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晏玉玲 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收錄於話題#2020 UEGW10個
/??
幽門螺桿菌檢測也有「假」結果?!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革蘭染色陰性的螺旋桿菌,通過口腔進入人體後特異地定植生存於胃上皮細胞表面,Hp產生多種酶,如尿素酶及其代謝產物氨、過氧化氫酶、蛋白溶解酶、磷脂酶A等,對黏膜有破壞作用。Hp生長緩慢,在微需氧的富營養基條件下,生長需要3-10天。
本次剛剛結束的歐洲消化疾病周(UEGW)會議上,來自塞爾維亞的學者M.Rajilic-Stojanovic分享了Hp流行病學與檢測方面的最新進展。「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特邀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科晏玉玲醫生為我們帶來精彩的會議報導。
01
在中國,幾乎每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感染Hp
目前全球自然人群Hp感染率約為44.9%,在發達國家感染率約為30%,在發展中國家則可高達80%。
在中國,多個中心的大規模自然人群中Hp感染的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Hp感染率為40%~90%,平均為59%。也就是說,在中國,幾乎是兩個人中就有一個是Hp感染者。
Hp感染幾乎均可引起胃黏膜活動性炎症,在慢性炎症活動的基礎上部分患者還可發生消化性潰瘍和胃癌等一系列疾病。Hp感染後機體難以自發清除,如不進行治療,往往造成終身感染,即長期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
建議
小於45歲的Hp感染者無消瘦、缺鐵性貧血、消化道出血等報警症狀,主張可以直接根除Hp治療(我國《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指出,針對無症狀個人要求檢測Hp的人群,年齡<14歲者不推薦進行相關檢查)。
對於45歲以上感染者不主張直接根除Hp治療,建議內鏡檢查後再決定是否要治療。
02
Hp常用的檢測方法及注意事項
隨著人們對Hp認識的重視,好多體檢項目中也加入了Hp檢測這一項重要內容。很多朋友拿到了檢測報告後,看到陰性就笑逐顏開,看到陽性就愁眉不展。
那麼,是陽性就一定被感染了麼?陰性就一定沒事嗎?抽血是陽性,吹氣卻是陰性,到底該信哪一個呢?怎麼才能確定自己的檢查結果是正確的呢?
自1983年Hp被發現以來,檢測Hp的方法也不斷出現,但每種方法都存在著其各自的優缺點和臨床應用的限制。很多患者接受了多次不同的Hp檢測,並對一些可能矛盾的結果一頭霧水,這就需要大家了解關於Hp的常用檢測方法及其優勢、弊端。
目前,Hp感染的診斷包括兩類檢測方法:
非侵入性方法:包括尿素呼氣試驗(UBT)、 Hp糞便抗原(HpSA)檢測、Hp糞便聚合酶鏈反應(PCR)和血清學檢測。其中,UBT是臨床上最受推薦的方法,具有Hp檢測準確性相對較高、操作方便和不受Hp在胃內灶性分布的限制等優點。
侵入性方法:包括組織學檢測、快速尿素酶試驗(RUT)、Hp培養和PCR檢測。胃鏡檢查如需活檢,且患者無活檢禁忌,臨床上推薦RUT檢測Hp,病理組織學檢測可作為備選。
1
UBT和RUT
UBT和RUT是臨床常用的檢測手段。
UBT檢查Hp感染的準確性約95%。患者服用13C或14C標記的尿素後,如患者的胃內存在Hp感染,胃中的尿素酶可將尿素分解為氨和標記的13C或14C標記的CO2。標記的CO2通過血液經呼氣排出,定時收集呼出的氣體,通過分析呼氣中標記的CO2的含量即可判斷患者是否存在Hp感染。
RUT檢查Hp感染的準確性約90%。提取患者胃活檢組織,加入尿素後,尿素酶可將尿素分解為氨,pH發生改變,通過分析pH的改變判斷患者是否有Hp感染,該檢測結果受環境溫度,細菌數量等影響。
■ 檢測注意事項
Hp的生存依賴於尿素酶調控生存環境的pH,尿素酶對Hp的定植是必須的。在低pH值環境中,尿素酶時維持Hp胞質周圍pH值穩定的關鍵因子;但是當環境pH值上升至4.0~5.5時,Hp胞質周圍pH值也相應上升,尿素酶的活性降低。
因此,任何引起胃內pH值明顯上升、抑制細菌活性的治療均可導致以檢測尿素酶為基礎的Hp檢查(UBT、RUT)可能呈假陰性。
如抗生素和質子泵抑制劑(PPI)可以抑制細菌尿素酶的活性,UBT、RUT檢查結果可能呈假陰性;胃內的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雙歧桿菌,乳球菌,腸球菌可以產生尿素酶,使得檢測尿素酶為基礎的檢查結果呈假陽性,但活性低(2.5‰
2
血清學檢測
常規的血清學試驗檢測Hp抗體IgG,其陽性不一定是現症感染,不能用於根除治療後複查。因此,其臨床應用受限,通常用於流行病學調查。
如被檢測者既往未接受抗Hp治療,Hp抗體陽性可視為現症感染;消化性潰瘍出血、胃MALT淋巴瘤和胃黏膜嚴重萎縮等疾病患者存在Hp檢測幹擾因素或胃黏膜Hp菌量少,此時用其他方法檢測可能會導致假陰性,而血清學試驗則不受這些因素影響,Hp抗體陽性亦可視為現症感染。
3
PCR檢測
基於Hp基因測量的PCR和測序方法具有高敏感性,從糞便、胃內容物、胃組織活檢等均可以提取Hp的DNA,不僅可以確定Hp的感染與否,還可以檢測細菌的毒性和抗生素敏感性。
總的來說,Hp是胃內複雜微生物的一種,Hp檢測的陽性意味著Hp的過度生長,但需要注意的是,胃內微生物的改變可能影響Hp的檢測結果。
參考來源:
[1]中華醫學會,中華醫學會雜誌社,等.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2019年).2020,5,19(5).
根除幽門螺桿菌,2020年最好的治療方案是什麼?
2020-10-13
急診腸鏡檢查,什麼時候做最合適?怎麼做?
2020-10-13
收藏這份超全飲食指導,腸易激患者不怕再吃錯
2020-10-14
警惕!50歲以下的腸癌越來越多,真兇是這種息肉!
2020-10-15
科室簡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科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科是國家重點學科,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衛生部) ,所屬的消化內鏡中心為衛生部指定的全國培訓基地。消化內科現有醫生52人(含退休返聘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8人,碩士生導師13人,高級職稱32人,護士105人。消化內科病房有病床208張,設立多個亞專業組,包括肝臟疾病組、膽胰疾病組、炎症性腸病組、消化道出血組、內鏡微創治療組及消化介入治療組,年出入院10000餘人次。消化內科門診開設名老專家門診、消化專科門診、消化專病門診,年門診量達16萬多人次。消化內鏡中心開展了多項國際先進、國內領先的內鏡下微創治療技術,包括內鏡下治療消化道早癌(EMR、ESD),ERCP及相關治療,EUS及相關治療,消化道大出血的內鏡下止血等,年內鏡檢查及治療達12萬餘人次。消化內科近年來開展了多項消化血管與非血管介入診療技術,包括肝硬化食管胃靜脈曲張出血、布-加症候群、頑固性腹水、消化系統腫瘤,消化道出血、梗阻性黃疸等疾病的微創介入治療,其中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systemic shunt,TIPS)及球囊阻斷逆行靜脈閉塞術(Balloon-occluded retrograde transvenous obliteration,BRTO)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近5年消化內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攻關課題、國際合作等科研項目20餘項,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6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共計200餘篇,SCI期刊60餘篇(其中包括《Gastroenterology》、《Gut》、《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Radiology》、《Endoscopy》等國際權威雜誌),主編專著10餘部。力求以科研帶動臨床水平的提高,將科研新成果運用於臨床,服務於廣大患者。
本文首發:醫學界消化肝病頻道
本文作者:晏玉玲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消化內科
原標題:《幽門螺桿菌檢測:抽血陽性,吹氣陰性,到底該信哪一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