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雄兵》:向全天下不懂表達的父親致敬
老子英雄兒好漢,是文革期間引起「血統論」大爭論的一句敏感標語。當時批判者的論據認為這其實就是傳統諺語「龍生龍、鳳生鳳、老鼠兒子會打洞」的變調。當然,在現在的社會基礎下,再來討論這句話的正偽,已經顯得有點不合時宜了。但是對於《父子英雄》裡的父親英雄來說,這顯然是他的一種期望,對兒子小兵恨鐵不成鋼的期望!
大鵬、範偉主演的新片《父子雄兵》有兩條主線。故事的主線是痴迷創業的小兵怎樣啃老,被騙,終於在父親和女友的幫助下成功;但是情感的主線則是大鵬飾演的小兵與父親英雄之間,從相看兩厭到完成代際和解的過程。關於代際和解的主題,很現實,因為這是幾乎每一代人都會發生的故事。但是也有具體的背景,《父子雄兵》中的夫子關係就處理得很當下,也很巧妙,很容易引起兩代人的共鳴。
從年紀上來看,父親英雄並不算老,以電影中呈現的狀態,以及一些前史的鋪排來看,頂多不超過六十,在雲南緝毒的背景其實不僅僅是突出他的英雄形象,假如再發散一點去想的話,其實還很有可能暗指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某場戰鬥;小兵的年紀大致上應該是八五後,當然,這個就比較模糊了,畢竟從小玩魂鬥羅的孩子,其實從七零後到八五後都有可能,在這裡其實是一個泛指。但是父子間的緊張關係,卻是共通的。
其實男人大多如此,難免都會有英雄情結,只是在不同年代人心中,會有不同的表達。比如電影中父親那一代人,當兵,做一些實實在在的事情,是英雄的體現;而在小兵這一代人來看,打打殺殺已經沒意思了,創業、成功,才是英雄,正如小兵工作室裡張貼著的賈伯斯、比爾·蓋茨等人的大幅照片。這就是代溝,實實在在存在,無法逾越的代溝。
而男人大多又是不善表達的,特別是對於至親之間,反倒不屑於用一般的話語去溝通表達。在這方面來說,《父子雄兵》設定的父子兩人的性格倒是很相像。從開場的大車懟小車,整部電影用了大部分篇幅去表現這對擰巴父子之間相看兩厭,卻又割捨不斷的相處模式。直到影片最後部分突然提振士氣般的,父子同心,聯手對抗大反派的橋段。雖然是類型片的處理手法,很誇張,但是對於電影來說,卻能很好地達到效果!
特別是其中有一個小包袱的處理,特別有意思。當年的父親英雄,出生入死對抗毒販,卻在一次行動中意外追丟了毒販,一直到影片快結束時才翻出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心中有了對孩子的牽掛,擔心孩子的安危。相信這個橋段是有真實原型的,但是用在這裡,卻能起到提亮整部電影情感底色的作用,特別是最後父子攜手作戰的過程,用遊戲「魂鬥羅」的模式來表現,更是一記結結實實的「回憶殺」!
父親,男人,雖然不善表達,但是對子女的愛,其實從來沒有少過,同樣的道理,作為感恩的子女來說,也應該懂得並且回報父親的愛,哪怕他們的表達方式有時會顯得簡單粗暴了些。其實,帶父親一塊去看上一場《父子雄兵》,一道找找彼此共同的記憶,或許也能對你的父子(父女)關係有所幫助!(米小九,特約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