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色的老爺車,輕快的Salsa舞,一杯清涼的Mojito……周杰倫的新歌《Mojito》充滿了拉丁風情,節奏輕快,將人們帶到了神秘的古巴。
周杰倫說:古巴一直是我想去的地方,因為有各式各樣顏色的古董車,大家都知道我從以前就很喜歡古董車了,所以這次也為《Mojito》這首歌特地到古巴拍攝MV。
古巴是許多人心中一個遙遠的夢,它並沒有悠久的歷史,也沒有絢麗的風光,更沒有童話般的城市。古巴只是一個特別的國家,有自己獨特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在過去的500年間,這個小小的加勒比海島國留下了哥倫布、切·格瓦拉、卡斯楚等人的印記。20世紀古巴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告訴這個世界,唯有自己強大,才能擺脫他人的控制。卡斯楚革命是古巴獨有的,也是這個世界獨有的,這些值得古巴人來保護它們的歷史,自我認同的意識和民族自尊心。古巴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推翻了幾個強國壓迫的國家之一。所以,古巴值得那句話——漂洋過海來看你。
2014年12月美國解除對古巴的封鎖,古巴也打開了國門,讓像我一樣的遊客自由行走,但對於世界上絕大多數人來說,這裡仍然是一個神秘的國度。對於中國大陸遊客來說,只能通過第三國(加拿大、美國、墨西哥等)前往,古巴並不是「免籤」,購買旅遊卡(Tourist Card)即可。相比較之下,從墨西哥往返古巴更合適,在墨西哥城和坎昆都有直飛哈瓦那的航班,且旅遊卡價格便宜(僅為美國購買價格的1/4)。如非必需,不建議從美國去古巴。
古巴的首都哈瓦那(Havana),迷幻、癲狂、老舊,破敗的建築裡似乎滋生出一股破土而出的能量。打開大門迎客後的城市,貪婪地吮吸著新鮮的血液,仿佛要把塵封幾十年的故事一股腦地傾瀉給這個世界。所以我聽到的對哈瓦那的評價極其兩極分化,有人喜歡這裡絢麗多彩的城市風格,也有人反感這裡髒亂差的街道。但哈瓦那正是因這種矛盾又和諧的狀態吸引著世人。只有親自踏入這塊秘境,才能窺得她萬分之一的美麗。
上世紀幾十年的經濟封鎖使得城市建設停滯了,哈瓦那老城區的時光停留在了半個世紀前。從1492年哥倫布第一次登陸古巴起,幾百年的殖民統治給這裡留下了各個時期不同風格的歐式建築,破落間流露出幾分悽美,絢麗多彩又別具一格。這些滲透出滄桑的建築向遊客訴說著古巴曾經的輝煌,令人懷舊之餘心生惋惜。1982年哈瓦那老城區就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周杰倫的新歌,就以哈瓦那最著名的飲品命名。莫吉託(Mojito)起源於古巴,是最有名的朗姆酒之一,最原始的配方是使用留蘭香或古巴常見的檸檬薄荷。後經調酒師更新配方,一般使用五種材料製成,包括:淡朗姆酒、糖(傳統用甘蔗汁)、萊姆汁(青檸)、蘇打水和薄荷。青檸和薄荷的清爽口味中和了朗姆酒的烈性,降低了酒精度,一杯Mojito大約酒精含量在10%。這樣一杯透明無色的調酒,絕對是烈日炎炎的加勒比海畔最好的飲品。
雖然海明威是美國人,但對於哈瓦那他鍾愛有加。加勒比海的豔陽、哈瓦那五彩斑斕的生活和古巴的美酒讓大作家文思泉湧,創作出一部部傳世名篇。所以也就帶火了老城區的「五分錢小酒館」。這家酒館已經成了老城區遊客必到的地標之一,就位於教堂廣場西北邊的Empedrado街,一年四季都是門庭若市。這家酒館的前身曾是一家雜貨鋪,來喝酒的人多了索性就從1950年起改為專門的酒館,其正式名稱叫「街中酒館(La Bodeguita del Medio)」。
海明威經常來此喝酒,那時候的Mojito只要5分錢一杯,大文豪在此寫下了「我的Mojito在街中酒館,我的邰吉利(Daiquirí)在佛羅裡達(主教大街盡頭的酒吧EI Floridita)(My mojito in la Bodeguita, My daiquiri in EI Floridita)」。從此這家酒館妥妥地蹭了熱門,甭管遊客是不是海明威的粉絲,都要來此打個卡,像大文豪一樣在此喝上一杯Mojito。
酒館藍色的內外牆上寫滿了世界各地遊客的留言,也掛滿了名人的合影。片瓦之地裡擠滿了遊客,調酒師忙的不可開交。
海明威的留言,被掛在了最醒目的位置。近些年來也有一些筆跡鑑定專家認為酒館裡的牌子並非海明威的筆跡,質疑酒館只是利用名人效應。但無論是否是作家的真跡都已經不再重要,在哈瓦那的烈日炎炎下喝一口Mojito,清涼直達肺腑。
只不過我想說的是,如果不是海明威的「鐵粉」,真的沒必要在這喝Mojito,這裡的酒早已從5分錢漲到了6CUC一杯(約合人民幣40元),是其他家的兩倍還多!想品嘗Mojito的美味,晚上隨便在老城找個酒館點一杯酒,配著加勒比海風情的音樂就好。
周杰倫在新歌的MV中乘坐粉紅色的老爺車巡遊,老爺車絕對是古巴最響亮的名片之一。古巴是世界上最後一個老爺車遍地跑的國家,因為1959年有錢人逃離古巴後,能帶走的都帶走了,今天看到的老爺車都是那時候留下的。所以今天在古巴看到的這些老爺車,內部早已一改再改,當時的零部件也停產了,一旦壞了就沒有辦法再修理。所以,雖然明知道乘坐老爺車是宰客的項目,雞賊如我的也要在哈瓦那坐上一圈。
在古巴已經有公司對老爺車和司機進行統一管理,這些漂亮的老爺車大多停在中央公園四周等待遊客詢價。隨著各國遊客蜂擁而至,哈瓦那老爺車巡遊的價格早已漲到了70-80CUC,可以砍價,我一個人坐車,和司機砍到了40CUC。
順便說一句的是,古巴實行兩套貨幣政策,給遊客使用的叫「紅幣(CUC)」,大約和美元匯率是1:1,但千萬不要拿美元去換,因為還要收10%的手續費,最合適的是用加拿大元換,或在有「銀聯」標誌的ATM機上取現;本地人使用的貨幣叫「土幣(CUP)」,大概匯率是CUC:CUP=1:24。如果遊客想體驗一下本地人的生活,可以拿CUC去Casa de Cambio銀行排隊換一點CUP。哈瓦那宰遊客到什麼程度呢?路邊買一個冰激凌2CUP,如果沒有土幣就要1CUC!您別嫌貴,還不找錢!
CUC
CUP
扯遠了,還是回到老爺車巡遊上來。巡遊路線一般從國會大廈開始,司機一看就是遊客見多了,服務非常到位,先問我願意坐在後面還是前面,說後面無遮擋更敞亮。司機兼任導遊,一邊開就一邊講路過的建築景點。
巡遊路線一般從國會大廈(El Capitolio)和它旁邊的哈瓦那大劇院(Gran Teatro de La Habana)開始。宏偉壯觀的國會大廈是世界上著名的六大國會宮殿之一,設計靈感來自於巴黎的先賢祠,又參考了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大廈,1910年開工,1929年建成,起初作為總統府,後作為古巴共和國的眾議院和參議院所在地。94米高的穹頂比華盛頓國會大廈還高1米,今天已經改為了古巴科技環保部、科學圖書館和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目前正在修繕,無法入內參觀。
哈瓦那大劇院
老爺車經過後面的華人區,19世紀華工來到哈瓦那,在剝削壓榨下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活。直到1870年契約廢除才成為自由人,勤勞聰明的華人在當地開了中餐館、商鋪,鼎盛時期生活在哈瓦那的華人達10萬。可好景不長,1959年一切資產收歸國有,大批華人華僑被迫離開古巴,曾經風光一時的華人區如今只剩下了一百多華僑,只留下了這些破敗的建築,無聲地訴說著華人的血淚史。
老爺車一路開到了哈瓦那新城區的革命廣場(Plaza de la Revolución),面積7.2萬平方米的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廣場之一,卡斯楚曾多次在此發表演講,也是最重要的群眾聚集的地方。廣場中央是高聳入雲的民族英雄何塞·馬蒂紀念碑(Memorial José Martí)和巨大的白色雕像,紀念碑後142米高的瞭望塔是哈瓦那最高的建築。
廣場周圍是國家圖書館、武裝力量部、內務部、交通部和國家大劇院。紀念碑後面為革命宮,是古巴政府和政黨所在地。內務部外牆上是巨大的切·格瓦拉頭像和他的名言——「向著勝利直到永遠」。
通信部外牆上有卡米洛·西恩富戈斯(Camilo Cienfuegos)的頭像,1956年他曾與卡斯楚、切·格瓦拉等人一起領導了古巴革命的勝利。
返回老城區的途中,還會經過一處破敗的工廠。看起來有點像北京的798,園區裡遍布五彩的塗鴉,遺留下來的工具機、煙囪也在藝術家的手中變成了五彩斑斕的藝術品。園區裡就有古巴傳統薩爾薩舞(Salsa)的表演。這種舞蹈屬於拉丁舞的一種,起源於上世紀30年代,一位流亡自海地的法國人把英國和法國的鄉村舞蹈Contra-Danze帶到了古巴。當時的哈瓦那夜夜笙歌,酒吧裡聚集著大量來自歐美的觀光客和投資商。在濃鬱的朗姆酒刺激下,Salsa舞應運而生,獨具拉美風情又簡單易學,很快風靡全球。
配樂源自水手和努力敲擊船上木釘的聲音,旋律中透著熱辣和魔幻的美妙,仿佛加勒比海裡湧起的浪花。舞蹈上半身肩膀基本不動,展現出高貴和典雅,又融入了非洲的激情和活潑,在強烈的節奏下扭腰、送胯、搖擺,下半身腿腳的動作帶有印第安土著的文化,保留了拉丁美洲的本土風格。
海濱大道是連接新舊城區的通道,這條8公裡長的海濱大道濃縮了哈瓦那的一切,是人們散步休閒、跳舞、舉行民間音樂會的好地方,每年7月26日的哈瓦那狂歡節就在這裡舉行。它也是《速度與激情》老爺車葬身火海的外景地。
在新歌MV裡還有一處沒有出現過的地標,僅僅出現在了《週遊記》的路透裡,就是老城區中心的哈瓦那大教堂(Catedral de San Cristobal de la Habana),又名哈瓦那聖哥倫布教堂。這座教堂是巴洛克建築的美學典範,因其不對稱的外觀,成為世界上最獨特的教堂之一。
教堂建於1748-1777年間,建築材料有一部分取材於珊瑚。哥倫布的遺骸一直存放於教堂內,直到古巴獨立戰爭後才運回西班牙,安葬於塞維亞大教堂內。
我們不知道哈瓦那為何成了哈瓦那,或許是傳奇的歷史,或許是求生者的精神,或許是薩爾薩舞的力量。坐著別致的老爺車,吹著清涼的海風沿著海岸線一路狂奔,百年來的經歷在大街小巷傳誦。哈瓦那的生活場景已經成為「全球100個即將消失的景象」之一,這個巨變中的國家,即便藏於加勒比海中也難掩自身的魅力。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