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要堅守加勒萬河谷?其特殊地理位置,讓印度虎視眈眈!

2021-01-09 辣人說

加勒萬河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但很多人不知道加勒萬河谷在哪裡?加勒萬河谷位於新疆的阿克賽欽西部,其那邊與印度交界。這裡是喀喇崑崙山和岡底斯山山區,地形陡峭,而且高寒缺氧,不適宜人類生活。就是這樣一個偏遠的地區卻有著重要的戰略價值,一直以來印度都對加勒萬河谷虎視眈眈。

而加勒萬河的源頭在薩木崇嶺的加勒萬岡日峰的南面,接納許多冰川匯聚成河,大致上由東南向西北流出我國過境,最終匯入到印控的什約克河。加勒萬河谷是從什約克河谷進阿克賽欽最便捷的通道,而阿克賽欽有著重要的戰略地位,阿克賽欽是由新疆進入西藏的必經之路。元朝大軍和清朝都曾從這裡進入西藏對西藏進行管轄。可以說加勒萬河谷是從西邊進入西藏的一把鑰匙,所以說印度一直在加勒萬河谷附近搞小動作,又是修公路又是越境挑釁。可以看出印度對我國西藏地區還是抱有幻想的。

這裡除了是駐守西藏的重要戰略要地,周圍也有很多的大城市包括新疆的喀什、和田地區以及西藏自治區的省會拉薩。此外離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印度首都新德裡和巴基斯坦首都蘭堡也不是很遠。加勒萬河谷可以成為西藏地區與南亞交往的重要通道,而且這裡地勢較高在這裡布置軍隊的話有著地形優勢,甚至中國可以在這一地區布置飛彈,這將可以對印度有很強的震懾作用。

相關焦點

  • 加勒萬河谷究竟有多重要?居高臨下可攻可防,開戰可直達印度首都
    80公裡的加勒萬河谷究竟有多重要呢?事實上,由於加勒萬河谷的地勢居高臨下可攻可防,並且以此作為部隊集結及出發點的話,開戰就可以直達印度首都新德裡,可以說是易守難攻且位置關鍵,難怪印度如今不敢輕舉妄動了。
  • 最新衛星圖像顯示 中印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的現狀
    2020年7月6日,由Maxar技術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威斯敏斯特市,專門從事製造通信,地球觀測,雷達和在軌服務衛星,衛星產品及相關服務)提供的衛星圖像顯示了印度和中國爭議邊界上的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現狀,中國和印度似乎已經拆除了中印雙方最近在該地區的建築工程
  • 中方要求徹查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事件,敦促印度懲罰「肇事者」
    當日晚,中國駐印度使館的月刊《中印評論》一期刊登了兩篇批評性文章,文章涉及兩國外交部長和特別代表之間的外交對話。(圖源:Indiatoday)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在其大使館最新一期雜誌《中印評論》(China-India Review)上發表署名文章。
  • 中國的地理位置好,還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好?
    中國古代的傳統科技,也被這特殊地理條件催動,華北華南華東等地山川河流交錯的地貌,催動了人工運河水系的發展,終於有了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的奇觀。秦漢年間起,農耕區域的擴大與土壤肥力的差異,以及中國鐵礦多「貧礦」的現實,也助推了「生鐵」「炒鋼」「輪作」「曲轅犁」等技術的進步,奠定了古代中國領先世界的產業科技。縱貫西北的河西走廊與東南沿海海港,也成了海陸絲綢之路的基礎。
  • 印在加勒萬河谷取景拍劇,局座:印度就是有個特點,能立於不敗之地
    目前中印對峙已經8個多月,在對峙期間最激烈的衝突就是在6月15日,中印軍隊雙方在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 事實上,在6月15日,中印兩軍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爆發流血衝突事件,事後印軍至少有20名士兵死亡,中方死亡人數不明。
  • 印媒最新消息:2名印度士兵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死亡
    為修橋時死的士兵安葬 【大軍事消息】印媒最新消息顯示,在中印邊境加勒萬河谷地區,兩名印度士兵死亡。 《印度快報》6月28日稱,死者一個37歲的莫爾(More),一個23歲的漢(Khan),死因是「事故」,與該地區目前局勢無關,據家屬介紹,印度士兵在那裡修一座橋梁,當時有一艘船翻了,有士兵落水,23歲的士兵淹死,37歲的莫爾下水救人,結果一頭撞到了河裡的石頭,重傷之後不治身亡。 這是近期印度施工隊伍的第二次嚴重事故。
  • 印度「加勒萬河谷大捷」電影開拍!我們不拍,真相就被敵人拍了
    最近,在網絡中就流傳出了印度在拍攝「印版加勒萬河谷大捷」的故事。從目前流出的視頻片段來看,印度拍攝的這版「加勒萬河谷大捷」,依舊沒有脫離「抗中神劇」的路線。從流出的畫面當中可以看到,在印度的電影裡由一小撮流亡反動分子扮演的解放軍戰士,在印軍神勇的打擊下,節節敗退,印度士兵在激烈的搏殺當中,展現出了高超的勇氣和強大的戰鬥能力。
  • 外交部介紹中印邊界加勒萬河谷等地局勢最新進展
    原標題:外交部介紹中印邊界加勒萬河谷等地局勢最新進展7月28日,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據報導,有消息人士稱,中印外交和軍事層面的對話正在進行,雙方部隊已在加勒萬河谷、溫泉以及空喀山口三個地區完成脫離接觸,唯一有待實施脫離接觸的地區是班公湖沿岸區域。請問中方能否證實並介紹相關情況?汪文斌表示,近期中印雙方通過軍事和外交渠道進行了密集的溝通,已經舉行了四輪軍長級會談、三次邊境事務磋商和協調工作的機制會議。
  • 中印雙方加勒萬河谷衝突後,印度「向中國發出的強烈戰略信號」!
    原標題:印度「底氣」何在?來源:瞭望智庫據《今日印度》網站報導,美國海軍「尼米茲」號航母打擊群將與印度海軍軍艦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附近舉行聯合軍演。《今日印度》網站聲稱,此舉是在中印雙方加勒萬河谷地區發生衝突後「向中國發出的強烈戰略信號」。
  • 印度陸軍司令視察列城第14集團軍總部 返回後第一時間向莫迪匯報
    印媒稱,印度陸軍司令納拉萬日前再次前往位於列城的第14集團軍總部進行視察。在中印邊防部隊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發生激烈衝突後,印度正密切關注中國軍隊的情況以做應對。與此同時,印度政府開始試圖減少對中國產品的依賴。
  • 洞朗地理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可俯視印度,難怪印度虎視眈眈
    洞朗地區位置圖洞朗隸屬中國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亞東縣,是中國固有領土。洞朗位於亞中縣下亞東鄉南部,面積109平方公裡,西、南與印度(錫金邦)、不丹兩國交界。洞朗主要是一個小盆地,周圍有若干山峰其距離印度東北 西裡古裡-查德瓦走廊不遠,戰略位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洞朗境內有6條河流,大小湖泊16個,牧場36處,面積109平方公裡。洞朗交通便利,有多條公路在。沈久拉以南交匯,再翻過沈久拉三山口與鄉政府相連。長期以來,中國邊防部隊和當地牧民長期在這裡展開巡防、放牧。
  • 中印加勒萬河谷衝突印度方面傷亡情況
    衝突發生後,印度首先發表官方布告稱印方有1名上校軍官、2名士兵共3人死亡,且過程中只有石頭、棍棒等冷兵器,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一名進駐中印邊境的印度高級官員提供照片,顯示中國大陸軍人在衝突中使用一種特殊的武器,看起來像是在金屬棒焊上許多鐵釘,增加殺傷力。
  • 印度終於靠拍電影意淫了一把,在電影中他們戰勝了中國!
    最近印度人開始在中印對峙的加勒萬河谷取現場實景拍攝電影《加勒萬河谷》,本片講述的主要的內容就是在中印對峙的邊界衝突中,印度士兵用常規武器俘虜了解放軍的故事,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印度版的「抗中神劇」!或許印度已經忘了上世紀的那場戰爭,中國俘虜了7000多印度士兵。
  • 中印邊境衛星圖上,印媒發現巨大的「中國」二字和中國地圖
    【文/觀察者網 鞠峰】今年4月以來,印度邊防部隊單方面在加勒萬河谷地區持續抵邊修建道路、橋梁等設施。中方多次就此提出交涉和抗議,但印方反而變本加厲越線滋事。6月30日,印媒把目光又轉向了中印邊境的班公湖地區。他們通過衛星圖發現在班公湖中方一側出現了巨大的「中國」二字和中國地圖。
  • 地理位置的優越,時間的恰到好處,印度一步一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比如英國率先選了印度作為殖民市場的根據地,開創東印度公司並以此為中心加大對亞洲的侵略力度。但是就當時的背景來說,印度的綜合國力和實力都是亞洲一眾國家中非常不錯的存在,那麼英國為什麼還會首選印度呢?一、 印度佔據"地利"歐洲在經歷了資本積累使得本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進行到下一階段之後,歐洲各國便開始了在全球尋找原料和市場基地的進程,這種原料供應和市場便是我們口中所說的殖民地。而在亞洲的一眾國家中,英國偏偏選了印度作為其控制亞洲的大本營,而英國的這種選擇與印度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是分不開的。
  • 專家:印度禁用中國APP是轉移國內矛盾「組合拳」中的一招
    中國傳媒大學港澳臺與世界事務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王鵬在接受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這是印度「經濟不景氣就找中國」的慣用伎倆。 印度目前成為全球疫情最嚴峻的國家之一。據央視新聞網報導,世界衛生組織1日表示,在剛剛過去的8月,印度新增了接近200萬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成為了全球單月新增病例最多的國家。
  • 印度大舉增兵拉達克,經濟上又對中國產品設障,印度到底想幹啥?
    印度已在加勒萬河谷部署6輛T-90坦克和反坦克飛彈。印度在增兵拉達克的同時,還進行大規模的武器裝備採購。印度近期向俄羅斯緊急採購33架米格-29和蘇-30戰機,要求俄羅斯儘快交付。此前印度訂購法國的6架陣風戰機也在近期交付印度。同時,印度向以色列採購8000枚反坦克飛彈,在以色列技術轉移的情況下,印度自己還可以生產30000枚反坦克飛彈。
  • 印度挑釁,至少死20人,傷亡慘重背後深層原因曝光!!
    根據媒體綜合報導,具體情況如下:6月15日晚間,中方施工人員在中印邊境中國一側進行施工作業,印度數以百計的士兵強行越境阻攔中方施工,不但拆除了中方營地,還打傷了開挖掘機的兩名施工人員。越境還敢打傷人,真的是令人憤慨。於是,我方部隊隨即趕到,衝突隨即爆發。雙
  • 五常中唯一可能出局的國家,國力衰退面臨分裂,日本印度虎視眈眈
    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迎來了最終的勝利,伴隨著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宣告二戰結束。 設立的標準還包括此五國亦為自二戰來保留軍事實力最強的國家,這五個國家分別為中國、俄羅斯、法國、美國和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