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名單近日公布,袁隆平與李子柒等6人位列其中。然而,網紅女孩和「雜交水稻之父」同列推廣大使之位卻引起網友熱議,並迅速登上了微博熱搜。
網友對此評價不一,有人點讚,有人質疑。據介紹,組委會選擇了不同領域傑出「代言人」,袁隆平是「國家推廣大使」,而李子柒是「網絡推廣大使」。
(新京報消息)
網友爭議
袁隆平做大使還可以理解,李子柒作為網紅,怎麼可以跟科學家站在同一高度呢?其餘的4人,申紀蘭用半個世紀為農民發聲,馮鞏是小品演員,海霞是出身農村的央視主持人,馮驥才是著名的文學家,而李子柒只是一個三農領域的美食網紅而已,雖然她也在農村,但展現的景象卻優美又乾淨,完全不是人們想像中農村的模樣。
觀點萬花筒
01
袁隆平和李子柒同上熱搜,
有何不可?
大可不必為二位同框而持有偏見,也大可不必急於否定短視頻內容傳遞出的鄉村圖景的真實性。多元的傳播方式是一個認知窗口,如李子柒的田園視頻,像一個人們可以在都市鋼鐵森林奔忙時,可以駐足停下來休息放鬆的心靈暫留處,也是在似乎已經陌生的白牆灰瓦中,一個窺見鄉土文化的快捷方式。
(摘自光明日報,作者常瑩)
02
李子柒喊你打破「次元壁」
拍視頻的人很多,但沒有幾個能與大院士、大作家擁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任何行業、任何個體,或者因為做到極致而打破「次元壁」,實現跨界、出圈;或者因為打破了「次元壁」,跳出了桎梏,才做到極致。也可以說,二者互為因果。譬如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推導廣義相對論時也遭遇數學瓶頸,跨界獲得數學教授格羅斯曼幫助,「混搭」了相關數學工具,才創立了石破天驚的引力場方程式,成就了物理史上坐二望一的美名。
(摘自河南日報客戶端,作者:夏遠望)
03
這兩位「90後」是標誌性符號
這兩位「90後」也是標誌性符號,代表著中國農業故事的兩個層面。一是耕耘的不易。「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本。」幾十年如一日的攻關,創造出一個又一個水稻奇蹟,如今,袁老即便已過鮐背之年,仍在為「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努力奮鬥。另一個,則象徵著勞動的詩意。「一簞食一瓢飲」「春耕夏種、秋收冬藏」,農耕生活充滿著煙火氣和人情味,承載了無數中國人對於故土的眷戀。將二者有機結合,更容易吸引當代年輕人關注三農,感知鄉土中國的魅力。
(摘自北京日報客戶端,作者:晁星)
延伸閱讀
李子柒和袁隆平「同框」的背後,
是農業混搭「網際網路+」的深意
事實上,李子柒和袁隆平「同框」受聘擔任推廣大使,也正說明了農業發展要不斷跨界、混搭。現代農業發展已不僅僅是養豬種地這麼簡單了,農業的內涵在不斷豐富、擴大,比如,各種休閒農業、農家樂、鄉村旅遊觀光等。李子柒擔任農民豐收節推廣大使,也為我們培養新型職業農民提供了一種思考方向——發展農業可以混搭「網際網路+」,跳出「農」字做好文章,為現代農業打開「新空間」,也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的體面職業,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到新型職業農民這一行列來。
(摘自廣州日報,作者:劉琛)
之前,央視新聞發表評論文章《我也蠻自豪,因為我就是李子柒作品背景裡的一個點》,稱李子柒的視頻「沒有一個字誇中國好,但她講好了中國文化,講好了中國故事。」
李子柒的名字隨即登上了新浪熱搜高位:
然而依然有部分網友感到疑惑,李子柒是何許人也?她做了什麼能夠被央視點名表揚?
1
「李家有女,人稱子柒。」
這是李子柒的簡介,若不是看她粉絲達千萬,很難讓人把她與網紅聯繫到一起。
她既沒網紅臉也沒大長腿,卻是網紅界的一股清流。
看過李子柒視頻的人,無一不對那視頻裡的古風田園生活嚮往憧憬著。
李子柒從小就跟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李子柒,在鄉裡各種紅白喜事做著幫廚,耳濡目染地學會了很多做飯的手藝。
後來爺爺去世,14歲的李子柒為了貼補家用就輟學打工,一出門就是8年的漂泊生涯。
做過服務員端過盤子,睡過公園椅子,也連續啃過兩個月的饅頭,甚至去酒吧當過DJ。
直到奶奶生病,孝順的李子柒害怕會留下遺憾,毅然決然離開都市生活回到奶奶身邊陪伴著。
2016年3月25日,李子柒在美拍上發布了第一個「古香古食」系列的視頻,當時對攝影一竅不通的她甚至是用手機完成整個視頻的拍攝。
起初,拍了幾天才出片的視頻沒人關注沒人點讚,在其他美食達人的轉發幫忙下,李子柒慢慢開始積累粉絲,並得到美拍官方首頁的熱門推薦,粉絲數和視頻播放量激增。
2016年9月,一個新的機會悄然而至,這也成為李子柒在後來獲得更大關注的重要推手,新浪微博開始公開尋找更多優秀短視頻創作者進行資源扶持。
2016年11月,她拍出了爆款視頻「蘭州牛肉麵」,全網播放量5000萬,點讚數超60萬。
2017年4月,視頻「鞦韆」在美拍上的點擊量突破1000萬,全網播放量8000萬,點讚數超過100萬。在達到100萬粉絲之前,每天都有幾十個廣告商找上門。
直到2018年8月17日,李子柒同名天貓店鋪正式開業。上線6天之後,這個當時僅有五款產品的店鋪銷售量破15萬、銷售額破千萬。一年後,李子柒旗艦店在售21款產品顯示的總銷量突破130萬,總銷售額高達7100萬。
李子柒IP的背後價值,正在被快速挖掘。李子柒從零起步,憑藉一己之力收穫了第一批粉絲。
李子柒所屬的MCN杭州微念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3年2月28日,註冊資本520.08萬元人民幣。根據簡介顯示,微念是一家通過短視頻孵化KOL成為IP,並延伸到消費品牌的文娛誇消費公司。眼下的爆紅和收穫的名利,顯然已不再只是她一個人的成果。
但李子柒,似乎已成為網紅經濟近年來最典型的代言人!
2
「讀書不如當網紅,高考不如去整容」
如今,飛速上升的高校錄取率,越來越多的大學、專業,讓不少人感嘆:文憑不值錢,讀書沒用。
「上學又不是唯一出路,我們為什麼一定要上學?」
可那些堅信「讀書無用」的年輕人,也許總有一天,會後悔他們的選擇。
十幾年前,如果你走進一間課堂,問孩子們的理想是什麼,他們也許會說「當科學家」、「考清華北大」、「當作家」……
放在今天,有太多不一樣的答案。
據新華網的職業意願調查顯示,超過一半95後最嚮往的新興職業是主播和網紅。
95後的迷之就業觀 / 新華網
並不難理解。
在這個看臉的時代,長相出眾很容易就能引起人們的關注、追捧。
更吸引人的是屏幕上不停刷新的小禮物,「直播兩小時,打賞收幾萬」。
不用讀書就能實現名利雙收,這讓很多終日埋頭於書本的少男少女們欣喜若狂。
仿佛一盞「明燈」,能指引著他們繞過高考的獨木橋,直接通往「名利雙收」。
前段時間,某平臺的一位主播因為一段小視頻走紅網絡,迅速收穫千萬粉絲。
一位未成年粉絲對她的生活表示羨慕嚮往。
「15歲了,該去做點事了。」不是讀書學習,而是去夜場蹦迪找富二代。
這不是個例,網友提起妻子的弟弟,剛上初一,成績慘不忍睹,妻子勸弟弟趁暑假報一個補習班,沒想到被一口回絕。
這位網友不死心:「你不學習,將來怎麼辦?」
弟弟回答:「將來大不了玩直播做網紅唄。」
「讀書不如當網紅,高考不如去整容」,對掙扎在題海中的學生們來說,做網紅這條「捷徑」無疑要輕鬆多了。
前段憑在地庫裡跳「GUCCI GUCCI PRADA PRADA」的視頻迅速竄紅的溫婉,一夜漲粉300萬, 單只視頻一周之內播放量過兩億。
更是被網友封為抖音女神。
有個孩子看了這位「女神」的視頻大徹大悟,說自己以前在學校太浪費青春了,她決定退學去整容,去夜場蹦迪釣富二代!
一個視頻,竟然對孩子有那麼大的誤導,這是多可怕的一件事。
靠讀書改變命運,需要寒窗苦讀十二年;當一個網紅,似乎只需對著屏幕唱唱歌、賣賣萌。
手機屏幕裡那些年齡相仿的女孩,左手Gucci右手Prada高調炫富時,自己只能天天穿著校服、問爸媽要零花錢……
一些孩子難免會心理失衡,被催生出對金錢名利的極度渴望。
有人感嘆:「在最虛榮的年紀,我卻一無所有。」
但這條路,真的是捷徑嗎?
3
今天的捷徑,都是明天的坑
目睹了一些網紅主播們「名利雙收」後,許多還在讀書的孩子們紛紛效仿。
事實上,網紅行業並不像想像中的輕鬆,絕大多數的市場和財富都被極小部分的「頭部主播」壟斷。
《2018直播行業半年報》顯示,頭部主播數量僅佔所有主播數量的0.7%,收割了超過32億的財富,佔全部主播收入的68%。
計劃著去做網紅的人,絕大多數都不可能成為網紅。
99.3%的主播只能瓜分32%的財富 / 今日網紅
你看到了一個主播爆紅,沒看到更多的主播碌碌無為。
更何況,成為網紅,靠運氣,更要靠背後的推手、資源。
普通學生,拿什麼去爭取這些?
某網絡主播與粉絲互動
2014年,龐麥郎靠著一首《我的滑板鞋》走紅網絡,特殊唱腔和聞所未聞的歌詞引起了無數人模仿。
2016年,龐麥郎在西安重慶等地舉辦「舊金屬絕版音樂會」,觀眾很少,臺下的喊聲也從「帥呆了」變成了「假唱」。
僅僅幾年,這個名字就從大眾眼前徹底消失了。
2016年初,龐麥郎在陝西舉辦演唱會 / 鳳凰網
一位曾經的粉絲對媒體說: 「你們還在炒作他啊,別那麼認真嘛,就是一場把戲,圍觀一下就算了。」
魯迅描述過類似的現象:你在街上走,有一個人吐口唾沫,你在那兒看,馬上就有一兩個人過來看,然後一群人來看。後來發現,就是口唾沫。人群呼啦就散了。
這個時代,人們的注意力太容易被吸引、轉移。
不少顏值高、唱作佳的實力派歌手在出道之後都像流星一樣一閃即逝,誰也不知道觀眾什麼時候會厭倦。
紅利過去後,又要靠什麼生活?
這些都是無法確定的。
每一條路都有風險,但對普通人家的孩子而言,踏實讀書是相較而言最公平保險的一條路。
就像《摩登家庭》裡說的:一百萬個退學的學生裡,才出一個賈伯斯,你知道有多少人變成沒工作的失敗者嗎?
4
沒有白走的路,沒有白讀的書
何況,即使是眾人眼中能夠「一夜暴富」的網絡主播,也不是不需要學歷。
一份針對4500多位主播的問卷調查顯示:頭部主播中,本科以上學歷佔比達41%,其中博士學歷主播佔比高達18%。
普通主播中,84%都是專科以下。
所以,哪怕是做直播、當網紅,讀書多的人都有更多機會。
數據來源 / 騰訊研究院
許多人讀書時都會質疑:「難道我以後買個菜還要用微積分?學文言文這種一輩子都用不上的東西有什麼用?」
但正如董卿所言:你花在讀書上的任何時間,都會在某一個時刻給你回報。
在前年的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上,「00後」復旦附中女生武亦姝「一鳴驚人」,憑藉其驚豔的表現,與節目一起刷爆了朋友圈。自詡文科基礎還算可以的物理君,在電視機前觀看時,面對這位小美女的詩詞儲備量和臨場淡定表現,自愧不如。
看過《中國詩詞大會》的觀眾會知道,節目中考驗選手最出彩的一個關口是爭奪攻擂資格的飛花令環節。飛花令本是古時候人們經常玩的一種「行酒令」遊戲,「飛花」一詞出自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春城無處不飛花」一句。行飛花令時選用詩和詞,也可用曲,屬雅令。
當期飛花令的主題字是「月」,武亦姝答題過程中尤為輕鬆,當她第二次說出「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需要重新再說一句帶「月」的詩時,她並沒有慌亂,脫口而出的是《詩經》裡《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在第一環節的個人追逐戰中,武亦姝9道題全部答對,戰勝百人團中的308人,成為新一任擂主。
今年高考後,#詩詞才女武亦姝高考613分#的話題久居微博熱搜榜前列。
據報導,6月23日晚2019年上海高考成績的揭曉,第二屆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武亦姝的高考成績為613分(上海高考滿分660分),位列上海考生第65名,最終被清華大學新雅書院錄取。
很多叫囂著讀書無用的人,僅僅是為了掩飾不肯用功的懶惰。
2008年高考時,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高考試卷上胡亂一通,覺得「藉此表達了態度」。
十年後,他返回老家,準備重新參加高考。
這個當年看似瀟灑的考生,這些年其實過得並不瀟灑。
「高考故意違規交白卷後,我承受了很多壓力,讓父母失望,更錯失了大學校門。」
想要知道一件東西是否重要,最好的方法就是失去它一次。
徐孟南失去過一次機會了,即使後悔重來,錯過的這些年也無法彌補。
人生的確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可有些錯誤,成本太高。
很多時候,成功的人都會感嘆自己「運氣好」,許多人只看到了他們賭對了的「運氣」,沒看到背後一步一個的腳印。
「一味相信人生的捷徑,那麼『捷徑』很快就會變成你唯一的路。」
別等到需要退路的那一天才後悔。
▐ 聲明:本文綜合來源於網絡,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好分數網查成績查分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