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攝影:趙超
當1570年,加拉帕戈斯群島第一次出現在世界地圖中時,當時的地理學家將其稱為「Insulae de los Galopegos」,意為「巨龜之島」,今天「加拉帕戈斯(Galapagos)」之名正來源於此。龐大的象龜在島嶼上四處緩慢爬行,這便是加拉帕戈斯帶給世人最初的印象。
在這裡,生活著今天世界上最大的陸龜——加拉帕戈斯象龜,其體重最大可達400KG以上,長度可達1.87米,身體足以承載一個成年男子的重量。
「圓頂」與「馬鞍」——加拉帕戈斯象龜的演化啟示
在達爾文之前,人們對於加拉帕戈斯群島生物的認知,主要來自長途遠航,漂泊至此的水手與海員。加拉帕戈斯群島上的各種動物,他們最喜愛的就要數象龜。
當這些飢腸轆轆的探險家登上荒島,象龜就成了他們最好的肉食補充。在飽餐一頓之後,剩下的龜殼常常被直接拋入了海中,不過有些留心觀察的人注意到,來自加拉帕戈斯不同島嶼的象龜,龜殼的形狀還存在著一定區別。
後來,人們根據殼型與分布的差異,將加拉帕戈斯象龜分為14-16個類型,以此劃分出多達十來個物種。大體上這些種類又可以歸納為「圓頂型」與「馬鞍型」兩類。其中圓頂型即常見的半球型龜殼,這是陸龜的普遍形態;而馬鞍型則顯得尤為特殊,具有這種殼型的象龜,殼的前方就好像馬鞍一樣,誇張地高高翹起。
加拉帕戈斯象龜不同物種之形態與分布
這種差異,可能是由象龜生活的不同環境造成。馬鞍型象龜生活在氣候較乾燥的島嶼,地面上低矮植物較少,迫使象龜演化出更長的脖子與四肢,取食較高處的仙人掌果實等食物。
為了與肌肉發達的長脖子相適應,其龜殼前端向上拱起,為頸部肌肉提供發育空間。最大的馬鞍型象龜,頸部完全抬起時可以達到接近2米的高度,看起來十分壯觀優美。
至於圓頂型龜殼的象龜,則生活在島嶼上較溼潤的高地環境,由於自然環境相對優渥,地面上的植被就足以滿足象龜的食物需求。圓頂型象龜的脖子,也因此比馬鞍型來的要短。
破碎的世外桃源——浩劫的來臨
船員們的濫捕濫殺,是人類帶給象龜的第一場災難。據估計,至少有超過20萬頭以上的象龜,死於船員一次次規模驚人的捕殺。加拉帕戈斯的所有象龜,都遭到了滅頂之災,弗羅裡亞納島、聖達菲島和拉維達島的象龜均在浩劫中完全滅絕。
費爾南迪納島象龜標本,過去一般認為這種象龜在20世紀初就已完全滅絕,但在2019年2月,人們重新發現了一隻活體雌龜。
「孤獨喬治」,這是平塔島象龜在世上存活的最後個體。喬治在2012年6月24日死亡,標誌著平塔島象龜最終滅絕。
到了上世紀70年代,整個加拉帕戈斯群島的象龜,已僅存3000餘頭。保護加拉帕戈斯象龜,成為了擺在當地政府面前的頭等大事。雖然對於象龜的野蠻殺戮早已告一段落,但一個比船員更可怕的敵人,正威脅著加拉帕戈斯碩果僅存的象龜種群。
說來奇怪,這個敵人並不是什麼強大兇猛的掠食者,而是一般在人們心目中溫柔可欺的弱小動物——山羊,它們不可能捕食象龜,也不會偷盜龜蛋,又怎麼會將象龜逼入絕境呢?
從「空戰」到「間諜戰」——與山羊鬥智鬥勇
《白鯨記》作者,美國作家赫爾曼.梅爾維爾,這樣形容他所看到的加拉帕戈斯:「除了爬行動物之外見不到其他生命:象龜、蜥蜴、蛇,以及自然界中最奇異的存在——鬣蜥。沒有聲音,聽不到牛哞和犬吠;這裡能聽到的生命響動主要就是嘶嘶聲。」
加拉帕戈斯群島的動物群落,之所以如此特殊,是因為陸生哺乳類在此幾乎不見蹤影,各色各樣奇異的爬行動物,是這些島嶼的統治者。中生代爬行動物的榮耀,在這裡得到了復刻,簡直可說是一個低配版的「恐龍時代」。
加拉帕戈斯群島極富特色的爬行動物代表——海鬣蜥(上)與加拉帕戈斯陸鬣蜥
但是隨著人類的到來,加拉帕戈斯原有的安寧與平靜,被撕開了一個鮮血淋漓的口子,人類將一些哺乳類家畜引入了加拉帕戈斯島,其中尤以山羊繁殖速度最為驚人。
以平塔島為例,逃亡野外的山羊,在上世紀50-70年代,僅十來年時間數量就增長了上萬倍。厄爾尼諾現象導致的氣候變化,為山羊提供了一個更適宜的生活環境,加上缺乏天敵,使這些昔日爬行動物的領地,成為了山羊瘋狂繁殖的樂土。
圓頂型加拉帕戈斯象龜主要攝食低處的植物,山羊對植被的破壞,使它們失去了食物來源
雖然曾經受過人類的濫捕,總還是能有一些象龜,能夠在較為偏遠的地區倖存下來。可山羊的興旺,卻極大破壞了加拉帕戈斯的自然環境,它們將昔日茂盛的灌木林和雲霧森林,啃噬成荒頹的平原。如果放任山羊發展下去,象龜的最後家園也將毀於一旦。
為了保護加拉帕戈斯原有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者們不得不採取了極端手段——通過獵殺來將島嶼上的山羊清除。當地政府僱傭專業獵人,駕駛直升機在各個島嶼巡航,從空中槍殺地面可見的一切山羊。
空軍戰略確實有效清除了成千上萬的山羊,但奇怪的是,每次針對山羊的「閃電戰」之後,被清除的山羊種群常常能夠死灰復燃:一些狡猾的山羊,不知如何逃脫了獵手的視線,在斬首行動之後繼續快速繁殖。
為了能更有效地根除山羊,人們想出了一個新的辦法:在山羊的內部,培養出賣組織的「內奸」。
當捕捉到一隻山羊之後,保護工作者會在其身上安裝無線電發射器,然後再將其釋放。由於山羊的社群性強,被放歸之後,它們會盡力尋找同類。
藉助無線電發射器,獵人們能夠很容易地通過「內奸」的引導,找到那些倖存的山羊種群,並加以射殺。這些「內奸」被人們稱之為「猶大山羊」。通過對猶大山羊方法的運用,多個島嶼成功清除了難以抑制的山羊種群。
猶大山羊的培養:在放歸之前,為其帶上發信裝置
人類的努力,確實有效保護了那些陷入滅絕危機的加拉帕戈斯野生動物,今天加拉帕戈斯象龜的數量已增長到接近兩萬頭。過去被山羊破壞的植被,也得以逐漸恢復。
聖地牙哥島清除山羊前後的植被狀態變化
如果站在山羊的立場,這種大規模清除確實顯得十分殘酷。山羊是由人類帶上加拉帕戈斯群島的,被人類帶來,又遭到人類消滅,似乎也是一個無辜的受害者。
但是我們應該明白,對山羊的犧牲,換來的是一個生態更多樣、可利用價值更高的加拉帕戈斯自然環境。野生動植物保護,與某些日益走向過激的「寵物保護」,有著截然不同的出發點。其最終目的,是保護自然環境多樣性,從而給我們的子孫後代,留下更多可持續開發利用的自然財富。
圖片攝影:趙超
「只要打開了話匣子,他本人的傳奇經歷和科研故事足夠讓你聽一路,更神奇的是,聽說和他一起,遇見珍稀動物的運氣會特別好。」
- 自然圈CEO、自然圈資深活動領隊、鳥類和靈長類動物研究人員、自然攝影師
- 具14年的帶隊經歷,帶領團隊在中國以及亞非拉等20多個國家與地區開展野外工作
- 在靈長類和鳥類動物研究領域,他與同事一起描述了靈長類新物種白頰獼猴和天行長臂猿,這是世界上第2種和第3種由中國人命名的靈長類動物,還參與命名了鳥類新物種喜山光背地鶇
- 在自然攝影領域,他的作品曾發表於美國國家地理,並有大量中國野生動物圖片作品發表於中國國家地理、博物、華夏地理等媒體,為中國野生動物的保護宣傳做出貢獻
- 有溫度有情懷的科研故事總是最打動人的,他對自然保護的熱愛與堅持,他專業嚴謹又不失親切氣質吸引了一大批堅定的跟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