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試驗旨在研究生物發酵飼料對仔豬生產性能、血液免疫水平及腸道微生物的影響。挑選144隻40日齡(杜×長×大)三元雜仔豬隨機分3組,每組4個重複,每個重複12頭豬。對照組飼餵基礎飼糧,試驗1組在飼糧中添加4%生物發酵飼料,試驗2組在飼糧中添加4%其他發酵飼料,試驗期45d。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試驗1組和2組仔豬日採食量分別增加了5.00%(PPPP>0.05);試驗1組仔豬血清中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活性分別降低18.04%(PPPPP
發酵飼料是指在人為可控制的條件下,以植物性農副產品為主要原料,通過微生物的代謝作用,降解部分多糖、蛋白質和脂肪等大分子物質,生成有機酸、可溶性多肽等小分子物質,形成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活菌含量高的生物飼料。通過發酵處理過可改善飼料的營養吸收水平,提高仔豬飼料消化率、生產性能,改善腸道健康、免疫力,以及減少抗生素類藥物添加劑的使用。但是生產實際應用中,因生產工藝差別、原料不同,各類發酵飼料的應用效果存在一定差異。生物發酵飼料是採用乳酸菌、酵母菌、丁酸梭菌等優良菌株複合發酵,儘可能減少飼料原料中的抗營養因子,增加小肽含量,提高小分子蛋白轉化比例以及有機酸含量。其主要的特點是區別於其他常見的發酵豆粕和發酵棉粕等發酵飼料富含高活性的益生菌,核心是以厭氧發酵方式進行生產且生物發酵飼料為溼性發酵飼料(水分≥30%),其中以有機酸為主的酸性物質明顯增加,營養組成豐富。
本試驗旨研究不同發酵飼料對仔豬生產性能、血液免疫水平以及腸道微生物的影響,為不同生物發酵飼料的應用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發酵飼料
生物發酵飼料由播恩集團依託「農業農村部生物飼料國家重點實驗室」自主研發,以玉米、豆粕等為主要原料,採用自製乳酸桿菌、酵母菌、丁酸梭菌等優良菌株複合發酵而成。其他發酵飼料為市面上相似的發酵飼料(原料、菌種種類基本相同,菌種來源和工藝不同)。
1.2 試驗設計及試驗日糧
試驗挑選144頭40日齡、平均體重為8.5kg(杜×長×大)三元雜健康仔豬,試驗期45d。試驗仔豬將按公母各半,體重相近原則,隨機分成3組,每組4個重複,每個重複12頭仔豬。對照組飼餵常規保育料為基礎飼糧(含土黴素鈣),試驗1、2組分別在基礎日糧中添加4%生物發酵飼料、4%其他發酵飼料。日糧組成及營養成分見表1。
1.3 飼養管理
試驗在播恩集團懷集養殖基地進行。仔豬保育舍日常溫度控制在23~26℃。試驗豬只分欄、封閉式飼養,水泥地面,乾燥清潔,負壓通風,顆粒料飼喂,自由飲水。每天觀察豬只健康狀況,其他按照常規飼養操作規程進行。每天分別於07:00-9:00和16:00-18:00投料飼喂,保持料槽不斷料。每次餵料量不宜太多,防止料槽中飼料變質。
1.4 測定指標及方法
1.4.1 日增重
試驗開始和結束時,準確逐只稱重(不空腹,但開始和結束稱重時間統一在早晨7:00-9:00時間段),計算平均日增重。
1.4.2 日採食量
以重複(欄)為單位,準確統計投料量和剩餘料量,計算每隻試豬平均日採食量。以欄為單位,每天收集拋灑到食槽外面的飼料,準確稱重,並記錄。
1.4.3 耗料增重比
根據日增重和日採食量計算耗料增重比。
1.4.4 腹瀉情況
每天仔細觀察記錄每欄豬糞便性狀(成型性、軟硬度),登記每欄豬中各種程度的腹瀉豬頭數,每頭豬以當天腹瀉最嚴重為當天結果。
計算公式:
腹瀉率=試驗期仔豬腹瀉頭次/(試驗頭數×試驗時間)×100%
1.4.5 血清和糞便收集
收集血清:試驗結束當天早晨空腹,進行前腔靜脈抽血,抽取5~10mL血液,用添加促凝劑的試管分裝靜置後,3000r/min離心15~20min,取上層血清冰箱-20℃保存備用。
採集糞便:試驗結束後每個重複隨機選取3頭健康仔豬,使用無菌棉籤伸到肛門內挖取新鮮糞便各1g,置於4℃冰上,然後在無菌操作臺上檢測菌落總數、大腸桿菌、沙門氏菌和乳酸菌數。
1.4.6 血液指標檢測方法
在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雷杜生命科技CHEMRAY 240)上測定血液生化指標(包括葡萄糖、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尿素氮等);使用ELISA試劑盒在酶標儀上測定免疫指標IgA、IgG、IgM濃度,試劑盒採購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7 統計分析
生產性能以欄為重複單位,血液指標、腸道微生物以豬只頭數為重複單位。試驗數據採用SAS 9.1統計軟體進行分析,採用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用「平均值±標準誤」表示,以P<0.05作為差異顯著性標準。
2
結 果
2.1 生物發酵飼料對仔豬生產性能和腹瀉率的影響
由表2可知,與對照組相比,生物發酵飼料能提高仔豬日均增重和日均採食量(PPPPP>0.05),耗料增重比降低0.03和增加0.04。本試驗中,日糧添加生物發酵飼料能有效控制仔豬腹瀉,仔豬腹瀉率與添加抗生素的對照組相當。
2.2 生物發酵飼料對仔豬血液免疫水平的影響
由表3、表4可知,與對照組相比,飼餵生物發酵飼料後,試驗1組相比對照組仔豬血清中谷丙轉氨酶和穀草轉氨酶活性分別降低18.04%(PPP
2.3 生物發酵飼料對仔豬腸道微生物的影響
由表5可知,與對照組相比,試驗1組能減少仔豬腸道大腸桿菌數,提高腸道乳酸桿菌數,腸道菌群總數(P
3
討 論
3.1 生物發酵飼料對仔豬生長性能的影響
生物發酵飼料中乳酸濃度較高,可刺激仔豬採食,提高仔豬的採食量。李瑞珍等(2009)研究發現,在日糧中添加1.2%~2.4%乳酸有利於增加仔豬採食量。大量研究證實,採食量的增加也可能與飼料pH降低和有機酸含量增加相關。本試驗中,與對照組相比,生物發酵飼料組中的飼糧中有機酸含量增加了2.0%,可改善飼糧的適口性並增加仔豬的採食量。
生物發酵飼料通過生物發酵後功能性活性物質豐富,使飼料營養的可消化性大大提高。發酵飼料添加比例在5%~20%,仔豬的採食量、生長速度等生產性能可以得到明顯提高。本試驗也證實,與對照組相比,生物發酵飼料組仔豬日均增重等生產性能顯著提高。
3.2 生物發酵飼料對仔豬血液免疫水平的影響
在以往的研究中對於發酵飼料(包括發酵豆粕、發酵菜粕等)對仔豬血液免疫水平的研究有不少,但是結果並不完全相同。張煜等(2010)的研究結果表明,發酵飼料可以提高仔豬血液中免疫球蛋白IgA、IgM的水平,但是IgG的含量不變。劉欣等(2014)在仔豬日糧中添加的發酵飼料並對其血液指標進行研究,發現能有效提高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A、IgM的水平。也有報導,飼餵發酵飼料後仔豬血液中生長激素(GH)、總磷(TP)和免疫球蛋白指標都顯著升高(張煜,2017)。而本試驗的研究結果表明,在仔豬日糧中添加生物發酵飼料(試驗1組),顯著的提高了IgA、IgG的含量,IgM的含量變化不顯著。綜合分析,在該試驗中其他發酵飼料組和生物發酵飼料組的仔豬血液中的免疫指數都高於對照組,雖然結果與前人研究結果也不盡相同,但是也說明發酵飼料能促進了機體的免疫反應,有助於提高仔豬的免疫力。
3.3 生物發酵飼料對仔豬腸道菌群的影響
腸道的菌群參與宿主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供給,維持腸道菌群的穩態,並有助於防止有害菌的生長,它被稱為動物體的第六大器官。乳酸菌作為仔豬腸道中的主要菌群,不僅可以保護宿主腸道的功能和健康,還可以抑制潛在病原體。本研究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生物發酵飼料試驗豬優化了仔豬腸道微生物組成,腸道中大腸桿菌由於飼餵生物發酵飼料而減少,而乳酸桿菌增加。仔豬腹瀉的改善也證實了這一點。
本試驗表明,對照組的腸道微生物顯著低於具有發酵飼料的試驗組,乳酸菌含量顯著低於生物發酵飼料組,並且生物發酵飼料組乳酸菌含量得到顯著提高。因此,說明生物發酵飼料更有利於動物腸道的健康和穩定的腸道微生物組成。
4
結 論
試驗結果表明,與對照組相比,日糧中添加4%的生物發酵飼料和4%其他發酵飼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仔豬生產能力,提高仔豬的免疫力,並且有利於提高腸道微生物組成的穩定性,增加乳酸菌的含量,全面提高仔豬生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