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最出名的除了鼓浪嶼和三坊七巷,大概還要屬土樓了。幾年前,一部《大魚海棠》也讓許多人體驗到了土樓的別樣風韻。而這部電影裡,除了土樓,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宣傳海報。
這張宣傳海報,大面積的紅與藍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衝擊,在吸引觀眾眼球的同時,也做到了突出主要角色「鯤」的效果。翻江倒海、雷電交加的場景,加重了凝重的氛圍。
而在電影圈裡,是怎麼形容一副好的宣傳海報的呢?
「好的海報效果,堪比2000萬票房」。意思是,如果海報足夠驚豔,會給電影帶來較高的流量吸引。小編認為,《大魚海棠》的海報,做到了堪比2000萬票房的效果。
那設計了這張海報的作者是誰呢?他就是虢(guó)子楷,筆名Sheep。
除了《大魚海棠》,他還為《捉妖記》和《妖貓傳》繪製過海報。
在他的作品裡,我們可以感受到很濃的中國古典文化。
他對繪畫的興趣緣於幼時,幼兒園的時候,他就把家裡的掛曆一本本的畫滿了,後來就連家裡的牆壁也沒有放過。父母並沒有責備他,而是發現了他的天賦,於是鼓勵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才有了現在這個被評價為「最被看好的學院派插畫師」。
虢子楷受《山海經》的影響很深,他的代表作《水生綱》和《妖繪卷》,展現的很多靈感都是來源於《山海經》。作品中的鹿童、鮫人、蛇女等形象,都是來源於小時候對於《山海經》中的想像,長大之後的他,終於可以把自己的想像繪於紙上。
他的畫風奇特,融合了傳統的國畫元素與日本浮世繪畫風。
所以詭異中又帶有空靈感,是個性非常強烈的的唯美水彩風格。
他的第一本繪畫集《妖繪卷》是當時還在讀大四的時候,靈感迸發而成的。
構圖大氣、畫風詭異唯美,這本繪畫集很快就讓他聲名鵲起。
這本繪畫集中的作品都是在當時很獨特的作品。用色大膽,色彩跳躍,筆觸細膩,將他心中神鬼妖邪的神秘感,通過那纖弱而細膩的水彩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不禁想從詭異悽美的國畫元素和浮世繪風中,去追溯、去探尋他插畫的融合之美。
除了繪畫師,虢子楷還有一個身份,就是人形師。
人形師製作的是球形關節人偶(簡稱BJD),是一種通過球形關節連接人偶身體部位,從而使人偶可以做出許多類似真人的姿勢。
可能和他大學選擇的是陶藝專業有關,虢子楷偏愛手工的東西。
泥塑和繪畫,其實也有異曲同工之處。早期的泥塑過程,會覺得只是將繪製的東西立體化。隨著後來漸漸理解空間和人的關係,有時候立體也會讓他抽離出空間,平面也會讓他沉浸入空間,這種感覺讓他著迷。
他說:泥有自己性格,跟它相處越久越能了解,但永遠不可能完全控制它,能做的只是發揮它自己的特性。
生活中的虢子楷,不愛出門,喜歡獨立的空間和人少的戶外,因為這樣讓他覺得自在,「可以和自己專心對話」。
在這個浮躁的時代,可以有這麼一位保持冷靜的畫師,默默創造出優秀的作品,本身就是一件難得的事情了吧。
虢子楷說:「前行的理由只有一個,因為熱愛,你不需要說服任何人,只要說服自己就好。」
希望這位年輕且優秀的畫師永保初心,滿懷熱忱,奔赴在夢想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