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確定「肥宅」的反義詞,弄清楚誰是「肥宅」的真正對頭,首先要弄清「肥宅」是一種怎樣的物種。
「肥宅」一詞源於日本ACGN界的亞文化術語,最早有點貶義,用來形容不愛運動,愛吃高熱量零食,喜歡長時間對著電腦屏幕的青年肥胖人群。ACGN是什麼東東?ACGN為英文Animation(動畫)、Comic(漫畫)、Game(遊戲)、Novel(小說)的合併縮寫,是從ACG擴展而來的新詞彙,主要流行於華語文化圈。從來源可以給肥宅畫像:一群年輕人,屏幕是他們的天地,「二次元」和「虛擬世界」是他們的家園,仙貝、薯片、雪碧、可樂等高熱量零食是他們的最愛。
2014年開始「肥宅」一詞爆紅,成為網絡流行詞彙。但是,後來問題不斷發生變化,「肥宅」高尚起來,很多家裡蹲的死胖子不以「肥宅」為恥反以為榮,大肆炫耀;更有健美的社交圈達人,童貞不再的青年老司機,也前赴後繼揩「肥宅」的油,給自己腦門貼「肥宅」標籤。誰是肥宅的朋友,誰是肥宅的敵人,這個問題模糊起來。
於是,「肥宅」從確定人群的名稱,變成了一種普遍文化思潮的名字,成為一群形體差異巨大、基因顯著不同物種共同推崇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這群人物質形態不同,但精神保持高度一致,「肥宅」演化為「肥宅文化」。2018年被稱為「肥宅文化」元年,「肥宅文化」體現的是現代年輕人的一種自嘲精神,大約也是東方中華文化圈獨有的亞文化現象。西方特別是美國,肥胖年輕人很多,但是他們沒有形成「肥宅文化」,倒是有暴力抗議的文化,不如咱們的「肥宅」可愛無害。
那麼,咱們中國為什麼生長出了「肥宅文化」文化呢?社會發展和變革轉型太迅速造成壓力巨大,網際網路資訊和商務、社交超級發達,應該是主要的客觀因素。
首先,社會發展和變革轉型太迅速。不誇張地說,咱們國家近20年來,看得見的變化可以按月計算,能夠感受到的轉型可以按年計算,這在任何其他時代或國家的社會都沒有這種情勢,像洪水海嘯一般推著你往前裸奔,壓力山大。生活節奏快、職業競爭激烈、生活成本步步高。在危機感的壓迫下,青年人群難免會遭遇挫折,變得沮喪。為了緩解壓力,一部分年輕人喜歡在閒暇時間儘量減少不必要的人際交往,在自己獨處的世界裡放鬆自己,通過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來追求純粹而簡單的快樂。趨利避害,這是人類的本能選擇,也是「肥宅文化」的哲學根據。
其次,網際網路資訊和商務、社交超級發達,給「肥宅文化」產生和存在打牢了基礎。人和動物不同,吃喝拉撒需要,消息、知識也需要,更離不開聊天、八卦。在網際網路發達之前,除了富豪家的廢物,完全宅在家裡就是死路一條。但咱們國家網際網路太發達了,滿世界的消息知識,吃喝用度,聊天八卦,你動動手指要啥有啥,躺在床上都能得到。發達如美國,想這麼宅也難辦到。
「肥宅文化」,有那麼點消極、逃避、陰柔的意味,但並不頹廢、消沉、軟弱。從被鄙視鏈條底端,演化為自嘲精神的頂端,通過獨特、搞笑、幽默方式自我展示,消解負面情緒,構建多元文化和包容社會。雖然自稱「肥宅」的傢伙可能是健美達人,但是定義「肥宅」的關鍵詞還沒有變,如年輕、御宅、屏幕控、二次元、虛擬世界。
那麼,「肥宅」的反義詞應該是什麼?其實「肥宅」們自己給出了答案,就是「肥宅」們最為憎惡的「現充」。
「現充」(「リア」ル, 英文real的片假名寫法)是發源於日本網絡流行詞,這個詞經由動漫字幕組傳入中國,漢化為「現充」或「現實充」,主要是指在現實世界中生活得充實的人們,全稱是「現實生活很充實的人生贏家」。可以看出,「現充」是「肥宅」的天然冤家對頭。「肥宅」們對「現充」羨慕嫉妒恨,吶喊「現充爆炸」,甚至喜歡打「現充都爆炸吧」的遊戲,可見憎惡至深。
如果從文字對應來選擇,「野獸」和「野瘦」也是不錯的反義詞。「野獸」(Beast)是美國漫威漫畫旗下超級英雄,暱稱「漢克」(Hank),是一位變種人,天生擁有野獸一樣的各項感官和強壯的體魄,不但是地球上最聰明的人之一,還是X戰警和復仇者聯盟的重要成員,與「肥宅」剛好相對。「野瘦」的野指野外與宅相對,瘦與肥相對,但沒有文化來源。
本文由苗子原創,歡迎關注,互動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