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2個小區已開工,施工改造按下「快進鍵」,江城老舊小區紛紛刷新高...

2021-01-11 武漢發布

改造後的登月小區舊貌換新顏

青翠苑社區內部道路拓寬

雅麗花園小琴臺廣場效果圖

□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閃 通訊員 肖蕾 胡慧娟 攝影:楚天都市報記者 劉中燦

武漢每天不一樣,城市魅力與日俱增,越來越多的老舊小區也在改頭換面。

破舊掉皮的牆麵粉飾一新,亂搭亂蓋的棚子拆掉後長出了竹林,堆滿垃圾的角落種上了鮮花與綠植,過去的空地建成了居民休憩鍛鍊的樂園……改造後的老舊小區刷出高顏值,生活環境大為改善,居民滿意度顯著提升。

去年以來,武漢啟動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760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截至11月底,已有352個老舊小區開工改造。作為一項重大的民生工程,改造成效如何,居民如何參與其中?連日來,楚天都市報記者進行了走訪。

老舊小區通病沒了 八旬爹爹投訴變表揚

80歲的張木清家住漢陽區毛家堤小區2棟,這裡是老漢陽區機電設備公司宿舍,他和老伴至今已住了38年。夏天暴曬,雨季漏水,張爹爹就在屋頂搭建了磚瓦房。2018年在軍運會環境整治中,磚瓦房被拆除,後將拆除的磚瓦平鋪在房頂。

今年,因為漏水和隔熱問題,張爹爹多次撥打武漢行風熱線投訴,稱其「隔熱層被拆除未恢復」,讓相關部門感覺十分棘手為難,屋頂漏水都是老舊小區通病。

今年漢陽區實施老舊小區改造二期工程,毛家堤小區屬於改造項目之一,實施給排水、道路、園林改造及立面、停車位、消防系統、屋面修繕等,投資約3623萬元。隨著工程的推進,張爹爹的問題得以化解。

根據方案,小區住宅樓屋面修繕按一級防水標準處理,需先清理屋面並「找平」,防止屋面積水,再做防水層、保溫層,最後敷設保護層。在清除張爹爹用舊磚瓦鋪設的「隔熱層」時,張爹爹起初反對。想到施工帶來的塵土飛揚,噪音擾民,他對小區改造甚至感到厭煩牴觸。後來,他被社區和施工人員的誠意打動,同意改造。

最近,他又打了行風熱線,不過不是投訴,而是表揚和感謝。「原來的小區蠻破,現在舊貌換新顏,我們住得蠻舒服!」張爹爹說,家裡不僅不漏水了,親戚過來看他,都說小區變漂亮了。

屋面修繕只是改造項目之一,記者現場看到,樓棟前搭建了腳手架,施工人員正在拆卸生鏽的遮雨棚,準備更換新的,此外還要對防盜網重新刷漆。漢陽市政五公司現場施工人員邱宏濤介紹,他們還將改造安防設施、充電樁及車棚、路燈、單元門,解決房屋滲漏、停車難、出行難等問題,使居民幸福感越來越強。

青山區青翠苑小區正在改造中,改造項目清單包含14項,施工人員正在進行樓頂防水、樓道亮化、線路更改、增加車位、拓寬路面等工作。青翠苑社區書記倪萍介紹,改造前,小區道路狹窄,消防通道容易堵塞,道路由3.4米拓寬到5米,給居民留出一條生命通道。

實際上,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不是一個新工作,早些年就已經開展,之前主要聚焦在水電氣路等管線改造,更多的是單項改造,目前國家大力推進的老舊小區改造是個升級版,更加綜合和全面。武漢市房管局介紹,此次改造內容主要分成三類,基礎類包括水暖氣路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還有小區建築物公共部位維修等,力爭能夠做到應改盡改;完善類包括小區的環境及配套設施改造提升;提升類包括社區公共服務產品的供給,比如養老、託育、助餐等順應老百姓的需求,像菜單式點餐一樣,老百姓需要什麼就改造什麼。

推開房門就是「公園」 漢口老住戶搬回來住

蔥鬱的竹林、種在牆上的綠植、充滿情懷的牆繪、休閒廣場、桌球桌……走進江漢區新華街取水樓登月小區,仿佛漫步在一座小公園。

登月片區曾是涇河飲料廠和船檢廠的員工宿舍,距今已有35年歷史。小區破舊不堪,環境髒亂差。因地勢低洼,周邊高樓林立,每逢雨季就會淹水,居民難以出行。亂搭亂蓋,讓原本就面積狹小的小區更加壓抑。小區居民形容,進入小區就像進了「牢房」。

從「牢房」變公園,如今的登月小區煥然一新。取水樓社區書記趙青介紹,這些離不開小區居民的參與規劃建設。在正式施工前半年,由居民組成的社區規劃師就開始搜集意見,反饋給社區,設計公司再根據居民意見量身定製改造方案。施工期間,居民又轉變為社區監理師,監督施工。去年9月完工後,居民轉變為社區維護師,維護改造成果。

社區規劃師範連清介紹,這次改造不僅翻修了樓道裡的舊扶手,考慮到小區老人居多,還在樓道牆上安了扶手,在轉彎處裝了活動座椅。綠植掛滿牆上,留下了「我愛我家」「美麗武漢」等祝福標牌。同樣參與小區改造的居民韓慶梅說,以前這是一面危牆,改造中用粗鐵架進行加固,居民提議在鐵架上擺放植物,顯得充滿生機。

75歲的姜春生家住一樓,推開房門就是一條細長的竹林道,竹林青翠挺拔,牆面上還嵌有各式創意花盆,愛好花卉的他還在自家門口養了盆栽。9年前,被積水和環境困擾,姜春生和老伴搬到後湖女兒家居住,登月小區改造完工後,環境變美了,也不再積水,他們又搬了回來,住在公園式的小區,心情格外舒暢。

武漢市房管局介紹,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堅持共同締造,凝聚共同力量,堅持以人為本,廣泛徵詢居民意願,進行項目評估,徵集改造事項,由居民「看單點菜」,聘請專業團隊量身定製,引導發動居民積極參與,達到管理共治、效果共享。

改造融入文化元素 既有顏值也有情懷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提升顏值的同時,一些老舊小區還設置了文化景觀,賦予文化內涵,變得更有文藝範、古典範。

登月小區院牆翻新粉刷後,多了一些極具現代創意的牆繪。這裡居住著飲料廠和船檢廠的老職工,大家想還原廠裡特色,於是牆上就出現了汽水瓶蓋、船舶等圖案,讓居民重溫過去時光,讓小區更具溫情和生活氣息。

漢陽的雅麗花園一期建於2000年,經過前期改造,已完成「平改坡」、粉刷多彩真石漆、樓道內牆修繕粉刷等項目。64歲的居民張永東說,小區以前環境不好,她曾想過賣掉房子換個新小區,改造過後小區大變樣,看著很舒服,她決定一直住下去。

除了基礎改造,漢陽知音文化也有體現。雅麗花園社區書記湯敏介紹,小區還將進行文化改造,把小區大門設計成七弦之音造型,兩側賦聯,改造小琴臺廣場,設立知音故事造型牌等,配建融入知音文化題材的燈箱、雕塑等。

在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同樣堅持文化傳承的小區不在少數。青山區部分老舊小區在改造時用武鋼老舊鋼材做街道景觀、休閒椅,將小區大門設計成武鋼門樓,融入武鋼文化牆、工業元素景觀花壇,在實現居民居住環境改善的同時彰顯人文情懷。

位於武昌區中華路街都府堤狀元樓小區,是20世紀60年代的老房子。歷經風吹雨打,早已牆磚剝落,地面開裂。今年,卻成了不少遊客拍照的打卡地。仿古屋簷、青磚黑瓦、青石板路令小院古色古香,小區改造時與周邊「五大」會址、毛澤東同志舊居、陳潭秋紀念館等重要歷史文物相融合,整個小區不僅煥然一新,還透著厚重的文化底蘊。

■ 連結

武漢實施三年改造行動

已有352個老舊小區開工

根據《武漢市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劃(2019—2021年)》規定,用3年時間,基本完成該市760個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基本解決2000年前建成的老舊小區市政基礎設施配套不全、共用設施設備破損老化、環境髒亂差、物業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進一步改善城市人居環境,完善基層治理體系,切實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截至目前,已有352個小區開工改造。居民可通過社區、街道向所在區人民政府或區房管部門申報,經相關部門審核後列入改造計劃。

相關焦點

  • 上半年163個老舊小區啟動改造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實施老舊小區改造,對提升居民的居住品質和城市形象意義重大。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今年我市計劃新啟動20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上半年已啟動首批老舊小區改造項目163個,已開工23個、完工7個,其餘項目將在年底前開工;儲備第二批項目245個,爭取年底前開工60個左右。此外,我市有22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被列入省為民辦實事項目,目前已開工18個、完工5個。
  • 太陽能路燈 照亮老舊小區
    近日,平城區福興園小區居民驚喜地發現,小區內道路和樓前新裝了許多太陽能路燈,每到夜晚,小區內明亮如晝,極大方便了居民夜間出行。老舊小區綜合治理改造是市政府惠民實事之一。自8月開工以來,施工人員對平城區25個老舊小區進行綜合治理改造,從地上到地下,從牆面到屋頂,建築工人們加班加點搶抓工期。目前,因冬季氣候寒冷,大多數改造項目已停工,工人們抓緊開展煤氣管線、照明等部分不受氣候影響的安裝項目。福興園居民看到的太陽能路燈就是目前正在實施的工程項目。居民們發現,相較於過去的傳統路燈,新型太陽能路燈不僅美觀、大方,而且亮度高、輻射面廣。
  • 蘇州這個老舊小區改造後,我都想去住了!
    9月3日作為蘇州市老舊小區改造試點項目福星小區一二期環境改善提升改造工程正式開工本次工程改造範圍(含南側福星花園)共涉及住宅45幢,總建築面積14.5萬平方米,佔地面積9.7萬平方米,道路、綠化整治面積約6萬平方米,涉及居民1048戶。
  • 鯉城今年將改造126個老舊小區
    盛榮苑一期列入省試點項目泉州網8月9日訊 (記者殷斯麒 通訊員黃凱傑)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是提升居民居住品質和城市形象的有力舉措。記者從鯉城區了解到,今年鯉城區計劃啟動實施12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其中盛榮苑一期被列入省試點項目。
  • 留言板 | 你家小區納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了嗎?這些問題有答覆了
    老舊小區改造具體改造哪些項目?改造計劃如何實施?近日,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不少網友諮詢老舊小區改造相關問題,辦理單位均進行了答覆。積玉橋供電小區已列入老舊小區改造計劃網友:近期發現積玉橋供電小區入口處進行了擴寬改造修整,但是小區裡面路面並未修繕,下雨有積水。請問積玉橋供電小區是否劃入老舊小區改造?後續會繼續進行改造嗎?
  • 安徽太湖有序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我們這個糧貿小區年代比較久,以前這裡面的環境汙染很嚴重,道路也擁擠,一旦出現什麼緊急事件,都造成很大的麻煩,現在政府給我們這樣改造,對我們居民是很大的關懷與幫助。」近日,在太湖縣人民路糧貿小區老舊小區改造施工現場,該小區居民周德專高興地說道。
  • 西安老舊小區改造為何遭遇「防護網」難題?建議:先完善安防
    就此,華商報記者走進10個老舊小區,並採訪社區、街辦和住建部門,以釐清惠民工程的阻點以及未來工作又將如何改進。從3月份開始,該小區開始「老舊小區改造」,「在大家還不知道改造詳細步驟和內容的前提下,施工隊就開始拆除防盜網,這讓人難以接受。」該小區的改造涉及小區內兩個園區,其中40棟多層,1棟小高層。目前約70%的防護網已拆卸完畢。根據小區內公示的相關信息,該小區改造從3月份開始,將至少持續到今年9月。
  • 國家出錢支持改造,鯉城區71個老舊小區入選!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逐漸提高,老舊小區的改造勢在必行。日前,省住建廳公布全省列入2020年國家老舊小區改造計劃項目、省級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省級試點項目名單。鯉城共有71個老舊小區入選,其中,列入國家老舊小區改造計劃項目68個,其中盛榮苑一期列入省級試點項目;列入省級老舊小區改造項目3個;共涉及約311棟8081戶,建築面積約81.43萬平方米,這些項目將獲得中央財政資金支持。
  • 華陽街道老舊小區改造進展如何?一起來看看
    2020年街道經過詳細摸底,充分調研,在召開群眾代表會議、廣泛聽取意見的基礎上,決定對河濱小區、東門小區,美家福邸、稅務樓、毛巾廠樓、建材樓、教師樓7個老舊小區,40幢住宅樓,1049戶,進行小區綜合改造。
  • 新竹小區、廣西戲劇院宿舍……南寧市240個老舊小區要「舊改新...
    6月30日,記者從南寧市召開的2020年老舊小區改造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南寧市計劃今年改造的240個老舊小區將在9月底前全面開工,12月31日前將完成小區內水電路氣等市政配套基礎設施改造任務。南寧市新竹小區列入今年改造的240個小區名單,該小區一些道路坑窪不平。
  • 「三線」蜘蛛網下地,排水排汙通暢,白雲這20個老舊小區變了
    記者今日從廣州市白雲區獲悉,作為全力推進的十大民生實事之一,白雲區今年共完成包括上述小區在內的20個老舊小區微改造項目,明年還將計劃推進28個項目改造建設,通過補齊民生短板,實現「舊貌換新顏」,讓老城區煥發新活力。
  • 合肥市62個老舊小區整治年底「收工」
    當前,市內不少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正在整治中,進度如何?7月6日,記者從合肥市房產局獲悉,62個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將在年底完成,16000餘戶居民將在「新家」中迎接新年。另外,32個民生工程棚戶區改造工作也列出「進度表」。  以綠都小區為例,該小區系廬江較早的住宅小區。
  • 鄭州華潤燃氣助力老舊小區全面「煥新」
    牆面刷新了,道路平坦了,線纜入地了,綠地增多了,水電氣暖全改造了……2019年4月,鄭州市全面啟動了老舊小區改造工程,1000多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不僅提升了「顏值」,更帶來宜居的環境、和諧的氛圍和舒心的生活,老小區煥發了新活力。
  • 10天47個,泉州市中心市區新的一批老舊小區即將啟動改造工程!
    據了解,泉州市將力爭用3年時間,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一批老舊小區改造,推動城市成片老城更新,建成一批完整居住社區。今年泉州計劃新啟動200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其中鯉城區計劃啟動實施126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
  • 老舊小區改造問題
    市發改委回復 目前,水蚌線外遷項目初步設計文件已獲批覆,施工圖也獲鐵總審查,正在進一步修改完善中,鐵路方正在編制招投標文件,待施工圖獲批後將儘快掛網招標,力爭項目10月份開工建設。
  • 記者幫你辦:吉安一老舊小區改造施工慢 出行不便 回應:月底前基本...
    江西網絡廣播電視臺吉安訊(記者彭南)近期,有市民反映吉安市吉州區西苑小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施工大半年未完工,路面坑窪不平、車輛無法進入小區等各種問題,給居民生活帶來了不便。1月8日上午,吉安市吉州區文山街道辦事處相關工作人員在施工現場向記者介紹,西苑小區東北片區老舊小區改造項目於2020年7月進場施工,由於工程內容多,體量大,前期因為防盜網拆裝工程影響了工期,現在按照上級要求倒排工期加緊施工,正在進行屋頂防水、鋪設瀝青等掃尾工程,預計1月底前基本完工,居民車輛可以開進小區。
  • 齊齊哈爾:街道社區形成合力 推進老舊小區改造
    東北網11月23日訊 老舊小區綜合改造是一項惠民工程,在這個過程中各個街道、社區高度重視,從完善老樓設施、改善居住環境、提升生活品質等方面入手,切實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增強居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所居之地成為溫暖的港灣——隨著時代變遷,一座城沉澱的是歷史和滄桑,一些住宅小區也隨著時間的推移由新到舊
  • 簡直不要太棒,富順老舊小區改造有大進展了!
    面對「三無小區」這一困境,富順縣委組織部牽頭,建立起縣規建局、街道辦、社區、小區黨組織、居民自治組織的多方聯動機制,貫徹「問需於民、問標於行、問品於城」的改造理念,摸索出一套受群眾擁護,能切實落地的老舊小區改造思路,為解決「三無小區」建設難題提出了「富順方案」。
  • 92個老舊小區改造名單!
    2020年無錫 新一輪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已經啟動 今年計劃對 92個255萬平方米的老舊小區 實施整治改造
  • 大門像陵園,2位業主掉落窨井中……昆明這個老舊小區改造讓業主們...
    昆明市官渡區日新小區建於1994年,是市內老舊小區之一。去年9月份,這個小區開始老舊小區改造。但最近,一些業主發現,小區東門上的「日新小區」4個黑字在白色大門的映襯下,像陵園的大門。此外,小區裡部分業主家幾個月都沒有太陽能熱水,生活不便;還出現施工建築垃圾隨意堆放,影響業主通行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