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的《60分鐘》節目對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做了一場專訪。主持人諾拉·奧唐納追問拜登:「哪個國家是美國最大的威脅?」拜登的回答是「美國最大威脅是俄羅斯,中國是最大競爭對手」。
「從破壞我們的安全與盟友關係來說,目前(最大的威脅)是俄羅斯」。拜登緊接著說,中國是美國最大的競爭對手,「取決於我們如何處理(中美)關係,這將決定中美之間是競爭對手,還是進入涉及軍事層面的更嚴重競爭。」
有美國網友對此稱讚道:「他抓住了問題的關鍵!」
也有網友認為拜登對國際關係的理解水平遠在川普之上,稱「川普無法規劃長期戰略,而拜登正擅長此術。」
還有網友稱,「對美國而言,最大的威脅應該是愚蠢。改變愚蠢,同時不要發起戰爭,一切就都會好的。」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事實上,拜登此次言論與他之前強調「要依靠聯盟的方式來重塑美國地位」的態度基本一致。
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指出,比如在新冠疫情的處置上,拜登希望「由美國協調全球對策,而不是讓每個國家都自生自滅,或者讓中國或俄羅斯領導全球對策,這樣才能使所有人受益。」
拜登在《外交事務》上發表的文章《為什麼美國要再次領導世界》中稱,在亞太地區,他宣稱在其治下的美國將會進一步鞏固與澳大利亞、日本和韓國的聯盟關係,深化從印度到印度尼西亞的夥伴關係,在一個將決定美國未來的地區推進共同的價值觀,以此強化與北美和歐洲以外的朋友們的團結。
由此可見,拜登的戰略方向是讓美國強調傳統西方聯盟體系的內部團結,通過聯盟來塑造整體性的對華戰略,統合民主聯盟的龐大資源來聯合「制華」。
美國《國會山報》注意到,「在這個競選季,圍繞中國的政治熱議甚囂塵上。」大打中國牌是美國曆年總統大選繞不過去的環節,即便中國再三反對不願牽扯進去,總統候選人們也樂此不疲。2020年的總統大選依然延續了這個套路,共和黨和民主黨在涉華問題上只有語言表達的不同,沒有實質意義的差別。
上周,川普也參加了CBS的《60分鐘》節目錄製。主持人對川普提出了相似的問題:「誰是美國外交上最大的對手?」 川普當時直接回答「中國」。只是在具體用詞上拿捏不準中國到底「是一個對手(adversary), 競爭者(competitor)」,還是「在許多方面是敵人(foe)」。
對於美國大選中的「中國話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多次表示,中方對美國的大選不感興趣,也希望美國在大選中不要拿中國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