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隴西行》
自古多情總被無情累,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古代,很多男人背井離鄉,奔赴戰場建功立業,徒留老父母和妻兒在家裡等待一人的歸來。而在崢嶸歲月的近代時期,很多家庭也因為戰爭變得支離破碎妻離子散,還有的妻子為了等待丈夫的歸來一直堅守家中痴痴等待。然而,這個世界上真有這麼痴情的女子,因為丈夫的一句「等我」就能在家堅守一輩子,她和丈夫剛新婚不久,丈夫就去參軍了,這位妻子在家等待了65年,丈夫回來相逢後卻已經成為了她人的丈夫,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呢?
這位參軍的丈夫名叫劉大軍,父親很早就去世了,因為年代不好,母親和哥哥姐姐只能用雙手辛苦的維持家裡面的生計,小小年紀的劉大軍嘗遍了生活的困苦,為了減輕家裡面的負擔,很小就自食其力,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幹多少幹多少。劉大軍特別羨慕那些能夠在學堂讀書的小朋友,劉大軍無比渴望能夠學到知識,但是家裡面連飯都吃不飽,哪裡還有錢能夠交得起學費,買得起紙筆。
劉大軍的心裡無比希望這樣的日子快點過去,以後就能過上快樂自由的日子。時間過得飛快,轉眼劉大軍就到了成家立業的年紀,雖然劉大軍家裡麵條件十分艱難,但是劉大軍有一身的本事,性子也是十分的老實,所以還是有很多媒婆上門給劉大軍說親。
就這樣在一次幹活的時候,劉大軍認識了隔壁村的王氏,也就是後來劉大軍的妻子,兩個人一見面都相互看上了對方,王氏明媚的笑容,劉大軍直白的眼神,沒有話語卻一眼定情。很快,兩個人就喜結良緣,婚後的日子也是過得十分的幸福和甜美。但是好景不長,在這樣一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敵軍大舉入侵我國,在國家的生死存亡面前,個人的小家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就這樣劉大軍加入了國民軍隊當中。
劉大軍選擇參軍的這個決定,給了王氏很大的打擊,因為上了戰場,子彈無眼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這場戰爭也不知道會打到什麼時候,有可能兩個人再也沒有見面的機會了,但是看到丈夫的決心,善解人意的王氏最終只能選擇尊重丈夫,送丈夫上戰場,不管多麼的不舍,終究還是要分離的。
到了戰場上的劉大軍跟著部隊學習文化,時常給妻子寫信,信中讓妻子也努力學習,這樣就能寫信溝通。戰火紛飛的時代,一封信需要好久才能送到,王氏對丈夫的思念只能在一封一封的信中表達,想丈夫的時候就拿出丈夫寫回來的信看一看,一解相思之苦。但是隨著戰爭形勢的變化,劉大軍所在的部隊需要轉移到其他地方,就這樣兩人就失去了聯繫,很多人都覺得劉大軍應該是在戰場上犧牲了,但只有王氏堅信丈夫還活著,每天都為丈夫祈福,希望丈夫能夠平安。
結語
時光容易把人拋,一晃就是幾十年過去了,在這期間很多人都勸王氏不要在等了,趁還年輕早點改嫁,劉大軍是回不來了,但王氏依然沒有放棄,丈夫讓她等他,王氏就每天在村口等待,做夢也天天夢見丈夫。然而這一等就是65年,當王氏走不動路的時候,劉大軍回到了她的身邊,重逢的兩人都是頭髮花白的年紀,兩人雖然多年不見,但王氏一眼就認出了那個她等待了很多年的丈夫。正當王氏欣喜不已的時候,一個中年男人喚了劉大軍一聲「爸」,這一聲「爸」對王氏來說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原來自己的丈夫早已經不屬於自己,早就成家立業成為了別人丈夫,有了幸福的家庭,而自己的等待成了一場空。於是王氏拒絕了劉大軍邀請她一起回家的念頭,王氏可能有許許多多的不甘,但是王氏的等待終於有了結果,她沒有辜負愛情最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