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的小說《多少恨》,是她自己「力所能及的最接近通俗小說」的一篇了,這部小說的情節,與英國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說《簡愛》非常相似。
內容都是:一個出身貧寒的家庭女教師,與自己學生的父親相戀了,然而男主角都是有婦之夫,他們的背後都有著一個或病或瘋、早已沒有夫妻感情的原配。
不過,相似的情節卻沒有相同的結局。
《簡愛》中男主人羅切斯特的瘋妻放火燒死了自己,成就了簡愛與男主人的合法婚姻。
而《多少恨》中,家庭教師虞家茵與夏宗豫的愛情,卻因為種種現實困境而最終錯過,終究是一段無助、蒼涼的的悲劇。
初相逢——看戲
虞家茵與閨蜜約好電影院看戲,然而閨蜜因事耽擱,於是家茵要退票,夏宗豫要買票,兩人都比較含蓄,錢和票都是通過售票員在中間傳遞。
就像是一部瓊瑤劇,充滿了緣分的巧合。
「那人和家茵對看了一眼,本來沒什麼可窘的,如果有點窘,只是因為兩人都很漂亮。」
電影院的建築很空曠,有一種光閃閃的幻麗潔淨,遙遙傳來別殿的簫鼓聲。
這是一個夢幻般的場合,兩人的初見也充滿了美麗的、夢幻般的色調。
再相遇——商店
兩人的再次巧遇,是家茵給自己的學生買生日禮物,夏宗豫給自己的女兒買生日禮物。
彼時,家茵已經在夏宗豫家做了他女兒的家庭教師,但兩人還沒有在家裡見過面,彼此都不知道這層關係。
家茵幫助夏宗豫挑選了禮物,夏宗豫要送她回去。對於兩人的路線完全一致,彼此都非常驚訝。
等到車子開到夏家門口時,兩人終於明白過來,沒想到兩人竟然有如此的際遇。
這時候,有一些微妙的感情在兩人之間逐漸產生。
「兩人其實什麼都不想說,心裡靜靜的,講的那些話如同折給孩子玩的紙船,浮在清而深的沉默的水上。」
愛情是兩情相悅、是相互關心,是順其自然的脈脈深情
不似《傾城之戀》中的白流蘇與範柳原,兩人試探、較量,互相挑逗卻卻又各懷心思,
也不似《封鎖》中的呂宗楨與吳翠遠,只是在短暫的時間、封閉的空間裡發生的一場稍縱即逝的曖昧。
虞家茵與夏宗豫的相處沒有算計與心機,他們之間有著滿滿的溫暖與甜蜜。
虞家茵發現夏宗豫的手套壞了,背地裡為他細心縫好。
夏宗豫心裡記得家茵的暖水瓶破了,下次就順便捎去一隻新的。
就像戀愛中的男女一樣,兩人互相看對方的手相,看手指上的螺與簸箕,為的只是有機會兩手相握,傳遞濃濃的愛意。
「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碎」,美好的戀情總是太短暫,還沒來得及體會愛的滋味,兩人的關係便出現出眾多力量的層層阻撓。
初級阻撓——勢利僕人姚媽
姚媽是夏家做久的僕人,她的性格尖酸刻薄,嫉妒心強、勢利多疑。
當家茵第一次到夏家撳門鈴時,「那女傭總懷疑人家來者不善」。
當看到家茵與夏宗豫一同來到夏家時,她又懷疑夏宗豫與家茵早就有一腿了,在車夫面前碎言碎語。
「今兒那些東西還不都是老爺買的——給她做人情,說是『老師給買的禮物。』」
最初看到當家茵的父親虞老太爺時,對他非常冷淡,虎起一張臉,當確定真的虞老太爺時,馬上改變態度,滿面春風的往上上,竟然忙得「花枝招展起來」。
及至後來,姚媽因孩子生病的事與家茵產生矛盾,賭氣把生病的夏太太從鄉下接來,間接導致了家茵與夏宗豫的愛情凋零。
中級阻撓——虞老爺子
虞家茵的父親虞老爺子是一個潑皮無賴,年輕時因出軌別的女人,狠心拋棄了家茵和她的母親。
再婚後的他仍然不改好吃懶做的本性,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竟然恬不知恥地找到城裡的女兒家裡來要錢。
當他偶然得知女兒和藥廠老闆夏宗豫的關係後,便纏上了夏宗豫,要求在藥廠給他謀一份職。
善良的夏宗豫給他安排了工作後,更加得寸進尺,天天向宗豫要錢、甚至私自挪用藥廠資金,引發夏宗豫的反感。
他從心底裡只顧自己,而從不為女兒的幸福著想。
為了攀上這門親事,為了錢,他勸自己的女兒去當夏家的姨太太,還有著自己的一套邪理論:
「哪個男人不喜歡姨太太?哪個男人是喜歡太太的?我是男人我還不知道麼?就是我後來娶的那個,我要是沒跟她正式結婚,也許我現在還喜歡她呢!」
可以說,虞老爺子的厚顏無恥、撒潑耍賴的所作所為,讓家茵深受其害,讓她與夏宗豫之間的美好感情蕩然無存。
終極阻撓——夏太太
夏太太與夏宗豫屬於父母之言、媒妁之合,兩人基本上沒有感情基礎。
夏太太是典型的傳統封建婚姻的受害者,她得不到丈夫的愛,得不到尊重,還弄了一身病。她不在乎自己的丈夫愛上別的女人,只想著保住自己的正室的名分:
「雖然不住在一起,到底我還有個丈夫,有個孩子,我死的時候,給人家說起來,一個女人給人家休出去的,死了還做一個無家之鬼……」
虞家茵性格堅強獨立而又不失真誠善良,夏太太不幸的遭遇、可憐又悲戚的人生讓她心生同情,她的良心不容許她忍心讓夏太太最後的希望破滅,特別是當夏太太說到自己的女兒小蠻時:
「虞小姐,不單是我同你同他,還有他那孩子呢!孩子現在是小,不懂事——將來,你別讓她將來恨她的爸爸!」
家茵自己便深受離婚家庭的影響,由己及人,她不想因為自己而讓小蠻重複自己的生活,這也更加加速了她離開的步伐。
最終,家茵決定遠赴廈門工作,她帶著滿心無奈的傷恨選擇了離開,兩人的愛情無疾而終,戛然而止。
張愛玲對這部小說有著特殊的感情,「我是這樣的戀戀於這故事。」
這部小說寫於1947年,而也是在這一年,張愛玲向胡蘭成提出分手,隨分手信一同附上的,還有她的電影劇本《不了情》(小說《多少恨》)和《太太萬歲》的稿費30萬。
小說《多少恨》中所描寫的那些樸素而溫暖的戀情日常,或許正是她與胡蘭成在一起所度過的美好時光。
而最後家茵的無奈斬斷情絲,也印證了張愛玲與胡蘭成的愛情故事,終是因為種種原因,未能「歲月靜好、現世安穩」。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張愛玲這一生,真真切切愛過的男人,是胡蘭成。
即使很多人譴責胡蘭成濫情,為她不值,但張愛玲也只有一句「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兩人最後一次見面,胡蘭成去張愛玲的床前道別,俯身吻她,她伸出雙手緊抱著他,淚水滿面,哽咽中只叫了一句「蘭成」,就再也說不出話來。
這就是兩人最後一次見面。
張愛玲對胡蘭成說:「我將只是萎謝了。」
就像決定離開夏宗豫的虞家茵,面對夏宗豫想要送她上船的要求,她只說了一句:「不用了」。
這真是一段太悽美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