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Jean Hofve,DVM。畢業於美國卡羅拉多州立大學獸醫學院。自1994年起成為獸醫,執業20年有餘。身兼作家、編輯、獸醫與寵物營養顧問,退休後發揮餘熱,成為AAFCO官方顧問,奮鬥在寵物食品法律法規透明化的最前線。
這篇文章是我在2016年底發布過的;三年多過去,美國的寵物食品管理並無多大變革。2018年,甚至還發生了寵物罐頭使用不正常屠宰的馬肉,內含安樂死藥物(戊巴比妥)造成動物死亡,並引發大規模召回的事件。反觀國內,2020國產寵物食品通過了更嚴格的新規,也許我們真的在迎接變革的到來。
國內對進口寵物產品近乎狂熱,甚至存在粉絲濾鏡一般,認為但凡「國外」,必然管理嚴格,事實真的不是這麼回事!我的觀點一直沒有變化,不要因為產品的產地而有偏見,不高看、不貶低,濾鏡啥的不要有,2020了,月亮哪都有圓有缺。
大多數寵物家長都確信,美國政府部門中,肯定有"相關部門」在全權監管寵物食品的生產製造。但是,沒人確切知曉這「相關部門」到底是個啥。這寵物食品安不安全,可不可靠總要有人管吧,是食品藥物監督管理局?是美國農業部?還是AAFCO?當你仔細研究這些部門的職能,會尷尬的發現,沒有任何部門可以自信滿滿的說「這事兒我們管,你放心」。在寵物食品的製造、生產與安全方面,多家政府部門、相關產業機構交雜在一起,可以對寵物食品的安全性可靠性進行一條龍式監督管理的政府部門壓根就不存在。那麼,到底是誰在保證「雞肉與土豆配方」的狗糧真的含有雞肉和土豆?包裝上說含有20%蛋白質,哪家部門確保此言非虛?
讓我們把與美國寵物食品搭邊的機構全部理一遍。等你看完之後,大約就會明白,為何許多美國人對商業寵物食品的不信任感日益增長,對「營養均衡科學配比 」報以戲謔。
FDA對美聯邦境內的食品安全負責,許多人下意識的假設既然寵物食品(Pet Food)是「食品」,那自然歸FDA全權管理。這既是對的,又是錯的。FDA需要對《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確保美國境內銷售的藥品、食物、化妝品不含有害物質。此法案也涵蓋動物,FDA旗下的美國獸藥中心(CVM)專門負責相關的監管。
對於寵物食品,獸藥中心的最主要職能包括:
可實際上,這兩大職能很少被完整貫徹。由於各式各樣的限制(包括聯邦政府預算不足),只有非常極端的事件爆發後,比如寵物食品沙門氏菌汙染使人致病,這才輪的到FDA出手,在日常生產過程中FDA存在感不強,執法力度很低。舉例來說,《聯邦食品藥品和化妝品法案》中明確規定,含有「非正常屠宰動物」(即病死、瀕死、暴斃、殘疾動物,即4D)的食品屬於假冒偽劣,不可銷售。然而FDA單方面認為,這些非正常死亡的動物是安全的,可以拿來製作寵物食品,雖然本質上違反聯邦法律。這一執法者犯法的詭異現象可以從FDA相關規定CPG Sec. 690.300 Canned Pet Food以及CPG Sec 675.400 Rendered Animal Feed Ingredients中找到,這些規定中明確表示:非屠宰死亡的動物可以拿來製作寵物食品。(其實就是4D的好聽叫法)至於第二大職能,保證產品配料與事實相符,這一點更是疑雲重重,待我們在下篇進行分解。
美國有50個州(States),每個州擁有自己的農業部門,又擁有各不相同的寵物食品管理辦法。當一款新的寵物食品想要進入該州市場,就必須去當地部門進行註冊審核。管理註冊與審核的部門就是各州農業部門的FCO,州立動物飼料管理處(State's Feed Control Officials)。
如上文所說,寵物食品管理各州有各自的法律條文。少部分州,比如肯塔基州、德克薩斯州、明尼蘇達州就是出了名的仔細,甚至會進行自己的餵食試驗。大部分州並不是這樣,它們州的審核集中於兩大塊。
第一條比較好理解,不經過FCO及FDA審核,寵物食品不可以使用虛假宣傳,更不能號稱自己有醫療效果。舉個例子,「人食用級別原料」就不可以擅自標記於包裝上,屬於違規行為。但是廠商可以將這條廣告語寫在他們網站和網絡宣傳詞上,這一點政府部門管不著。
第二條,檢測營養元素指標是否屬實從字面上很好理解,不過這彎彎繞並不少。對於寵物食品來說,必須標記和檢測的成份有
A.最低粗蛋白含量
B.最低粗脂肪含量
C.纖維最大含量
D.飼料水份含量
法律要求的就是這些,一些寵物食品公司會冒著被檢測的風險額外標上特定維生素含量、脂肪酸,或是任何消費者看了開心的成份。要說漏洞也真是不少,買過貓糧狗糧的你大約發現了,澱粉含量不會予以標識——你要是知道狗糧普遍含有45-50%的麵粉,應該不會開心吧。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也不能告訴你這蛋白質是什麼蛋白質,脂肪是什麼脂肪。我們需要明白,蛋白質並不是各自相同的,脂肪更不是。小麥蛋白和雞肉蛋白不是一回事,魚油和葵花籽油也不是劃等號的。要細說下去就會牽扯到原料監管這一幾乎不存在的灰色地帶,還是留到下篇再談吧!
含澱粉質45% :)
說起來,FCO這些測試的流程與標準是如何制定的呢?想要解釋這一問題,我們需要介紹下一個組織,這個組織大名鼎鼎,從各方面影響著每個州的寵物食品管理辦法。它就是AAFCO。
大家或多或少聽說過AAFCO,或是AAFCO營養標準。更有不少人默認AAFCO就是管理寵物食品的組織——事實遠非如此。雖然名字看起來很唬人,但AAFCO不是政府組織,也不是監管性機構,更不具備任何強制性的執法能力。AAFCO的本質是一個"志願者組織」,由各州的州立動物飼料管理處 (FCO)出人,建立一個可以共商大計的平臺(比如制定營養標準和測試流程),這就是AAFCO實質。這一平臺的組織並不嚴密,每年開大會的旅費得靠自費和特別撥款,但又在政府部門旗下展開工作,著實怪異。
AAFCO的影響力倚賴於各州政府的態度,一些州只接受一部分AAFCO標準,有的全盤接受,也有極少數州制定獨立標準。各州FCO的官員們每半年齊聚一堂,探討動物飼料安全、動物健康與州際商務貿易事宜。待這些官員開完會,就根據討論結果和各州情況,回家實施這些政策。本著兼聽則明的態度,每年AAFCO大會允許各界人士出席,與FCO官員共同「探討 」。這些「各界人士」五花八門,全部與動物飼料產業有這樣那樣的聯繫。包括熔煉工業(Rendering Industry,做肉粉的)農產品業代表、飼料工業代表及寵物食品工業說客,即PFI(PetFoodInstitute,美國寵物食品行業的利益代言人),消費者則長年被排除在外,對大會上又通過哪些需要自己買單的決議毫不知情*。
*在2013年之前,AAFCO大會沒有消費者代表出席,近兩年在Hofve醫生帶領下,情況出現改觀,但阻力極大,成效不彰。連標明澱粉含量的決議都被否決。如此多的既得利益者混在一起,個個期待AAFCO大會的決議可以為自己牟取利益。不少關心動物福利與健康的組織對此憂心忡忡,甚至怒斥AAFCO為飼料工業的嘍囉。確實,這些與會組織有它們潛在的影響力,打著自己的算盤,但進行決議投票時,只有三股力量可以參與投票。這三大組織分別是美國FDA官員、各州FCO官員還有美國農業部USDA代表。以筆者(Jean Hofve醫生)的個人經驗看,FCO官員並不傾向任何一方。FCO官員對自己的職責非常看重,大多盡忠職守,並不會出現「小偷看菜園,狐狸守雞窩」的情況。
另一個例子發生在近些年。在AAFCO原料定義委員會否決副產品改名提案後,飼料工業又提出另一個擦邊球提案,想把「禽類副產品」改名叫「禽類與禽骨粉」,總之就是千方百計避開副產品這三個字。筆者(Jean Hofve醫生)作為官方顧問,強烈反對這一提議,最終表決時該提案被集體否決。
可惜的是,更多時候FCO官員並非不盡責,而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比方說「非正常屠宰動物」不當使用方面,因與FDA意見相左,眾FCO官員也無能為力。
AAFCO大會人人可去。只要付400多美元(不少啊)的註冊費用,你就能參加AAFCO大會,可以發言與提問。
AAFCO這個非政府組織所作出的最大貢獻是一、寵物食品營養標準和二、餵食測試標準,這兩大標準被絕大多數州接受(但不是全部)。想要出售寵物食品,必須要滿足二者中的至少一個。要麼符合字面營養標準,要麼通過餵食測試。還是要提醒下諸位,AAFCO只是給予標準、工具,具體怎麼用還是各州FCO官員自己來的。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談談這兩個標準是怎麼回事。
我猜大家應該聽說過這個AAFCO營養標準,這一標準的目的是建立維持動物生存的「最低」營養標準,明確動物對微量元素和宏量營養素的基本需求。多年前,1980年代,寵物食品工業使用的是NRC標準,但這一標準不合適寵物食品製造。90年代初,AAFCO召集犬貓營養學家,為寵物食品工業量身打造了一個AAFCO營養標準。(故諸位做自製請不要參考AAFCO的微量元素標準——譯者注)
這款產品沒有經過餵食測試,但是紙面上符合AAFCO營養標準,注意標紅
微量元素(micronutrients):微量礦物質、維生素等
宏量營養素(macronutrients):蛋白質、脂肪、纖維等
一款寵物食品除了選擇字面數值達標,也可以選擇第二種辦法通過FCO審核,那就是餵食實驗。餵食實驗中,實驗對象只可以吃需檢測的寵物食品,不可以吃其他東西。通過餵食測試的寵物食品,即可貼上「Complete and Balanced」標籤,讓貓狗當主食吃一輩子。
75%實驗
對象體重正常,血檢正常
這種實驗方式相比之下比AAFCO營養標準更可靠,方法一當中,數值不能體現產品實際消化率和適口性,餵食實驗則可以。一些廠商有著自己的科研機構,有時廠商會感覺AAFCO營養標準存在不足,這時他們會制定自己的標準,然後進行餵食實驗。這樣一來,又使用了他們自己覺得合適的營養標準,又算是過了AAFCO標準審核。
這款產品通過了餵食測試,注意紅圈中的feeding tests
AAFCO所推行的兩大標準都存在無法忽視的缺陷,廠商只需二者擇其一,許多問題就此被掩蓋與忽視。紙面數據符合AAFCO標準的產品不一定能順利通過餵食實驗;一款通過餵食實驗的食品不一定能符合各項營養指標。一款產品興許打著擦邊球通過實驗,卻在長期餵食過程中出現問題。
事實上,由此引發的問題有詳細的記載。加利福尼亞大學UC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在長期實驗中使用通過餵食測試的食物長期飼餵貓狗數代,期間發現這些食物無法滿足動物營養需求。
AAFCO標準本身存在的問題還有營養元素最大最小值問題。留心一下就會發現,AAFCO標準中,礦物質裡只有zinc,即鋅元素存在最大限值,其他礦物質只存在最小值。最小值到無限多之間道理上都是合法的。肯塔基州FCO對1994-1995年間送審的所有寵物食品數據進行了分析,他們驚訝的發現,像鎂、鐵、錳等礦物質普遍達到AAFCO值的200-400%或以上。廠商這樣做是刻意為之,一款寵物乾糧會隨著時間出現迅速的營養降解,為了讓一些營養元素在保質期(12-18個月)到期之前還可以保持足夠含量,廠商會特地在一開始增量數倍。長期超量的鐵、銅、鎂都有造成毒性的可能,碘元素更是與老貓中大範圍出現的甲狀腺亢進有關。
如上文所說,各州FCO部門檢測產品有多細緻各不相同。有的州查查蛋白質、脂肪、纖維、水份就算完事兒,有的州從維生素含量到胺基酸都徹查。每家寵物食品製造商都可能在某一環節出差錯,不過審。有的在蛋白質檢測環節就落馬,有的灰質、纖維含量太高,更常見的錯誤是鈣磷比配置錯誤。公正的說,送檢產品失敗並不代表某廠商的全部產品都不合格,可是這類錯誤分布如此廣泛,讓人不得不小心。從最便宜的超市貓狗糧到昂貴的高價寵物食品,這類錯誤層出不窮。這種錯誤的出現,往往是因為飼料製造階段的維生素礦物質預混料本身就出了問題。
各州FCO可以針對違規進行強制執法與處罰,這一過程難免有些拖泥帶水不夠乾脆。執法力度與速度取決於人們發現了哪些問題。大部分產品如果不存在足夠的消費者投訴,哪怕存在問題也會神不知鬼不覺的繼續售賣。
美國各州FCO部門會年度發布一張表單,顯示哪些飼料企業違規並被處罰,任何人都可以查閱這類記錄。尷尬的是,這類報告很少會發布到網絡上。
如果你想我一樣喜歡研究商業寵糧和飼料工業,研究的越多越是會擔心你家寵物的健康。許多人想像中的嚴密監管,法律法規並不存在。現存的寵物飼料管理條例與其說是管理,不如說是在幫助寵物飼料工業抹去汙點,讓其顯得無比光鮮亮麗。在如此粗陋的法律法規之下,很難想像寵物食品製造商對外形象如此純潔無辜——實際並非如此。
也許,在某個理想世界中,所有寵物食品都可以安心無憂的購買,不必擔心管理不善,營養不良。然而現實世界中,寵物飼料工業的產品使得每一隻寵物都成為了試驗動物,我們這些飼主則成了提供實驗的人。
在下篇中,我們將討論美國寵物飼料工業的灰色地帶,原料。你買的牛肉罐頭,其實是染色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