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叢萍 濟南報導
近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外賣商家在包裝、贈品等附加服務上費盡心思,吃烤魚送魚盤、支架、火柴、去味劑、頭繩、薄荷糖等,吃煲仔飯送砂鍋、高檔包裝袋,外賣吃出堂食的感覺,連生鮮蔬菜商鋪也推出買菜送配菜、送調料,甚至還推出半成品菜,為了贏好評、賺回頭客,外賣商家蠻拼的。
消費者:外賣吃出堂食的感覺
王先生點的烤魚外賣
8月22日,市民王先生點了一份138元的烤魚套餐外賣,收到食材後,王先生表示很驚喜。除了烤魚和涮品等食品,還有一個魚盤、支架和酒精,同時商家還贈送了火柴、去味劑、頭繩、薄荷糖、防水手機套、眼鏡布、一次性桌布、擦桌布等小物品。「送這麼多小物品用起來很方便,吃得也比較爽,而且魚盤、支架都是不回收的,下次點外賣備註還可以贈送涮菜,一下子就記住了這家店。」王先生說道。
記者調查發現,在外賣平臺上,美食類、蔬菜水果、超市便利類的商鋪在服務方式、贈品等方面越來越周到,附加服務越來越多。在高新區上班的趙先生經常點外賣,他比較喜歡的一家煲仔飯的店鋪,每次的包裝袋大而結實,圖案設計非常個性,除了贈送桌布、小涼菜、薄荷糖外,還贈送砂鍋。「帶砂鍋的套餐比普通包裝盒的套餐貴兩元,但是砂鍋是可以再用的,我一般選擇這個,我已經積攢了不少砂鍋和包裝袋了,現在外賣菜品的盛放和包裝特別的精緻,外賣也能吃到在飯店堂食的感覺。」趙先生說。
商家:只為贏好評、賺回頭客
近日,記者來到玉函路附近,這裡很多美食商家都提供外賣服務。在一家烤魚店,店主樸先生從烤魚生意4年多了,去年開始做外賣,他便隨餐贈送魚盤、支架。「雖然相對於普通餐飲的外賣,我們做起來更費心些,但是市場需要,我們就要去做。」樸先生說道。
記者看到,店員將做好的湯汁和魚裝進魚盤裡,蓋上錫紙封閉好,並將酒精、鍋架、火柴和使用說明等一起放進盒子中。「一是保證正宗的做法,能更好地保持魚湯汁的鮮度和熱度,即使消費者在家品嘗,也能通過正宗的吃法吃到最鮮美的味道。二是為了給消費者更好的體驗,消費者覺得新奇又超值,也可以為我們贏得更多的好評和回頭客。」樸先生說道。
「雖然外賣的成本貴一些,但是外賣帶來的收入也比較可觀,現在每月外賣銷售量在300份左右。」樸先生說道。
外賣商家攬客花招真不少
記者注意,為了吸引顧客,外賣商家更是使盡渾身解數做好細節。在包裝上,外賣商家精心設計手寫卡片、好品返現卡、墊餐紙等,不放過任何和消費者拉近距離的細節。外賣商家李先生告訴記者,看似簡單的包裝盒,都是專門定做的,既實用,又有顏值。例如湯品的外賣盒採用的都是高挺度,抗擠壓、密封性好,不需要再單獨纏幾圈保鮮膜,扣上就能保證配送不漏;普通菜品的包裝盒可以疊放存放,抽取簡單,此外,還可微波可冷藏。
同時,很多商家會推出滿減活動和領取優惠券減到免的形式來吸引顧客消費。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一人套餐也成為外賣商家必爭的潮流,美團外賣聯合中國飯店協會、艾瑞集團共同發布的《2020外賣行業報告》顯示,「一人食」成為主要就餐方式,正在撐起一個千億規模市場。
不光是美食類,生鮮蔬菜商鋪也不甘示弱,記者在外賣平臺看到,除了銷售蔬菜、肉禽蛋等商品外,還有半成品菜,包括菜品需要的蔬菜、配菜和各類調味品,例如冬瓜排骨湯中包含冬瓜、排骨和蔥姜、回鍋肉中包含了五花肉、豆瓣醬和小蔥等等,這些半成品菜的銷量和普通蔬菜基本持平。
外賣幾乎人們生活中必備,外賣商家面臨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除了菜品和價格,商家在服務方式、內容上動一些腦筋,刺激消費,讓消費者有更好的消費體驗,這些做法都是加分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