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之乎者野記
朱麗 【中國】
我看到這個消息的時候是錯愕的。
其實一直在想是不是搞錯了,畢竟就傳統的認知來說,基於文化脈絡的聯繫,華人對於新冠的重視程度應該遠強於其他族裔,怎麼會落到如此悽慘的地步。
為此我特地請C博士核查一下消息來源,對某知名研究所在生物醫學預印本網站「MedRxiv」發布的這份分析紐約市各族裔受新冠疫情影響程度的報告進行比對和查證。
C博士很悲傷的告知,雖然文章還在等待同行評議,但其研究數據和結論應該是科學可靠的。
該研究對3月1日至5月31日8萬5328名在紐約市公立醫院系統尋求病毒檢測和醫療服務的患者進行分析。通過他們的姓氏資料庫和語言信息,對紐約市最大的兩個亞裔族群—南亞裔和華裔進行分類研究。
數據顯示,雖然華裔檢測陽性率和住院率低於南亞裔, 但華裔新冠死亡率卻高達35.7%,接近四成,高於所有其他族裔,甚至可能是白人新冠死亡率的1.5倍。
報告作者之一、紐約大學朗格尼醫院(NYU Langone Hospital)副教授Nadia Islam表示,長期以來, 亞裔被排除在有關不平等的討論之外,「這也是為什麼這項分析報告如此重要,它揭示了亞裔這一重要人口群體的問題。」
紐約和加州作為華人最聚集的區域,這樣的結果帶給同胞的不僅僅只有悲傷,還有沉重的反思。
為什麼會這樣?
Preprint原文也有分析,大意是2020年早期,華裔和其他亞裔美國人經歷了更多的排外、歧視和騷擾,有25%的受查亞裔紐約人報告說自己經歷或者目睹過和COVID-19相關的侵害暴力以及種族主義,有超過一半的全美華裔受查報告說經歷了或者是當面或者是網上的種族歧視,這些造成了不良的心理健康狀況。也可能是加劇亞裔美國人不願意就醫的原因之一,從而延誤了病情。
此外文中還指出了一個其他的可能解釋:早期重症的黑人西裔給治理造成了錯覺,覺得亞裔作為「模範族裔」應該比其他少數族裔健康。
而根據C博士的分析,除了這個之外還有兩個原因。
一是因為紐約地區的華人幾代人住在一起的情況普遍,老年人較多,在那種病毒滴度的場景下,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大大提升,從而導致了較高的病死率。
二是紐約華人低收入者居多,開餐廳、洗衣店、外賣等服務行業居多,他們很多身份還未解決,等不來政府的補貼,不出去賺錢就可能面臨很大經濟壓力,同時勤勞的本質和習慣可能害了他們。
根據紐約市政府官方的2013-2018五年間分族裔的貧困率統計數據,曼哈頓唐人街以及Lower east side的5年平均貧困率數據和非裔社區Harlem幾乎是同一水平。
SOMOS總裁陳治年醫生就表示,紐約市的華裔是非常脆弱且缺乏服務的群體, 近五分之一的人生活在貧困線下,三分之一的人沒有公民身份,近三分之二的人僅英語能力非常有限。
總體來說,紐約地區華人教育程度低、收入低以及英語水平有限是導致病死率大大提升的重要原因。
加上近年來美國內民族情緒本就高漲,疫情期間醫院在救治順序上明顯存在「不合理」,所以這可能是壓死那些不幸離世華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美國黑人覺得自己很慘,舉族群之力抗爭發聲之時,華人卻在悄無聲息中慢慢的死去,若不是這份觸目驚心的報告,一些華人自己還沉浸在這種沉默是一種好事的感覺中。
劉瑜在《民主的細節》最後一段中寫道:希望激起一些人把政治作為柴米油鹽、衣食住行來觀察的興趣,比一個人的政治立場更重要的,是他抵達一個立場的方式。
或許如今看來,她會有些不同的感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