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吃大醬,路子有點兒野

2020-12-04 食尚橘子姐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東北大醬滋養著廣袤黑土地上數以萬計的世代百姓。要問什麼最能代表東北味道,那一定非大醬莫屬。

無論是在歷史還是現代東北人的生活中,大醬一直都扮演著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東北菜的醬香味兒離不開大醬的功勞,在歷史長河的演變過程中,大醬也成為了東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世世代代都離不開這種簡單粗暴的原始味道。哪怕是現在生活條件好了,但是齁鹹的大醬仍舊還是東北餐桌上的常客。如果沒有大醬,東北人的日子瞬間變得索然無味。

東北大醬

對於東北人來說,大醬就是他們的命根子。只有看著自家的滿滿的醬缸,才會有十足的安全感也會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東北大醬的歷史

東北是滿族人的聚集地,滿族人做大醬歷史悠久。最早在隋唐時期,滿族的祖先靺鞨人就種植大豆製作豆醬。在《新唐書·渤海傳》中有記載「柵城之豉」的文字,「柵城」指的就是現如今的部分東北區,「豉」字指的是豆鼓。可見在唐代,東北地區就已經開始有豆鼓製品了。《三國志·魏書·東夷傳》中說:「於東夷之城最為平敞,土宜五穀,」指的是東北地區地勢平坦,適宜種植大豆等五穀雜糧。

《金史》記載:「遼金故地濱海多產鹽,上京、東北二路食肇州鹽」。女真人「以豆為醬,製作豆醬,以蒜、芥末、醋加菜中調味,並以蜜代糖制甜食。

不難看出在宋、遼、金時代,女真人開始真正釀造大醬了。努爾哈赤統一女真部落之後,開始對明朝徵戰。東北人吃大醬跟努爾哈赤有著極大的關聯,在帶兵徵戰明朝的時候,由於長期缺乏食鹽,八旗將士們的體力大幅下降。努爾哈兒於是就想到一個鹽分補給的好方法,在徵戰的時候,都會向女真部落尋集一些豆醬,沒時間了就打飯包吃。方便快捷的大醬於是就成為了八旗將士們行軍中的必備物資,在行軍打仗的時候,軍廚總是會帶上大醬。於是後來流傳一句俗話「兵馬未動,大醬先行」,在後來滿族人民搬家的時候,總是先將大醬塊子優先搬上車,以此來表示大醬先行,可見大醬在滿族人心目中的地位。

成熟的東北大醬

近代闖關東之後,東北大醬跟各地的烹飪方法相融合,從此變得更加多樣化。

東北人為什麼愛吃大醬

東北人吃大醬由來已久,他們的這種飲食喜好跟當地的自然地理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東北地處我國最北端,無霜期短,寒冷而又漫長的冬季比其他地方都要來的更早一些。地處苦寒之地,人們只有在冬天儲備好足夠的食物才能踏實過冬。因此入秋以後,在蔬菜豐收之時,不僅要想著一時,更要給接下來的冬天儲備好生活的必備物資。當地人會挖地窖來儲藏土豆、蘿蔔、白菜,還會醃製一缸缸的酸菜來應對難熬的冬季。

即使到是盼到了開春時節,但冰封的大地也才剛剛開始甦醒,菜地一片荒蕪凋零,要想吃到新鮮的蔬菜,恐怕還得等候很長一段時間。這個時候東北人就開始製作大醬了,大醬的吃法有很多,但大醬蘸菜卻成為了當地人餐桌上一道獨特的風景。大醬這種便於儲藏的鹹菜跟東北酸菜一樣,伴隨著東北人的一生。

東北醬蘸菜

東北黑土肥沃,地處平原地帶,耕地面積廣闊,是我國大豆和水稻等農作物主產區。作為副食的五穀等,早在千年之前就有歷史記載。東北種植五穀類歷史悠久,據《後漢書》記載,東北地區「土宜五穀」,事實也是這樣,現在的東北地區一直都是五穀雜糧齊全。

東北盛產大豆,秋收之後的大豆可以用來做豆腐、豆漿、豆油、豆芽、大醬等豆制產品。東北人對豆製品的需求量很大,是其它地區所無法比擬的。從營養學上來看,大豆是植物蛋白之王,可以補充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營養價值高。當地人喜歡吃凍豆腐和大醬,用自家產的大豆做豆製品,以此來實現豐衣足食。

當地豐富的大豆資源為製作大醬提供了豐厚的物質基礎,每家每戶院子裡都有一口醃製大醬的醬缸,它不僅是製作大醬的工具,更象徵著一家人對日後生活的熱愛與期盼

東北大醬的古法製作

東北大醬是一種普通的食物,過去東北農村你可以沒錢但不可無醬,每一個家庭都有一口大缸,根據人口的多少下的大醬有多有少。有的家庭每年都得下一大缸可裝5挑水的大醬,有的家庭一大缸還不夠,家裡越窮醬下得越多,它可是一年下飯的菜,一年四季離不開大醬,雖然在農村蔬菜有季節性,特別是地少的地方,分的自留地,就連房前屋後也種糧食作物以補充口糧的不足,有大蔥有大醬就能吃飯。有的孩子用醬拌飯,做菜用大醬做調料,根本沒有其它調味料,沒錢買。所以農民把做大醬看做一很大的事。

醬塊兒

東北大醬之所以好吃是因為二次發酵,在東北製作大醬是每個家庭主婦必會的一項技能。第一步是製作醬塊,一般是臘月初,挑選好的大豆,洗淨,煳爛,搗碎成豆泥,然後是將豆泥做成醬塊,將製作好的醬塊吊起來發酵。另外,在煳黃豆的過程中,最好加一點陳醬,這樣不僅顏色好看,同時在第一次發酵的過程中也不容易生蛆。

東北大醬製作

第二步是下醬。早年間,下醬的時間一般選擇在農曆的四月初八、四月十八和四月二十八這三天。畢竟下醬是一個大事件,都想選擇一個良辰吉日來圖一個好兆頭。但是現在已經沒有這種嚴格的時日要求了,一般時選擇在第二年四月份或者五月初,天氣轉熱時節,將發酵好的醬塊表面黴菌洗淨,將醬塊掰碎,放到陽光下暴曬,若有蛆蟲挑淨(發酵好的醬塊是沒有蛆蟲的)。然後將晾曬好的碎醬塊放到陶土大缸中,用涼開水、適量食鹽調成漿糊狀進行第二次發酵。這個過程一是要注意蓋好缸蓋,不能進雨水和飛蟲,二是要經常攪拌。攪拌的目的是為了釋放發酵過程中產生的氣體,否則大醬會有酸臭氣味,同時還是為了徹底將醬塊攪碎。好的大醬在第二次發酵過程中,就會發出香氣。

大醬二次發酵

下大醬,還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說法,比如不能吃不足月的醬,醬蒙子上面要縫上一小塊紅布條。東北還有老話講,叨醬的碗不能直接傳給別人,必須將醬碗放下,然後另一個人才能把醬碗拿起端走。

在新醬沒有滿月之前,外姓人,懷孕的人是不能看的,看過了醬就不會二次發酵,做出來的醬一點也不好吃,嫁出去的女兒也不讓看!

這些做法雖然沒有什麼科學的依據,但卻足以看出東北人對大醬的感情。

東北人吃大醬,萬物皆可蘸

下醬之後經過二次發酵,一個月的時間大醬就成熟了,黃亮噴香。大醬作為一種調味品,東北人吃大醬,主要是蘸生菜吃。還可以用大醬做成各色菜餚,味道同樣令人迷戀。

不管是在東北的城市還是農村,醬蘸菜都是餐桌上的主角。「蘸」是從滿族人那裡承襲來的,一大批闖關東的外地人在抵達東北以後,也逐漸習慣了這種飲食的方式。

東北人所吃的蘸菜品種很多。人們可以吃到野生的婆婆丁(蒲公英)、芩茉菜、小根蒜、蕨菜(貓爪菜)、黃瓜、刺老芽、薺薺菜等山野菜

還有人工種植的蔥、生菜、菠菜、水蘿蔔、香菜等新鮮青菜

生蘸醬菜

醬菜食用起來比較簡便。在從對菜的處理方法上,基本可分為生、熟兩種。生蘸醬菜就是把菜洗淨後,直接蘸醬食用,如小蔥、水蘿蔔、黃瓜、青椒、生菜等;熟蘸醬菜就是先把菜用熱水「焯」熟後再食用,如菠菜、蕨菜、紅蘿蔔片、幹白菜、凍白菜、刺老芽等。

所蘸的醬,也分為生醬熟醬。生醬就是東北人自家釀製的黃醬;熟醬就是將取來的生醬,加入雞蛋、肉餡、辣椒、小魚等,俗稱炸醬。由於蘸醬菜清爽不膩,新鮮脆嫩、生津潤喉,特別能夠增進食慾,所以備受喜愛。特別是東北人喝酒時,非常喜歡來一盤蘸醬菜的合輯——大豐收。

大醬除了蘸菜之外,還能做出多種東北味道的特色美食,簡直是無所不能。幹豆腐卷大蔥蘸大醬、大醬燉豆腐、大醬熬小魚、醬燉茄子、醬炒角瓜片等都是東北人眼裡的醬香菜餚。彪悍的東北人只吃蘸醬菜是遠遠不夠的,酸菜血腸、鍋包肉、鐵鍋燉、酸菜白肉火鍋也得整上啊,喝上兩杯小酒,屋外白雪皚皚,屋內熱火朝天。

大醬燉魚

東北人吃大醬路子極野,吃相讓南方人看了徹底驚呆。生菜蘸大醬,生菜鮮辣,大醬齁鹹,卻在東北人的眼裡賽過山珍海味。菜狠醬野只是表面現象,吃的粗狂彪悍才是蘸醬菜行走東北的真正奧義

東北人與大醬的情節

不管世態如何發展,蘸醬菜依舊是東北人雷打不動的吃法。東北人對於大醬的情感就如同是山西人對於陳醋、四川人對於泡菜、北京人對於炸醬麵一樣,已然成為了當地飲食文化中的一部分。東北農家每家每戶必定會有一兩缸大醬,沒了大醬,日子恐怕真要過不下去了東北人不僅在家吃大醬,下館子也同樣要吃。吃完了湘菜、川菜、粵菜,喝完葡萄酒、白酒、啤酒之後,照例還會要一盤蘸菜,放佛沒有吃蘸菜這頓飯就好似意猶未盡一樣,必須要吃幾口醬蘸菜才能徹底心滿意足。東北人吃醬蘸菜就如同廣東人和上海人吃飯後甜點一樣,咔喳咔喳大嚼一頓,這才叫一個美味跟舒坦。

總結:東北大醬是植根於黑土地上的一道原始美味,也是讓世代東北人難忘的家鄉味道。在國人的味覺認知裡,越是做法原始的食物,它的本真味道就越濃烈,帶給人的味覺體驗也就更加純粹。大醬就是這樣一種純粹的美食,帶給東北人不斷前行的勇氣與力量。

參考資料:

孫立軍. 滿族傳統美食——大醬 滿族研究冷厚誠.廖曉晴 東北飲食文化

相關焦點

  • 媒體刊文:甩鞭子等健身「野路子」成健康絆腳石
    甩鞭子等健身「野路子」不但不科學,還會給身體帶來傷害。頭撞樹、甩鞭子,或者一群人圍在一起仰天長「笑」……一些中老年朋友的健身「野路子」視頻頻繁登上網絡熱搜。這些「野路子」被網友們戲稱為搞笑的衍生物。比如,針對當下老人健身中出現的頭撞樹、甩鞭子,或者一群人圍在一起仰天長「笑」等健身「野路子」,有關專家及時出來澄清,稱這些方法不但不科學,還會給身體帶來傷害。
  • 釣魚人:都是野路子,下去上不來?
    釣魚人:都是野路子,下去上不來?」其實對於釣魚人來說,再釣魚之前大家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一定要會遊泳,不然說出去還不好聽呢?」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釣魚要學會遊泳呢?其實遊泳不一定能用著,但是當你用著的時候那就晚了,而且現在多數釣友都喜歡野路子釣魚,這些野路子釣魚法經常犯一些致命的錯誤,當你一旦出現意外時,你最起碼能有自救的機會。畢竟釣魚只不過是一種樂趣罷了。
  • 熱門表情推薦|從綠桃猴的日常,來看看你的人生路子有多野?
    聽說最近有一隻猴子火遍大江南北,讓人又愛又恨。乍一看,是一隻頭頂尖尖,大紅臉蛋配一身綠,散發著濃鬱鄉土氣息的小猴子,但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時間,潛意識會立馬傳遞信息給你,這隻猴子,絕非等閒之輩。憑著一身橄欖綠,自信的闊步往前走的自信,誰敢說我綠桃猴不是這條Gai最靚的仔?
  • 為了多蹭點肉,現在的網友路子有多「野」?被這些外賣備註笑出豬叫
    為了多蹭點肉,現在的網友路子有多「野」? 煙放進去了就算了,但是一定要寫個備註,不然還以為我好騙,面對這種為了一根煙編出如此理由的網友,只能說路子夠野
  • 啄木鳥不斷襲擊幼崽,並敲開頭骨「吸食腦髓」,路子就是這麼野!
    啄木鳥不斷襲擊幼崽,並敲開頭骨「吸食腦髓」,路子就是這麼野!近日國外一位攝影師就拍下了罕見一幕,一隻成年啄木鳥不停地啄巢中的幼鳥,這隻啄木鳥用自己尖銳的喙啄開幼鳥的頭骨,隨後蠶食了幼鳥的腦子,沒幾分鐘完全沒有還手之力的幼鳥便被活活的啄死。
  • Dota2-7.28b版本野路子,歡樂敏捷大跳刀,弟弟魚不用再刮痧!
    說野路子之前先稍微總結一下最近有關DOTA2的一些新聞吧,首先就是鯛哥申明自家戰隊中單zc涉及假賽的後續,官方處理的很快,根據鯛哥體提供的所有證據很快搞了一個水落石出,對於MagMa戰隊,只要換掉中單就可以繼續參賽,總得來說還是比較好的結果,從昨日的消息來看他們的中單目前是Dust,另外就是最近有很多小更新
  • 網友感慨:社會我雷哥,人帥路子野!
    人帥路子野;買小米手機得用搶,實際上小米的就是因為網際網路搶購搶火起來的。雷軍可謂是網際網路營銷第一人,無論在任何場合下,都不忘宣傳自己的產品。在這幾天的烏鎮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雷軍和各個大佬集會了,而且還在一起喝酒,之前總是隔空對戰好多年。能在一起喝酒,確實不容易啊!雷軍:看哥這功能叼不,劉強東:什麼?
  • 從聯手華為,到多次上央視,再上天貓派福利,新寶駿路子真「野」
    如今的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擁有"跨界"元素的事物,比如說綜藝節目,就有"跨界歌王",邀請很多不是專業歌手的明星來參加比賽;比如說美妝品牌MAC,便和王者榮耀這樣的手機遊戲聯名,推出很多定製版口紅;再比如說大家很熟悉的優衣庫,便和《機動戰士高達》等不同的動漫聯名過。
  • 抬頭遊泳並非野路子,提升遊泳水平的三大好處
    水性與遊泳是直接影響,互相促進的關係,自學遊泳的泳者要多糾正動作,不斷規範遊泳動作,而受過正規遊泳訓練的泳者則不應以「正統」自居,認為其他遊泳方式都是「野路子」,這種認識並不利用自己遊泳水平的提高。以狗刨為例,可以說是無師自通的泳者自己摸索出的第一種泳姿,抬頭遊泳視野開闊,雖然遊進效率差,但遊個把小時也是件輕鬆自如的事情。抬頭遊泳的好處很多,經常抬頭遊泳對於提供遊泳水平很有幫助。
  • 3000萬人預約,英雄聯盟手遊玩家的賺錢路子到底有多野?
    老哥的第一桶金是從遊戲上來的,他以前在電商公司做運營,後來接觸到網際網路的一些野路子玩法,於是辭職自己做項目。做的商品是王者榮耀的CDK,運營的淘寶C店,單月純利潤5W。這是一個很好的藍海案例,純信息差降維打擊。這種東西有人肯分享嗎?沒有。為什麼他肯跟我們說?因為那個領域已經變成紅海,現在收益不高了。
  • 小姨帶娃路子那麼野,為啥孩子卻「心心念念」?和兩方面原因有關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家長們每每提起自己的帶娃生活,都會有滿滿的槽點,升級當媽的人都覺得,自己每天帶娃的過程就好比是「斬妖除魔」、每天都需要和家中的小神獸「鬥智鬥勇」。多數家長都覺得,帶娃的日子很難熬,很遭罪,可有一個人例外——孩子的小姨。
  • 小姨帶娃「野路子」多:我也是第一次當小姨,憑什麼要讓著你?
    帶娃的方式有很多種,有爸媽帶,有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帶,但是最近幾年又多了一種全新的帶娃方式——「小姨帶」,可能有些人對此表示陌生,不過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身邊很多孩子都是「小姨帶」。「小姨帶」會出現各種「野路子」,很多名語錄都是出自小姨嘴中,十分搞笑,讓人噴飯。讓大家最熟悉的一句就是:「我也是第一次當小姨,憑什麼讓著你,你這個小朋友也應該處處讓著我」。
  • 東北魚市買魚得「鋸」,魚販都會「木匠活」,東北人:你懂啥?
    我國南北地域跨度大,雖說全國都會受西伯利亞冷空氣影響,但是因各種原因,北方的氣候就是異常寒冷,在東北三省一些主要的城市,現在的氣溫都在零下十幾度左右,有一個梗就是說,東北人在冬天說溫度的時候,比如說17℃,南方人過去了,不懂大多以為是零上17℃,只有東北人才能會意,指的是-17℃,這就是地域的不同
  • 「學園」一入模坑深似海,告訴大家一個野路子
    不玩模型的人永遠不知道膠佬們的路子有多野。今天咱們還是說一個特別省錢的技巧。在膠圈裡面有這麼一種東西,只需要簡單的操作就可以將圖案放置於模型之上,從而增加無盡的細節。這個東西其實大家都見過,也就是「水貼」了。今天的教程並不是教大家如何貼水貼,這件事對於《高達模型製作技巧》的讀者來說也就是小case了。
  • 東北話裡的「整」字到底有多野?
    跟東北人說話,不必費那麼多勁想詞,一個「整」字全通用,然後,你就會發現,一些和東北人說話的外省人,為了說話省力,都紛紛整起東北腔。「整」僅一個字,就帶著一種東北人的霸氣。2「整」到底啥意思?說話裡帶「整」字的,一聽絕對是東北人,東北人聽到「整」字,不用解釋,也能瞬間懂對方在說什麼意思。
  • 「禁野令」下,東北林蛙養殖業何去何從
    「人養蝌蚪天養蛙」東北林蛙也叫「雪蛤」,生長在東北地區。每年冰雪時節,東北林蛙需要在水下冬眠100多天,它被視為集藥用、滋補和美容於一體的名貴蛙種。過去50年來,東北林蛙養殖業發展迅猛,成為蛙類養殖行業的主力軍。與很多生活在東北林區的人一樣,黑龍江伊春人王憲斌很小就捕食東北林蛙。「我們祖輩都抓,當副食吃。」
  • 農田裡出現「大腳印」,附近居民有點兒「慌」
    賓縣鳥河鄉九慶村油坊屯 村民 李紅娟我也不懂,但是我在網上查的話,有點兒類似於老虎、獅子這種貓科動物的腳印。因為沒人見過這樣的腳印,經過大家的研究之後,有的村民開始感到害怕了。賓縣鳥河鄉九慶村油坊屯 村民 耿鳳紅有恐懼感唄,害怕唄,那要是野生動物來了,人都在地種地呢,那不都得害怕嘛。
  • 奇葩說野紅梅是誰哪裡人 個人資料微博介紹
    《奇葩說》第五季舞臺上,有一個叫野紅梅的選手十分吸引人的注意,野紅梅身材有點圓乎乎的,一般這樣的人都自帶親和力,野紅梅上場的時候大家都會感覺到十分輕鬆,不少人好奇野紅梅是誰。   資料顯示,野紅梅來自四川,從四川傳媒學院表演系畢業,雖然是演員出身,但她並沒有走科班生的傳統路子,而是結合自身的特點與優勢,不停實踐,不斷打磨。
  • 女主人美路子野男主霸道深情一寵到底撩人小妖精和佔有欲男主
    封她妖豔美麗文案娛樂圈有一大佬奚宸澤:一臉冷峻,不近女色。娛樂圈還有一野路子明星藍嫣:長得嫵媚,渾身帶著。兩人在野外露營節目中相遇,眾星捧月的大佬,遭遇人生第二次瓶頸野路子小明星居然~罵他,打他,奚家粉開始磨刀霍霍,微博叫嚷:藍嫣是誰啊?這麼囂張。
  • 說話不說「整」,東北人能堅持到第幾句?
    不管是你身邊有一個說東北話,半學期過後感染得全班講話都大碴子味兒的東北同學,還是你看過諸如《鄉村愛情》、《劉老根》等聲名遠揚耳熟能詳的電視劇,你應該忽視不了東北話中一個字——整。有一個關於東北話的經典例子。央視一檔曾有一個新聞節目叫「整點新聞」,顧名思義在某個整點播放,但是一個東北的語言學研究者就發現,很多東北人覺得這是個特別不嚴肅的名字。他們認為「整」是個多麼日常的用語啊,節目標題怎麼這麼隨意,怎麼能說「整點兒新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