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晴空萬裡的季節,我們抬頭仰望天空,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蔚藍色。在靜謐祥和的夜晚,我們看到的又是遍布著數以萬計星星的夜空。在科學還比較落後的年代裡,人們想當然的認為天空的顏色就是藍色,宇宙也是這個顏色。但事實並非如此,藍色既不是宇宙的顏色,也不是天空本來的面目,那麼宇宙是什麼樣的呢?
實際上宇宙的顏色我們也是非常熟悉的,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天空變得一片黑暗,這便是宇宙本身的顏色。當太空人進入到太空後,所面臨的也是一望無際的黑暗,因此太空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一定要是十分強大的,否則當看到巨大的黑暗時,心裡便會產生莫名的恐懼。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我們所看到的天空是藍色的,為什麼宇宙卻是一片漆黑呢?這或許宇宙大爆炸有關。
宇宙為何是黑色的?
在1823年的時候,一位叫做奧伯斯的德國科學家,他對宇宙進行了漫長的觀測,期間他發現了一個現象,為什麼夜晚的天空總是漆黑一片呢?從他提出這個問題後,這個問題便困擾了科學界數百年。奧伯斯認為宇宙是穩定的,在無邊無際的空間中,有著無數星球,無論從哪個角落看雨中,我們總能看到發光的星星。數以萬計的星體發散著光芒,按理說應該會把宇宙照亮才對。
但現實卻是完全相反的,夜晚的天空不僅沒有白天那麼明亮,而且還散發著一片漆黑。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宇宙的面積實在太廣闊了,即使有無數的星體,但彼此之間相距太遠,不同的亮度也是無法將整片天空照亮的。宇宙中還存在著大量的塵埃,它們的光芒實在太渺小了,很大一部分都被星際物質所吸收,因此才出現了一片漆黑。雖然這樣的看法也似乎說得過去,但從科學角度講還遠遠不夠。
宇宙膨脹是原因?
雖然星際物質會吸收光芒和能量,但是吸收的越多,釋放的也越多,所以這個結論並沒有打動科學家,就在科學界為此一籌莫展的時候,有一位叫做哈佛的科學家找到了問題的突破口。他發現宇宙正在呈現加速膨脹的狀態。遙遠的天體雖然散發出了光芒,但是亮度卻大打折扣,人類的肉眼是無法觀測到的。
也就是說,這些天體所發出的光芒是沒有辦法到達地球的,只有通過專業設備才能欣賞這樣的璀璨。這個說法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支持,困擾科學界數百年的問題被解決也說明我們對於宇宙的認知還遠遠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