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華人東部海域拍攝到野生水獺嬉水(圖)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新加坡華人東部海域拍攝到野生水獺嬉水(圖)

    陳藹琪在白沙海岸邊看到約10隻水獺遊過,馬上用手機攝錄下這個本地難得一見的場面。(新加坡《聯合早報》/陳藹琪提供)

  中新網11月4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新加坡東部海域來了一群野生水獺,一些民眾親眼看到它們在海灣嬉水。華人陳藹琪(19歲,大學生)昨早(3日)10時許跟朋友到白沙海邊時,發現了這群水獺,馬上用手機攝錄它們在水裡載浮載沉遊水的場面。

  她說:「它們好像突然出現在水中,離岸邊不遠,很多人都看到了。時常在這裡釣魚的人告訴我們,它們是水獺,有時晚上也會看到它們出現。」

  陳藹琪拍攝的錄像顯示,這10隻水獺集體出現在白沙奎籠附近,緩緩遊過海面,幾隻還不時回過頭來,等待落後的同伴,模樣可愛。

  水獺是水棲哺乳動物,流線身型,常在沿岸河流或近海林地棲息。

  據了解,有兩種水獺棲息在本地海域和紅樹林中,它們是小爪水獺(Asian Small-Clawed Otter)和滑獺(Smooth Otter)。小爪水獺屬體型最小的一種水獺,主要以蟹類為食,爪子長得像手指,動作敏捷,可受訓練來玩拋球遊戲。滑獺毛髮則比其他水獺品種短而滑,生活在紅樹林沼澤地,是本地常見的一種水獺。

  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科學系講師西瓦索迪(N. Sivasothi)受詢時說,本地水獺多集中在雙溪布洛溼地保護區和烏敏島。其中雙溪布洛的水獺群,早在16年前被發現。

  他指出,從水獺分布地點來看,柔佛海峽是主要的活動範圍。近年來,不少目擊地點也出現在實龍崗蓄水池、榜鵝和白沙,也有人在樟宜和東海岸看到水獺。它們晚上會以林地巢穴作為休息地點,白天會下水捕魚。

  西瓦索迪看了讀者拍攝的水獺視頻後說:「水獺群居,一個群體中通常都能看到『老中青』三代水獺,有時一群可多達20隻。本地常看到的大多是滑獺,從短片中還能聽到它們利用吱吱聲在溝通。」

  不過,由於水獺的「社交圈子」時常變換,因此保育專家目前還不知道本地確切的水獺數量。西瓦索迪說:「它們的數量經常在變,有時看到兩隻,有時八隻,一些年輕水獺還會離隊去別處活動。水獺在七、八十年代並不常見,一直到1998年,人們才在雙溪布洛重新發現它們的蹤跡。」

  本地保育團體關愛動物研究協會(ACRES)執行理事長黃國光受訪時則說,水獺體型比一般海瀨來得小,習慣生活在離海岸較近的水域,不過人為或捕魚等活動目前並沒有威脅到它們的生存環境。(楊漾)

相關焦點

  • 新加坡小水獺慘遭魚鉤卡喉嚨,活活被餓死
    華輿訊據新加坡眼報導 新加坡關愛水獺組織 Ottercity 昨天(9月6日)在臉書上貼文表示,一隻小水獺不知何故遭魚鉤卡著喉嚨,導致無法進食而離世。但水獺身手非常敏捷,因此很難被捕獲,一直到前天(9月5日)才被找到。 可惜的是,這隻僅4個月大的小水獺找到時已死亡,喉嚨裡還卡著一個小魚鉤。
  • 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是世界水獺日,來認識一下我國的三種水獺
    》(CITES)附錄當中的保護動物,但水獺依舊是很熱門的寵物,在東南亞和日本非法買賣野生水獺的行為依舊猖獗。2019年8月27日,在瑞士舉行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第18屆締約方大會上,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參與的有關亞洲小爪水獺和江獺的提案通過,這兩種水獺將被收錄到CITES附錄Ⅰ,受到國際公約最高級別保護
  • 五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三是世界水獺日,來認識一下我國的三種水獺
    ,在東南亞和日本非法買賣野生水獺的行為依舊猖獗。2019年8月27日,在瑞士舉行的《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第18屆締約方大會上,由世界動物保護協會參與的有關亞洲小爪水獺和江獺的提案通過,這兩種水獺將被收錄到CITES附錄Ⅰ,受到國際公約最高級別保護,全面禁止國際貿易。13種水獺當中,有的評級為無危,有的是近危,有的是瀕危,但不管它們的評級如何,所有的水獺都應該受到保護。
  • 粉紅色海豚驚現新加坡海域,絕美圖集刷爆朋友圈!
    新加坡這個花園般的國家,城市裡的森林,氣候宜人,環境優美,被稱為最宜居的城市。但是你知道嗎?這裡不僅人宜居,動物也宜居。新加坡雖然高度現代化,但是在島內和島外和人類一起生存者大量的野生動物。
  • 新加坡小水獺慘遭魚鉤卡喉嚨,活活被餓死
    新加坡關愛水獺組織 Ottercity 昨天(9月6日)在臉書上貼文表示,一隻小水獺不知何故遭魚鉤卡著喉嚨,導致無法進食而離世。但水獺身手非常敏捷,因此很難被捕獲,一直到前天(9月5日)才被找到。可惜的是,這隻僅4個月大的小水獺找到時已死亡,喉嚨裡還卡著一個小魚鉤。
  • 車諾比輻射禁區新發現:拍攝到野生水獺吞食魚
    前蘇聯車諾比地區在遭受核電站洩漏之後,逐漸成為無人區,十分荒涼,但是科學家最新觀察發現車諾比地區野生動物正在蓬勃發展,拍攝到一隻水獺在1986年爆炸核電站周圍捕食。科學家使用隱藏相機用1個月的時間發現15種哺乳動物和鳥類生活在輻射隔離區,他們利用死魚將野生動物引誘至汙染區河流和運河岸邊該研究進一步證實,車諾比禁區(CEZ)的野生動物正在蓬勃發展,它們的生命力很強。美國喬治亞大學副教授詹姆斯·比斯利(James Beaseley)說:「這些野生動物是在禁區河流岸邊撿拾魚類屍體時被拍攝到的。
  • 瀘州市民永寧河水域拍攝到神秘動物 疑似水獺(圖)
    市民拍攝到的動物疑似水獺 市民拍攝到的動物疑似水獺  四川新聞網瀘州10月25日訊(蘇忠國 記者 嶽東)10月25日,瀘州市敘永縣一市民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段視頻,視頻中一隻神秘的動物從河中往河岸遊去。
  • 當水獺在新加坡變「猖獗」,有人想撲殺它們,說好的生態保護呢?
    新加坡的水獺,長期以來非常受這個城市的自然愛好者的喜愛,但是在COVID-19病毒大流行期間,人們與這些小動物的關係出現了一些讓人意想不到的裂痕。它們變得似乎有點「猖獗」,激怒了一些人,人群中甚至出現了將其撲殺的呼聲。
  • 新加坡南部海域發現野生海豚 人前炫泳技
    據《聯合早報》網站報導,新加坡南部海域又見野生海豚蹤影,它們不但不怕生,甚至還在公眾面前做出翻滾等動作,非常活潑。  兩隻印度太平洋駝背豚上星期四被公眾在南部海域發現,附近雖有不少船隻穿梭,但偶爾有一兩隻遊近海灘,讓人感到驚喜。
  • 新加坡海域現粉色海豚,網友熱評:是中華白海豚
    新加坡南部海域發現那個討人喜的海豚了!來源自網絡)實際上,這不是新加坡南部島嶼發現海豚蹤跡。今年2月,一批休閒潛水員在拉扎魯斯島潛水時,就發現了三隻瀕危的野生中華白海豚。去年7月,有人在拉柏多公園附近海域「偶遇」四隻野生海豚。
  • 瓊州海峽有幾十隻海豚組團嬉水
    3月10日11時20分,海南海口海警局某艇在瓊州海峽海域開展日常海上巡邏過程中發現,在艇艏正前方5米處,有大量海豚躍出海面,艇指揮員立即命令降低航速,並組織人員密切觀察。據了解,因海豚群出現海域位於航道附近,極易被周邊過往船隻碾壓,為確保海豚群的安全,該艇決定減速伴航,歷時約1小時成功護送其至安全海域。
  • 新加坡兩大水獺家族為爭奪地盤,上演「世紀大戰」!
    在新加坡,也有一種動物吸引了市民的注意力,但與烏幹達黑猩猩不同,它們總體上與人類相處得不錯——它們就是滑溜溜的水獺。Q萌的水獺非常招人喜歡,以至於2016年新加坡國慶時,水獺還被票選為代表國家的吉祥物。不僅如此,攝影師Jeffery Teo還為它們建立了專門的Facebook頁面:ottercity。 3月29日(周日)午時,新加坡兩派水獺在穿過布萊德的運河(靠近碧山處)打了起來,一場激烈的地盤爭奪戰打響!
  • 《可愛的水獺》白花蛇-協助拍攝
    可愛的水獺【第1幅圖】此作品由南陽攝影愛好者充先生在著名的揚州地區拍攝可愛的水獺【第4幅圖】此作品由無錫攝影愛好者束先生在著名的天津地區拍攝可愛的水獺【第5幅圖】此作品由南京攝影愛好者林先生在著名的北京地區拍攝可愛的水獺【第6幅圖】此作品由貴陽攝影愛好者柏先生在著名的廊坊地區拍攝
  • 《呆萌可愛的水獺》金錢豹子-協助拍攝
    呆萌可愛的水獺【第4幅圖】此作品由佛山攝影愛好者袁先生在著名的泰州地區拍攝呆萌可愛的水獺【第5幅圖】此作品由長沙攝影愛好者樊先生在著名的南陽地區拍攝呆萌可愛的水獺【第6幅圖】此作品由鄂州攝影愛好者楊先生在著名的廣西地區拍攝
  • 四川臥龍首次拍攝到水獺
    夜間黑白畫面裡,一隻水獺在石灘上跳躍。   華西都市報訊(記者楊雪)4月11日,四川臥龍國家級保護區管理局對外公布了歐亞水獺的畫面和視頻,這是當地和邛崍山系首次通過影像記錄到該物種。  在拍攝到的夜間黑白畫面裡,一隻水獺在石灘上跳躍,並不時潛入水中捕捉獵物。
  • 臺灣東部海域屢現海豚玩塑料垃圾 民間組織擔憂
    中新網8月6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民間組織近日在臺灣東部海域進行調查,多次目擊花紋海豚在海面上玩塑料垃圾,擔心這些垃圾可能纏繞困住海豚,或讓海豚不慎吃下肚而無法消化,致健康惡化,甚至導致死亡,呼籲民眾「減塑」,改善海洋垃圾問題。
  • 大馬吉隆坡野生水獺增多 當局決定「領養」保護
    中新網2月10日電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馬來西亞吉隆坡的野生水獺日益增加,並成為當地民眾及吉隆坡市政局的寵兒。吉隆坡市長諾希山表示,吉隆坡市政局決定「領養」並保護那些水獺,以防民眾過度興奮而不小心傷害水獺。
  • 佛坪縣城椒溪河流域野生水獺夜間抓到大魚躲岸邊食用
    1月24日,一名攝影愛好者在佛坪縣城椒溪河流域首次拍攝到野生水獺夜間覓食活動的珍貴照片。  照片顯示,這隻野生水獺在河邊抓到一條大魚並叼到岸邊食用。據了解,水獺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軀體長,吻短,眼睛稍突而圓,耳朵小,四肢短,體背部為咖啡色,腹面呈灰褐色。水獺主要棲息於河流和湖泊一帶,尤其喜歡在兩岸林木繁茂的溪河地帶生活,白天休息,夜間出來活動,食物以魚類為主。由於野生水獺數量稀少,2015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 瀕臨絕種的粉紅色海豚,現身新加坡南部海域
    前日(10月14日),有網友在新加坡的南部海域捕捉到了一隻海豚的身影這片海域同時也是人類活動頻繁的地區。取得平衡海邊休閒活動與動物棲息地之間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圖源:Stephen Beng 臉書)政府在發展旅遊業的同時,也應該考慮到動物的生存環境,尤其是野生動物
  • 新加坡兩大水獺家族之間的火拼
    右邊的「碧山組」(Bishan Otter Family)是新加坡最大的水獺家族,它們幾乎贏得了與其他水獺家族的每一場戰鬥。左邊是「濱海組」(Marina Otter Family),是新加坡第二大水獺家族,以高度適應城市地形而聞名,它們學會了攀爬梯子和穿越排水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