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墓自古以來就被重視著,還有人,先選擇墳墓的位置,幾個大家庭對墳墓非常重視,無論在哪裡死去,都會被埋葬在祖先的墳墓裡,而且,也有家庭會供養守墓的人,打掃墳墓,打掃雜草,防止野獸和盜墓的人打擾到幽靈。
皇室有特別的陵守,他們的一生和子孫為皇室服務,一直守護著皇陵,清朝是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也有他們的陵,也有人保護他們的陵,清朝在296年的歷史中,一共建立了三座皇陵,分別是關外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清西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梁各莊西15公裡處的永寧山下,是清朝入關後建的第二座墓,規模最大,體系最完整,保存最高的帝王陵。
在河北,清西陵離北京不遠,90公斤以上,清西陵和其他陵一樣,曾經有人保護陵,河北這個村子是清西陵守陵人的後裔,他們的祖先曾經都是陵守,這個村子叫忠義村,百年來,村裡的人一直在皇陵看守,一次也沒離開過,忠義的兩個字名符其實,忠義村位於河北省易縣城西15公裡外的西陵鎮,位於清西陵腹地。
從第一批守陵人進入了忠義村守皇陵,到現在為止有300年以上的時間,在這300年間,他們從清西陵的守陵人隨著清朝的滅亡,成為了現在的普通農民,但是,可能是職責,也許是使命,現在他們不必再監視皇陵了,順便說一下,忠義村90人是滿族,現在村子也保持著濃厚的滿族氣氛,當時,清朝皇室在清西陵建立後,為了保護陵墓,他們從北京、東北、清東陵派遣八旗子弟來保護陵墓,他們定居在這裡,生活在這裡,在這裡守護祖先,就這樣,他們成了專業的守陵人,這也是守陵人的村莊。
現在的他們也許年輕一代的村民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清西陵的守陵人,他們的存在是為了保護皇陵,總之,現在的他們過著非常幸福的生活,而且根據自己的村子特徵開展旅行,更好地度過了自己的村子,百年前,大清去世了,但他們沒有離開,繼續遵守約定,盡著前人的責任。
##&&image&#一百年後,他們是新時代最普通的村民,更不用保護西陵,更不用履行百年來的責任,其實,我國各地都有守陵人的後裔,他們又有不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