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人類一直都在追求長生不老的,但是這也是一個很難達成的目標,在自然界中,衰老是一種非常奢侈,也令人十分討厭的事情,大多數動物都沒有辦法存活到自然衰老死亡的,而是選擇性死亡,比如說動物在喪失交配能力之前就會死亡,人類為什麼不會呢?
動物之所以活不到喪失交配能力就會死亡,其實也是因為自然選擇的結果,自然選擇的並不是長壽基因,而是繁殖基因,比如說在澳大利亞有一種生物叫做寬足袋鼩,他們達到性成熟的第一個發行季節,就會抓緊一切時間進行交配,哪怕因此而器官衰竭,哪怕因此毛髮脫落雙眼失明甚至死亡,他們也不會停止。
因為它們體內擁有大量的雄性睪酮素,大量的激素也會損害他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它們交配一次就會死亡,而雌性的寬足袋鼩可以生活好幾年,這也就證明了在動物中很有可能繁殖是大於存活的。
除此之外,自然選擇還會有意的讓喪失交配能力的個體死亡,比如說衰老的動物,還有瘦弱的成年動物就容易死因為食物不足而死亡,就像獅王在未喪失交配能力的時候,他的身體機能不如年輕的雄獅,它就會被新的獅王取代,最終在草原上流浪。人類為什麼會相對動物會長壽呢?這和人類和照顧小孩兒有關。
人類的年輕女性有比動物長很多的適孕年齡,這樣的生殖能力提高了種族的繁衍後速度,而且有老人照顧的家庭總能獲得更多的能量,雖然年老的女性不能繁殖後代,但是它的存在可以讓她年輕的女兒去尋找食物,提高後代的繁殖數量和存活率。
在非洲的很多原始部落中,有祖母的家庭和沒有祖母的家庭相比,後代的成活率就會最高,獲得的能量也就更高。所以這樣人類在喪失了繁殖能力後也並不會被淘汰,因為他們還有其他的價值。
小編有話說:動物之所以會在喪失交配能力後死亡,是因為生物機能下降,容易被天敵捕食,而人類的醫療條件和生活環境,所以能讓人類在喪失繁殖能力之後依然存活很長一段時間,對此你有怎樣的看法呢?我們可以在評論區一起討論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