學家們發現這種差異性達到了17.6%,這意味著,在不同種類的物種中,像以XX配對的同配性別物種的壽命是普遍高於異配性別物種的平均壽命的。
  • 來自遠古,進化低等的小怪獸:鴨嘴獸的秘密
    鴨嘴獸:這種奇怪的動物簡直是充滿了驚喜和神秘。在描述鴨嘴獸時,我們的形容詞很可能會不夠用。它太特別了!這種獨特的生物是澳大利亞特有的,自從被人類發現以來,就一直讓科學家們感到困惑。直到現在,我們對這種半水棲動物還是不太了解,也不太知道它的秘密。
  • Nature:鴨嘴獸進化
    性染色體演化人只有一對XX或者XY性染色體,然而單孔目卻擁有5對也就是十條XX/XY性染色體。那麼,這麼多的性染色體是如何產生的,其中又隱藏著什麼演化的故事呢?在本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單孔目物種的5條X染色體與其他絕大多數哺乳動物的X染色體沒有序列相似性,反而部分跟鳥類的性染色體同源。
  • 會下蛋會哺乳的鴨嘴獸,雜糅多物種特徵:誰說我的嘴巴是假的?
    當歐洲人第一次看到這種奇怪動物的時候,它就成為了科學辯論的中心:它究竟是真實存在的,還是精心製作的騙局?這就是鴨嘴獸,一種長相怪異的動物。身體像毛茸茸的水獺,尾巴形狀和海狸一樣,四肢短且有蹼,和鴨掌很相似,最為奇怪的是,嘴巴上好像被安裝了一個假的鴨嘴,十分怪異。
  • 會下蛋會哺乳的鴨嘴獸,雜糅多物種特徵:誰說我的嘴巴是假的?
    仔細觀察就能發現,鴨嘴獸簡直就像一個生物大雜燴。外形上雜糅了多種動物的特點,就連生理功能也是如此,它同時具有爬行動物、鳥類和哺乳動物的特徵。科學家研究後發現,和一般的有毒生物不同,鴨嘴獸的毒液並不是狩獵時使用的,而是為了繁殖。
  • 鴨嘴獸和人類有著共同祖先?來聽聽Nature重磅成果解讀
    現代人有46條染色體,而人和鴨嘴獸的共同祖先很可能有60條染色體,這些染色體經過了很多次的變異才形成了今天的狀態。推測哺乳動物的共同祖先 2n=60 | 參考文獻 [1]此次的研究對象除了鴨嘴獸,還包括短吻針鼴(Tachyglossus aculeatus)。
  • 研究發現鴨嘴獸有5對性染色體
    新華網倫敦10月25日電(記者曹麗君)長著鴨子嘴、骨骼結構卻酷似爬行動物的鴨嘴獸可能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一種動物。日前,澳大利亞科學家發現了這種哺乳動物更奇特的地方——它的性別是由5對染色體決定的。  包括人在內的大部分哺乳動物的性別都只由X和Y染色體決定的:帶有2個X染色體的便是雌性,帶有1個X和1個Y染色體的便是雄性。
  • 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
    中外科學家首次成功構建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基因組圖譜   1.8億年前,哺乳動物祖先曾有60條染色體針鼴 (Ken Hur ley供圖)   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誌日前發表了一項中外科學家共同合作的成果,他們首次成功構建出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現生哺乳動物共同祖先的基因組圖譜,並追溯發現哺乳動物祖先可能曾有60條染色體
  • 遠古生物鴨嘴獸竟然是真實存在的?第六感極強,有25種性別!
    鴨嘴獸剛被人發現時,看起來是如此怪異,以至於有一份被送往博物館的標本竟被認為是一個惡作劇:一部分來自哺乳動物,一部分來自鳥類,然後被縫合在一起。更有趣的是,鴨嘴獸的喙是一個偵查裝置,一個有預警功能的器官。
  • Nature:鴨嘴獸和針鼴基因組
    reads,10XG,Hi-C和物理圖譜數據,組裝鴨嘴獸基因組。研究者還推斷,與其他哺乳動物相比,單孔目動物具有相似的基因組替換率(每百萬年每個位點大約2.6×10 - 3個替換)。大約14 Mb的哺乳動物的特定高度保守的元素被識別相比之下在脊椎動物:大約90%的元件位於非編碼區域,相關基因在大腦發育等過程中富集。接下來,利用人類、負鼠、袋獾、鴨嘴獸、雞和普通壁虎的染色體信息來重建哺乳動物祖先的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