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05年11月25日12:10 來源:星辰在線-長沙晚報 | 【熱點排行】【推薦】【列印】【關閉】 |
免費最經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軍事情報 搜狐新聞,告訴你正在發生什麼。 點擊進入>>> |
100年前的1905年,適逢京劇名角譚鑫培60壽辰,北京豐泰照相館老闆任慶泰產生了拍攝中國人自己的電影的衝動,於是,一部以譚鑫培的京劇名段《定軍山》為題材的影片誕生,由此揭開了中國電影的序幕。100年來,中國電影經歷了從無聲電影到有聲電影,從黑白到彩色,從傳統技術拍攝手段到採用數位化等高科技拍攝手段的過程。 在這100年當中,湖南電影也在從無到有,從起步到發展到輝煌到改革……經歷了48載的風霜,拍攝了一批精品力作,創造出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11月20日,瀟湘電影頻道試播,湖南電影業向現代企業制度又邁進了一步。在回顧中國電影100年的發展歷程的時候,本報將關注的目光投向了湖南電影,回顧她的發展軌跡和所取得的成就,並共同紀念中國電影誕辰一百年。 湖南電影的誕生(1958-1980) 1958年,對於湖南電影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永遠無法忘記的時刻。這一年,國家文化部召開全國電影工作會議,根據會議精神,湖南省人民委員會決定新建湖南自己的電影製片廠,並命名為「長沙電影製片廠」。1959年1月,長沙電影製片廠正式更名為湖南電影製片廠,主要任務是拍攝新聞片、紀錄片和科教片。由於特殊的原因,湖南電影製片廠1961年底停辦,1971年4月重新籌建。1980年7月25日,湖南電影製片廠更名為瀟湘電影製片廠。 從1958年湖南電影製片廠創建計算起,湖南電影至今已經走過了48個年頭。來到位於東塘的瀟影集團,無論是辦公樓前那一排排電影海報,還是裡面的一草一木,都承載著一段傳奇。而一代代電影人帶著他們的激情與夢想,用他們的青春、智慧、夢想和汗水在艱難中起步,編織起了湖南電影的夢。 每天早上,如果你圍繞瀟影集團的那排紅房子轉一圈,總會發現一位老人坐在辦公室寫寫畫畫,他就是瀟影集團副總編輯高年士,今年60歲,年底就要從工作了30多年的瀟影集團退休了。高年士1972年1月7日進廠,湖南電影的起步、發展、困惑、改革,他都經歷過。回想起這些年湖南電影的成長,高年士有說不完的話,「我仍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情景,一棟兩層的小紅磚樓房、三四十名工作人員,辦公室連口水都沒有喝的,更別提其他待遇了,大家一邊上班、一邊養豬、一邊種菜,不過大家都不在乎,照樣做自己的事情。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是湖南電影最輝煌的時期。「那時在瀟影小紅磚樓裡的辦公室經常夜夜燈火通明,多少好電影都是從這裡出來的,甚至我們當時即興編的鬼故事至今還在流傳……」高年士感慨地說。 輝煌,是一段艱難的跋涉(1980-1990) 湖南電影這面旗幟,在人們的記憶裡是由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一批電影人共同鑄就的。很多優秀的湖南電影和人才都集中在這個時期。但是輝煌就像一把雙刃劍,總是讓人在最高點狠狠地摔下來。正是這幾次的起起落落,才使湖南電影銘刻在中國電影史上。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上海、長春等地的電影已經達到了一定水平,並生產出了《白毛女》《劉三姐》等優秀影片,而此時的湖南電影才剛剛起步,並且一直徘徊在拍攝新聞片、紀錄片和科教片的階段。當時的省委常委、省軍區副政委李振軍因此在一次講話中焦急地說:「你們什麼時候才能生產故事片,我的頭髮都等白了。」 要拍故事片,沒有好劇本絕對不行。1980年,瀟影廠當時的生產副廠長趙漢皋親自到北京、上海等地收集劇本,並從北影請來了一批導演、美工、攝影等優秀人才,廠裡的創作人員則在現場跟戲,學經驗。在大家急切的等待與關注中,兩部彩色故事片《幽靈》和《透過雲層的霞光》誕生,湖南電影製片業實現了零的突破。 1982年,湖南電影的故事片生產上了一個臺階,全年完成故事片6部,即:《賽虎》《竹山青青》《星星星》《特殊身份的警官》《陳奐生上城》和《虹》,生產產量達到了一個中型電影廠的水平。 1980年至1990年,瀟影廠共拍攝了故事片60部,湧現出了大批的電影人才。周康渝、吳子牛和張今標成為國家一級導演。 「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是瀟影集團總經理周丕學常說的一句話。他說,湖南的電影也一樣,陽光總在風雨後。 改革,陽光總在風雨後(1991-2002) 18歲就進了瀟影的周丕學說:「我帶著很大的興奮,和那些我從小就尊敬的電影人一起工作,現在一晃就是近30年。那時的瀟影廠內,每天穿梭著身著各個朝代衣服的演員,川流不息,攝影棚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上世紀90年代中期,百姓的娛樂方式開始多樣化。1995年,國家電影體制開始改革,電影的發行被推向市場,在這種情況下,習慣了計劃經濟的瀟影從1993年開始連年虧損,到了1996年,瀟影虧損金額高達700萬元。 為了擺脫經濟困境,瀟影廠領導班子根據廠的實際情況,推行了影片攝製成本承包製、對藝術創作人員進行勞務管理等改革措施。改革措施在一片質疑聲中出臺。對藝術創作人員進行勞務管理,這就意味著藝術創作人員必須自己養活自己。「當時很多人的思想一時很難接受,那個時候幾乎每天都有很多職工、家屬到廠裡來鬧,改革的道路上困難重重。」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周丕學依然記憶猶新。 準獨立製片人讓瀟影看到了新的方向。當時,瀟影也希望能夠有人帶頭做一部真正的獨立製片人的電影,這部影片要導演自擇劇本、自籌資金、自辦發行、自負盈虧,廠裡除對影片進行政治把關和收取一定的管理費外,不再承擔任何經濟風險。1994年,周康渝拍攝了瀟影廠試行「準製片人制」以來的第一部影片《古龍鎮諜影》。周康渝個人貸款80萬元。最終,《古龍鎮諜影》為周康渝賺得了一筆可觀的收入,而且為瀟影廠進一步推行「準製片人制」摸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同時,在藝術生產上,瀟影廠開始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影片的創作、生產,並取得了突出成績。 隨著電影與市場慢慢接軌,如今瀟影集團採取了以副補主的方式,逐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11月20日,瀟湘電影頻道試播。與此同時,一個更宏大的發展藍圖也在規劃中,那就是建設以影視藝術為特色的瀟湘電影會館。 攀登,步履蹣跚目光堅定(2003年以後) 電影商品化制度的完善,還不能拯救瀟影的危機,瀟影需要更加大膽的改革方案。鑑於瀟影廠為中國電影做出的貢獻和電影發展的需要,2002年6月,國家廣電總局特別批准瀟影廠組建瀟湘電影集團。2003年6月,瀟湘電影集團正式組建。 今年11月20日,隸屬於瀟影集團的「瀟湘電影頻道」開始試播。開播電影頻道、在電視上放電影給瀟影搭建了一個新的電影傳播平臺,能否在競爭同樣激烈的電視行業中佔有一席之地,是擺在瀟影人面前的新課題。 對此,瀟影集團董事長丁暉意氣風發地說:「中國電影行業深化改革的大環境為瀟影集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更多的挑戰。我們將繼續堅持以電影電視劇生產為中心,實現社會和經濟兩個效益,使目前已初具雛形的以影視製片、發行和相關產業為支柱的多元化經營格局繼續推進。瀟湘電影頻道11月20日試播,12月中旬將正式開播。一方面我們將它作為為中國電影百年送上的一份禮物;另一方面,對瀟影集團而言,無疑具有更重要的戰略拉動作用。」1995年到2005年,是瀟影最坎坷、泥濘的10年,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虧損到盈利,瀟影人在不斷地摸索著改革的道路。48年風雨之後,瀟影終於要再次迎來陽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