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和古風沾邊都會讓人想到唯美,戲曲是中國的文化瑰寶,種類繁多,在明清時期最為繁盛,古代人在閒暇之時最喜歡聽戲。到了現在,愛聽戲的也只有老人了,年輕人都在追尋流行歌曲。
有多少人還記得那優美的戲腔?我們老祖宗傳承下來的東西正在被遺忘,這是絕對不行的。這不,就有人想到了將戲曲中的戲腔融入到時下流行的古風歌曲當中。之前火過一段時間,但這個新鮮勁過了後也就淡下去了,最近戲腔又在網絡上火了,下面5首古風戲腔歌曲,好聽到令人窒息!
第一首是《赤伶》是由古風歌手HITA在去年發行的歌,這首歌最為驚豔的就是它的戲腔部分,聽了直接就被洗腦了,嘴裡還會不自覺地將歌中的戲腔部分唱出來。這首歌的創作背景很悽慘,但是卻展現了家國情懷,抗日民國時期,日本人聽著我國的國粹,這是何種的欺辱!戲還沒唱完,戲子少了戲樓與臺下的惡人同歸於盡。這首歌想來是祭奠那位戲子,不僅好聽,而且其中包含的意義還非凡。
接下來的一首是根據大名鼎鼎的南派三叔的作品《老九門》中的短篇《二月紅篇》作為創作背景,製作的一首《辭·九門回憶》,歌中的戲腔部分讓人驚豔,曲中,雖然妻子已逝去兩年,但是對她思念如初。第三首是《琵琶行》,相信我們在課本上都學過這篇古文,在當時這篇文章可是要背的。這首歌將古文中對琵琶彈奏的描寫那一段融入其中,在搭配上戲腔唱出來,特別地有韻味,很容易讓人記住歌詞,讓人不禁感慨,現在的學生真幸福,背這篇古文簡單了不少。
花粥可以說是現在有名的古風歌手,一首《歸去來兮》更是徵服了大眾的心,就只是簡單地聽歌,戲腔沒得說是吸引人的亮點。最後一首《牽絲戲》,由銀臨、Aki阿傑演唱,戲腔一出,我想沒有誰能夠不愛這首歌。牽絲戲就是木偶戲,木偶在操縱者手裡很聽話,但卻是死物。
這首歌演繹得是一個奇幻的故事,木偶和木偶師都是孤獨的,他們做了一場又一場的表演,後來那名藝人老了,木偶本無生命,但入了火堆仿佛活了過來,老藝人笑了,可能很多人窮其一生都無法明白老人為何笑。
好了,豆丁要和你說再見了,我們下一期見,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