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我們這些小龍蝦養殖戶而言,最近半個月時間,可以說是焦頭爛額,天天都提心弔膽。暴雨持續了將近半個多月,本來今年小龍蝦價格低,就不好賣,絕大部分養殖戶就沒有賺到什麼錢。不虧就是好事了。沒想到今年南方普遍暴雨,內澇非常嚴重,基本上這10幾天就沒有好好晴過,天天都是雨,結果蝦田和野外溝渠裡面全部是積水,有很多人的稻蝦田都滿水了,這個時候沒有環溝或者說將環溝推平的稻蝦田裡面的水稻秧苗全部被水淹沒,同時裡面的小龍蝦全部將秧苗夾斷,等於白忙一趟,又要重新補秧苗或者重新撒谷種。
內澇嚴重,蝦田地勢比較低,路上的水位都有膝蓋這麼高了,最後蝦田水位開始倒灌,路上的積水全部流進蝦田裡面。
如果繼續下暴雨的話,那麼今年算是白忙活了,因為谷種都沒有買的了。
簡單一點來說,下暴雨導致的內澇,大量的雨水下滿了溝渠和稻蝦田,這個時候稻蝦田環溝的重要性就顯露出來了。環溝在稻蝦田內澇積水的情況下主要起著兩方面的作用
如下:
1.加大蓄水量:開挖環溝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小龍蝦養殖過程中,稻蝦田曬田的時候,讓小龍蝦落溝進洞活動。由於環溝水位比較深,一方面讓稻田種植和小龍蝦養殖兩者之間不相衝突。另外環溝也就自然起到了蓄水的作用。
就以這次大暴雨為例子,沒有環溝或者兩環溝推平的稻蝦田。在一夜暴雨之後,基本上全部漫水了,即使沒有漫水的,秧苗也全部淹沒了,淹沒之後,小龍蝦將大部分秧苗全部夾斷。而有環溝尤其是有深水環溝的稻蝦田,明顯蓄水量要大得多,這樣半夜時候排積水也很快,秧苗基本上沒有被淹沒,也不怕被小龍蝦夾斷。
2.物理隔離,保護秧苗:小龍蝦夾斷蝦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將環溝推平,其次是環溝內部的田埂也被推平。這樣環溝和種植區,就沒有物理隔離措施了。本來內田埂的存在一是為了將稻蝦田種植去與環溝養殖區隔離開來,這樣在種植稻穀的時候,可以不用擔心落溝的小龍蝦跑到種植區來夾斷秧苗。這次暴雨就很好證明了這一點,環溝推平的稻蝦田幾乎全部將秧苗淹沒,結果小龍蝦將剛長起來的蝦苗夾得差不多了。但是我旁邊的養殖戶今年特意將環溝加寬挖深洗溝。結果當其他養殖戶的稻蝦田全部被淹沒,全部被小龍蝦夾斷秧苗之後,只有他的稻蝦田沒事,所以說稻蝦田環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補充說明:
但是現在有很多人還是比較喜歡利用沒有環溝的稻蝦田養殖小龍蝦的而且養殖效果還不錯。這當然是有一些前提條件的。實際上,不挖環溝養蝦的水田,基本上都是養的泡水蝦,也就是統一投放蝦苗,經過20天左右的養殖,然後一口氣將田裡面的小龍蝦全部捕撈完畢,理論上來說是一個不剩。這樣接下來栽秧的時候也就不用擔心被小龍蝦夾斷秧苗了。
這樣看起來,開挖環溝的稻蝦田顯然不可能具備這個條件,因為這些稻蝦田都是準備自繁自養的,裡面都會留存大量的小龍蝦,因此一旦內澇漲水,小龍蝦就很容易將稻蝦田裡面的秧苗夾斷。
除非清塘將稻蝦田裡面的小龍蝦全部殺死,這樣倒是可以推平環溝養泡水蝦,不過個人感覺面積過大的稻蝦田改造起來開支過大,不划算。
總結:
小龍蝦養殖本身就屬於水產養殖,所以對水位調控的標註還是有一些嚴格的要求的,特別是稻蝦田養殖模式,一要確保小龍蝦養殖不能與水稻種植相衝突,主要是水稻移栽期間要防止小龍蝦夾斷秧苗,而這需要內田埂的物理隔離作用,另外環溝蓄水也有助於水位降低,同樣可以防止小龍蝦逃跑和夾斷秧苗,所以可以說不是什麼稻蝦田都不需要環溝的這次大暴雨就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