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是門大學問,也是讓農村留住人才的好產業。」12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走進拼多多直播間,為寧鄉花豬代言推薦。「希望通過網際網路能把寧鄉寶貴的養殖技術推廣給更多的農戶,也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寧鄉花豬。」印遇龍說。
寧鄉花豬是中國四大名豬之一,「獅子頭、銅鑼肚、烏雲蓋雪、銀頸圈」的童謠完美詮釋了花豬憨態可掬的外形。因為擁有獨特的種質資源特性, 寧鄉花豬還被譽為「豬中熊貓」,2010年獲評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
▲12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亞熱帶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印遇龍(右)走進拼多多直播間,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寧鄉花豬代言。(穆功 攝)
除了介紹寧鄉花豬的歷史,印遇龍還在直播中帶領觀眾參觀了寧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講解花豬科學養殖的技術,並現場推薦了一些豬肉菜餚做法和風味食品,不時挑動著消費者的味蕾。
截至當天下午3點,拼多多直播共吸引超過80萬消費者駐足圍觀,「花豬」相關產品的搜索量直線上升,帶動平臺寧鄉花豬和花豬製品的訂單量較前一日增長300%以上。
科學養殖成為現實,寧鄉花豬住上「五星宿舍」
活動當天,印遇龍很早便進入了拼多多直播間。「寧鄉花豬是我國第一批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也是我們湖南三個非常有名的農產品之一,不僅長得很『漂亮』,吃起來味道也非常好咧。」
雖然這是印遇龍的直播首秀,但完全看不出他是個「新手」,尤其是當他講起自己的「養豬歷程」時,更是神採奕奕,言語之間處處透露出對國產豬肉的關切。
「目前,全世界每兩斤豬肉就有一斤上了中國人的餐桌,既要保障充足供給,又要保障食品安全是當下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印遇龍表示。圍繞「科技養豬」「生態養殖」,經過不斷設計、試驗,印遇龍主導研發的「五星級科技豬圈」終於讓安全、健康、可持續養豬變為現實。
▲印遇龍懷抱寧鄉小花豬,並通過身後的生豬養殖溯源系統大屏,向消費者介紹「五星級科技豬圈」。(穆功 攝)
據了解,「五星級豬圈」整合了沉澱收集糞汙的處理系統、採用溼簾加負壓降溫的「空調」、能解決水資源浪費的「直飲水」等軟硬體設備,不僅比一般豬圈減少了80%的汙水排放,也使運營成本大幅降低。
為了更加直觀地展示現代農業帶來的改變,印遇龍還通過生豬養殖溯源系統大屏,向消費者說明科學養殖與傳統養殖的區別。從育種到飼養,從屠宰到冷鏈,印遇龍專業、生動的講解給觀眾帶來一場別開生面的「院士大講堂」。
既然是直播賣豬肉,那總要嘗一嘗才知道味道好壞。印遇龍還帶領大家在直播間「吃」了起來。看著院士大快朵頤,不少網友口水直流,直呼「看餓了」。
在印遇龍的熱情推介下,截至當天下午3點,共吸引了超過80萬觀眾圍觀,帶動拼多多寧鄉花豬和花豬製品的訂單量較前一日增長300%以上。眾多消費者在觀看直播的同時,還去搜索並尋找豬肉腸、豬肉醬等花豬風味食品,帶動「花豬」相關產品的搜索量直線上升。
「養豬院士」毅然回國,助力國家生豬產業
「要研究豬,必須自己先養一頭。」這是印遇龍經常對身邊的人說的話,自參加工作起,他在養殖行業一幹就是近40年,同事們形象地稱呼他為「養豬院士」。
從養豬、稱豬,到打點豬飼料,印遇龍全部親自動手。沒有豬籠自己做,沒有豬崽就自己抓,即使現在榮譽不斷、成果等身,他依然自嘲自己只是個為養豬奔忙的「養豬倌」。
▲印遇龍(左)在直播間品嘗花豬菜餚,把觀眾「饞哭了」。(穆功 攝)
早些年,印遇龍先後兩次前往德國、英國和加拿大等地學習與工作,因科研業績突出,可以選擇長期在國外深造。但身懷一顆赤子之心的他,總想著回來幹點實事,在個人利益與國家利益的權衡之間,他毅然選擇了後者。帶回來的,除了國際視野,還有他自費購買的化學試劑和手術器械。
上世紀80年代,市場豬肉緊缺,中國亟需研製出高質量的飼料,縮短肉豬的出欄時間。回國後的印遇龍組建團隊,利用引進的新技術,率先對中國四十多種單一豬飼料原料和18種混合日糧中迴腸末端表觀消化率進行了系統測定,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生長豬有效胺基酸的需要量,進而為飼料的生產作參考。這些研究成果至今仍被收錄在中國飼料資料庫中,被生豬養殖行業廣泛應用。
「多長『放心肉』,管好豬屁股。」這是印遇龍近年來的研究核心。近40年的科學生涯中,他圍繞「如何養好一頭豬」進行了不斷探索:一是讓生豬健康生長,並且提高生產效率;二是讓豬肉好吃、營養又安全;三是推動生豬養殖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正是印遇龍多年的不懈努力,推動著我國生豬全產業鏈不斷升級發展。「農民養好豬賣好價、消費者吃飽吃好吃健康、國家的『肉筐子』裡裝滿肉,這就是我的目標。」印遇龍說。
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豬肉自古就是中國人肉類產品的主要來源,而中國又是世界第一大豬肉消費國,儘管近年來國內消費者的飲食觀念有所改變,但豬肉依舊佔到我國肉類食品消費結構的60%以上。為了滿足巨大的豬肉需求,我國養豬模式正從傳統的散養向規模化、標準化養殖過渡。
▲「獅子頭、銅鑼肚、烏雲蓋雪、銀頸圈」是對寧鄉花豬憨態可掬外形的完美詮釋。(寧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供圖)
這種現象也在寧鄉花豬的養殖模式上體現了出來。之前寧鄉花豬的養殖規模更偏向散養,而近幾年隨著養豬業格局的變化,也出現了一批規模化養殖寧鄉花豬的企業。以前的散養戶也向著規模化和標準化發展,豬群的情況更加可控。
此外,印遇龍團隊主導的科學化養殖,以及「五星級科技豬圈」能有效地解決生豬養殖產業環境汙染問題,被稱為「零汙染」豬舍。這種新的養殖模式不僅帶動了養豬業的健康持續發展,也為農村帶來了一種「高大上」的產業形式,留住了農村人才,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
「養殖業要搭上電商這輛快速行駛的列車,才能讓農民養好的豬賣上好價,讓消費者吃飽吃好吃健康。」印遇龍表示,「拼多多是一個全國性平臺,不僅針對寧鄉和湖南,更是可以讓全國,乃至全世界的網友都知道我們寧鄉花豬品牌,對我們農民的致富、鄉村振興,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據拼多多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平臺年活躍買家數已達7.31億,年成交額超過1.45萬億元。2019年,拼多多農(副)產品成交額高達1364億元,是國內最大的農產品上行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