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I近日發表首款採用臺積電0.13微米Low K低介電質製程的筆記型計算機繪圖晶片產品Mobility Radeon 9700,何國源表示,低介電質製程約可以提升10~15%的晶片效能以及節省耗電,未來勢必是筆記型計算機晶片的主流製程。
由於ATI先前在桌上型計算機專用的Radeon 9600晶片中就已導入此一製程,也是首家採用臺積電此製程的業者,而筆記型計算機大廠宏碁也宣布全力導入採用ATI產品,因此,包括臺積電副總運行長曾繁城與宏碁信息產品事業群總經理翁建仁都出席力挺。
何國源先生指出,桌上型計算機繪圖卡方面,當前一線大廠皆已開始推動ATI產品線,因此市佔率明顯上揚,而在筆記型計算機市場,ATI原本就具有優勢,加上先前曾經導入採用NVIDIA產品的戴爾、東芝也開始加碼採購ATI晶片,宏碁2004年將有20多個機種採ATI新一代繪圖晶片產品,因此ATI在此市場佔有率雖在2003年站上60%以上新高水平,卻仍能持續成長到第四季的77%。
根據測試Mobility Radeon 9700的權威網站Tomshardware的評論說,當釋放出這款新的旗艦移動VPU-Mobility Radeon 9700,ATI已經關閉掉筆記本和桌面電腦的獨立顯卡之間的性能差距。測試結果清楚的表明:一臺桌面電腦如果採用一年前的顯示晶片,比如9600甚至是5600,將不能在性能上與最新的Mobility Radeon 9700對抗。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見Mobility Radeon 9700的性能不但遠遠超越了Mobility Radeon 9600.甚至是NVIDIA最新筆記本晶片FX GO 5650的兩倍.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什麼ATI將此次發售的9600核心的Mobility Radeon 9700命名為9700了,一個是超越中端顯卡的性能,一個是持平,自然在命名上要有所思考了。
圖 1 Mobility Radeon 9700的測試圖標
關於low-k技術:
這就是再次證明了ATI在VPU行業中處於技術的領導地位。這不僅僅是ATI成功的製造了影片級別畫質的點15納米的VPU,ATI在點13納米領域中的產品也同樣會成功。而ATI的競爭者則要花費整整1年的時間來學習如何生產130納米的晶片。
現在ATI也是第一個掌握Low K技術的顯示晶片公司。這對NVIDIA構成了極大的威脅,他們目前也正在向這方面發展。
Low K技術可以使RV360、Mobility9700的時鐘頻率運行在更高的頻率上。並且此時對供電子系統的需求也會相應降低很多。繼續使ATI在主流市場保持領先的地位。
根據Beyond3d報導,ATi已經推出由TSMC臺積電採用0.13微米製程Low-K工藝生產的M11(Mobility Radeon 9700)移動圖形晶片。ATi將在年內晚些時候推出更加先進的下一代移動圖形晶片M12,M12將基於ATi桌面圖形晶片R420架構,可能將由TSMC採用0.11微米製程生產。另外,根據TSMC臺積電的一份官方新聞透露,ATi目前還在研發0.09微米製程的移動圖形晶片,在年底開始樣品測試,在2005年正式發布,TSMC相應的正在研發0.09微米製程,Low-K生產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