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景觀」好打理,適合繁忙上班族。
「微景觀」好打理
中國園林網11月27日消息:靈動安靜的植物能洗滌工作生活中繁雜的心緒,讓人簡單自然、返璞歸真。繼「多肉」以後,以苔蘚為主角的「微景觀生態瓶」成為悄然流行的桌面植物。這種「微景觀」將苔蘚、多肉等植物,加上各種籬笆、砂石、可愛的卡通人物、動物裝進一個瓶子或透明的玻璃器皿中,構成妙趣橫生的場景,在家中、辦公室的案頭擺上一盆,抬頭間就可以瞥見一抹綠色,讓心情變得愜意起來。
苔蘚、多肉、食蟲植物和魚蝦夥伴們一起湊景,生命力頑強,又易於打理。運用美學的構圖原則,你還可以自己DIY,滿足手工製作的快感,並為自己和朋友帶來一份獨特的禮物。
「微景觀」小生態 好打理易存活
茵茵草地上,小鹿在吃草,蘑菇在生長,還有雨中撐傘翹首以盼的龍貓,開始一段在森林中的奇妙探險—記者近日走訪廣州花城薈廣場的「清森薈」、時尚天河購物中心等潮流購物地發現,「微景觀」悄然流行。在設計精緻的玻璃器皿中,苔蘚植物作草坪,蕨類、水草等植物造景,搭配以木屋、柵欄、風車、玩偶等造型的小擺件和五彩斑斕的砂石或魚蝦,仿佛童話故事。
記得小時候每每看見雨後路邊的苔蘚,綠油油的,生長得格外茁壯,就總有股抑制不住的想要踩它的衝動。可任人怎麼蹂躪,它依舊迅速恢復生長,卑微地怒放,當之無愧被稱為「苔堅強」。據商家介紹,苔蘚生命力強,不論是火山的高溫還是極地的嚴寒,甚至是寸草不生的沙漠,都能見到其身影,因此這種「微景觀」的養護十分簡單,相比多肉植物,存活率要高得多。而水草造景萌生於20年前的亞洲,歐美發達國家隨後興起,如今也逐漸吸引國人眼球。
據了解,一個布置好的微景觀生態瓶和一個以水草為主的生態魚缸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草缸裡有「莫絲」,其實就是水中的苔蘚;生態瓶則有陸生苔蘚,它們都是維持著這小生態環境的重要角色。「陽光可以透過玻璃瓶,裡面栽有各種植物,下邊的磚瓦礫可以調節基質的溫度,當基質水分太多時,水即滲透到下邊,太幹時水又會蒸發到上層供植物吸收,因而整個玻璃容器內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微型生態系統。」對於經常出差的繁忙都市人來說,只要在出差前將生態瓶噴溼,蓋上瓶塞或蓋子,可以4到5天不用澆水甚至更久。
價格方面,這些微景觀生態瓶售價低則數十元,高則數百元,價格的高低主要根據器皿的大小、材料的多少和製作的難易程度來定。「如果是玻璃瓶,開口越小難度越大,因為手沒法伸進去,只能靠工具,這樣做造型是很難的。」
身邊小物變廢為寶 享受DIY樂趣
如果你希望享受DIY之樂,苔蘚微景觀是比較容易下手的一種。苔蘚微景觀主要由苔蘚、小型觀葉植物、隔水層、培養土、裝飾沙、裝飾石、配件等構成。相比傳統的藝術組合盆栽,「微景觀」更精緻細膩、易於搭配、養護。選用適合大小的容器,在容器內先用陶粒鋪設隔水層,然後用水藻植物鋪設緩衝層用來吸收、保持水分,再在上面蓋一層土、壓實,然後錯落有致地插上各種不同類型的植物,再放一些可愛的小橋流水、噴霧、公仔、遊魚等,你就可以擁有自己的「夢想屋」。
DIY微景觀時,所使用的瓶子可以「廢物利用」,家中養魚或種銅錢草的缸,都可以用來做微景觀生態瓶。在使用的材料方面,小蘑菇、沉木、小柵欄、鵝卵石、河川沙等都是常用的配件,你也可以調動自己的想像力,把身邊的小玩意融匯在作品中。對於小朋友來說,龍貓、藍精靈、公主系列等主題倍受歡迎。
製作過程要遵循基本的美學構圖原則,注意營造容器中的空間感和透視感,構圖上一般遵循上緊下松、前緊後松的布局原則進行設計,並對場景邊緣進行融合處理,是增強容器中空間感和美感的關鍵。你還可以根據不同的容器大小搭配「遙控防水LED七彩燈」和噴霧等配件,更容易營造「恍如仙境」的效果。而最為享受的是,製作的過程中,整個人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來,看到成品出來時,是一種巨大的喜悅。
挑對植物「選對味」
選擇微景觀中的植物就像挑選自己的小夥伴,要氣場相合、氣質相符,才能感覺像是找到了自己的「Mr.Right」。微景觀的造景植物一般包括狼尾蕨、網紋草、袖珍椰子、羅漢松、銅錢草等,而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花語」。
如果希望營造清新的感覺,網紋草、文竹和狼尾蕨是上佳之選。「網紋草」植株小巧玲瓏,葉面有白或紅的細緻網紋,放進精緻透亮的玻璃瓶裡,特顯清新奇趣。「文竹」根細長,莖的分枝極多,遠看似碧雲重疊,清新素雅,還有滅蚊蠅幼蟲的作用,是製作微景觀生態瓶愛好者的至愛。「狼尾蕨」形態瀟灑、生長緩慢,配植於微景觀生態瓶裡的假山巖石邊,配搭仿真的亭臺樓閣、群馬牧童飾品,可以勾畫出一幅「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象。
而另一些植物材料則可以營造更加個性化的感覺:「迷你羅漢松」主幹直立,蔥鬱美麗、莊重,清新舒暢;「袖珍椰子」莖幹直立,葉呈披針形,配上太陽笑臉、沙灘椅、海豚等卡通飾品,放置在桌面上,可增添幾分熱帶風光的氣氛和韻味。「心願草」葉子呈心形狀,植株造型美觀耐人尋味,寄託的是深深的情意和思念。更如夢境般給人帶來感動。
此外據製作人員介紹,微景觀生態瓶的製作有許多要領需要掌握,包括裝土量、土坡的斜度、植物的高低搭配和疏密布置等。「將較高的植物種在瓶子的一邊,可以讓生態瓶從外部觀看時景觀感覺更加飽滿,不會顯得空洞。」
注意
有的生態瓶是敞口的,在養護中要注意保溼,可以每天用噴壺噴1到2次水。如果水澆多了,可以放在陰涼見光處晾乾,最好選擇有散射光的地方。因為生態瓶裡的植物大多是喜陰溼的,所以瓶子需要保持微溼狀態,不能暴曬。而對於有蓋子的生態瓶來說,要注意每天開蓋十分鐘左右,讓植物稍稍透氣,每周視瓶中溼度噴水。噴水時最好選擇蒸餾水,如果用自來水噴,葉子會容易變黃。
推薦閱讀:
浙江:海鹽誕生全市首家苔蘚微景觀製造商
江蘇:大學生做「微景觀生態瓶」既練了手又掙了錢
浙江:組合盆栽隨著微景觀流行
江蘇:80後白領自製「微景觀」減壓
(來源:大洋網-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