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童子又叫綠熊(因為還有白熊和黃熊),它是景天科銀波錦屬的多肉植物,原產地非洲納米比亞和南非,其葉片非常肥厚,密生白色絨毛,葉形呈卵圓形,長約2-3釐米左右,寬約1-1.5釐米左右,前端具有5-8個爪狀齒,葉色長期為綠色,但在光照充足的環境下爪狀葉尖會變成紅色,像真的熊掌一般,非常可愛。

單株熊童子養護方式跟成株和老樁差不多,若說區別的話,則就只在用盆和配土上有一定的差別。首先單株熊童子因為株型較小,不適合使用太大的花盆來栽種,否則不好把握水分,如果澆水以後盆土一直無法幹透的話,就容易導致其出現悶根落葉和爛根黑腐等狀況。

那麼單株熊童子使用多大的花盆來栽種比較適合呢?個人覺得跟其冠幅差不多大小就可以了,如果想讓其長得更快一點的話,則花盆口徑可以比其冠幅大2-3釐米左右,等其葉片覆蓋住花盆以後再換更大的盆就行了。上圖是我之前入手的單株小熊,到手的時候就3對葉片,使用小小的花盆養著,現在早就長成了好大一盆,且花盆也換成了口徑25釐米以上的大盆。

其次單株熊童子配土一定要合理。簡單的說就是顆粒比例不要太高,同時也不能太低,如果跟成株和老樁一樣使用高顆粒來進行控養的話,那單株較小的熊童子生長速度就會非常的慢,且葉片也經常瘦瘦的,一點都不好看。而要是配土顆粒比例過低的話,則熊童子根系又容易出問題,特別是夏季氣溫較高的時候,稍不小心熊童子就會大面積落葉,然後變成光頭。

單株熊童子配土個人以為顆粒比例在60%左右是最合理的,這樣既保證了生長速度,又兼顧了透氣性和排水性,但等其長大以後換盆時還是需要繼續調高顆粒比例,如此方可降低其度夏的風險。

至於單株熊童子的光照和澆水則跟成株和老樁沒有任何區別:生長季節大水大曬(盆土幹到七八分即可澆水),它就會長得飛快,而夏季氣溫高於30℃時開始適當的遮陰,且控制澆水(半個月左右沿盆邊少量澆一次水),同時避免淋雨。冬季氣溫低至5℃時將其收進室內養護,並跟夏季一樣控水,但澆水時間需要拉得更長,一個月左右沿盆邊澆一次水即可,若是氣溫低至0℃的話,則徹底斷水並保持盆土乾燥,這樣熊童子才能順利越冬。

本文由唐長老多肉說原創(部分配圖來自網絡),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