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到「奉粥點」享用愛心早午餐
核心提示
廈門網訊 據泉州晚報報導 有人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可在安溪縣蓬萊鎮聯盟村,卻有這麼一個地方,為周邊的困難群眾、老人等群體以及偶爾來不及做飯的群眾,免費奉上早餐、午餐。近日,記者走訪了這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地方。□記者吳志明文/圖
現場: 40多位村民享用免費午餐
13日11時許,記者來到安溪縣蓬萊鎮,愛心粥點設在該鎮案山小學舊址校舍一樓的一間教室裡。走在通往該教室的過道時,迎面牆上寫著幾個大字「保安愛心粥」,通道裡已經有10多人在等待。他們有男有女,以老人居多。走進該教室,裡面擺放著四張大圓桌,圓桌中間都放著一大盆滷麵,桌子周圍擺著塑料椅子。當天中午吃的是滷麵,工作人員黃美華正在將滷麵打進一個個碗裡。
幾分鐘後,柯保安和愛人賴金鳳招呼老人進來。很快,四張圓桌就坐滿了人。老劉和老伴來得比較晚,柯保安一邊和他們打著招呼,一邊將他們引到人比較少的圓桌旁坐下。記者粗略數了一下,當天中午來的有41人。看到人來得差不多了,柯保安就招呼大家開始用餐。他們夫妻倆和黃美華將已經打好的滷麵送到老人面前,其中有幾個男的用的是大碗,「他們的食量比較大,我們特地給他們準備了大碗。」柯保安介紹。
大家開始吃了起來,吃完了就從桌子上的盆裡繼續添加,很快,盆子也見了底。黃美華則端了一碗麵,站在一名小女孩的旁邊餵她。據介紹,小女孩因為智力發育比較慢,經常要大人餵著吃。10多分鐘後,大家吃完了,便將碗拿到前面的一個大桶裡,而後離開。有幾個人幫忙將塑料椅子收拾起來,就餐者柯油根則推著裝滿碗的桶來到洗碗池旁,黃美華開始洗起了碗。
講述:如今每個月成本近萬元
柯保安是一名旅新僑胞,今年70多歲,樂善好施,數十年如一日把敬老愛老助老當成自己的分內事,省政府曾授予他「惠澤桑梓」匾牌,表彰其貢獻。他告訴記者,「保安愛心粥」於去年5月8日開始奉粥,一開始只提供早餐,早上6點多開飯。今年6月3日新增午餐,除了滷麵外,店裡還會提供炒米粉、鹹飯等。
說起開辦免費「奉粥店」的初衷,柯保安深有感觸地說,他長期奔赴在公益第一線,經常下鄉慰問貧苦孤寡老人,發現雖然送了米和油,但有些老人年紀太大了不會煮,有些老人有了米和油,卻沒有柴火可以燒。種種原因使得他們奉獻的愛心大打折扣。
「老人苦了一輩子,如果三餐沒有辦法保證,那也太讓人心酸了。」他之前在河南省支持別人經營愛心粥,在安溪湖頭也支持泉州愛心媽媽之家開愛心粥店。於是,他萌生了在家鄉開免費「奉粥店」的想法,並得到了愛人的支持。
去年5月8日,「保安愛心粥」開始奉粥,並請了黃美華來幫忙,場所則由案山學校免費提供。剛開始知道的人比較少,來吃的人並不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來吃的人越來越多,範圍也慢慢擴大。「目前每個月費用在1萬元左右,這其中有一部分來自兄弟姐妹與身邊的愛心人士捐助,還有一部分由我自己支付。」柯保安說。
希望:更多人參與其中傳遞愛心
黃美華表示,她每天早上3點多就開始煮飯,老人6點多就會來吃。「雖然是一些簡單的飯菜,我們也希望有需要的人能像在家裡一樣,吃得方便,吃得開心」。同時,他們還準備了三個飯罐,每餐沒有吃完的都會打包好,讓一些家裡比較窮的老人帶回去。
在「奉粥點」的廚房,記者看到案板上放著苦瓜等蔬菜,冰箱裡則有蝦米、肉等食物,地上還擺放著金龍魚大豆油。柯保安表示,自己做善事感動了鄰居,不少人都將自己家裡種的菜送過來。
來自聯盟村的劉參阿婆今年93歲了,家人都在廈門,她一個人在家,平時都是自己做飯。現在有了免費「奉粥點」,她在早餐和午餐時段都會來這邊吃,「很好吃,很方便。太謝謝保安了。」
柯保安表示,希望能夠有更多愛心人士、更多志願者參與進來,幫助更多的老人,將愛心傳遞下去。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