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小知識:貓咪的一些特性以及貓咪身體器官的特性及其用途
文/寵物達人小櫻貓的左右耳朵可以分別向各個方向轉動,耳朵準確地轉向發出聲音的方向,像拋物線形天線一樣收集聲音。據說,可以通過聲音傳到左、右耳時的時間差、強度等的不同來識別聲音的發生地。內耳裡有稱為三半規管,是用來保持身體平衡的部分。貓有出色的平衡感官,即使從很高的地方掉下來,在空中也能迴轉,調整姿勢,以確保四隻腳同時著地。貓臉上口的周圍長著鬍鬚,鬍鬚比一般的被毛粗約2倍多,堅硬且深入皮膚的部分也比一般被毛要深人3倍左右。鬍鬚周圍布滿了神經。一般認為,貓利用鬍鬚來判斷身體是否能鑽過各種縫隙。
鬍鬚是其敏銳的感覺器官,與覆蓋全身的毛不同,被稱為觸毛。觸毛能感覺到由於貓的移動而引起的空氣氣流的變化。因此,貓即使不觸及周圍的東西,也能知道周圍是否有較硬的物體。夜晚,貓之所以能悄悄地走進獵物發起攻擊也應歸功於鬍鬚。抓到獵物之後,用嘴銜住,而鬍鬚則圍住獵物,監視獵物的一舉一動。鬍鬚可以說是貓的一部高性能「雷達」。貓的前腳有趾5根,後腳有趾4根,趾尖均有銳如鋸齒般的爪子。平時,爪子隱於厚厚的皮膚褶皺裡,減少不必要的磨損。
觀察貓走過後留在地面的腳印,看不到爪子的痕跡。這與狗不同,狗的腳印上會有爪子的痕跡,因為狗的爪子一直是露在外面的。貓的爪子平時會隱藏起來,但爬樹或攻擊獵物時,爪子就會從褶皺中伸出來。貓可以根據本身的需要自由地伸縮爪子。貓的趾與趾之間挨得不很緊密,趾可以像手套一般展開。因此,在其攻擊獵物時,尖銳的爪子從張開的趾尖伸出來用作武器,能有效地攻擊對方。貓的足底有一部分不長毛但很隆起的部位,稱為肉球。肉球被比一般皮膚厚約75倍、厚度為1.2mm的皮膚覆蓋。它如減震器一般,可以使貓悄無聲息地接近獵物。肉球也稱為腳墊,前腳上在位於5根腳趾的根部有5個,中央有1個較大的,腕部1個,後腳上4根腳趾的根部有4個,中央也有1個較大的,後腳上沒有前腳腕部處的肉球。
人類出汗時,是通過分布在全身的外分泌汗腺將汗排出體外,但是,貓的外分泌汗腺只在肉球上才有。因此,似乎不能用出汗來有效地調節體溫。性成熟的公貓為了誇耀自己的地盤,會在地盤周圍撒尿留下記號,這種行為稱為噴尿。但是,閹割了的貓由於荷爾蒙平衡被打破,氣味變得很弱,因此不能強調自己的地盤。貓通過在柱子上、蓆子上、地毯上磨爪子也可以來強調它的地盤。磨爪子同時也是調整它的爪子的生長長度、消除它的煩悶心情所不可缺少的動作。由於磨爪子是貓的習性,所以不可能讓它不去磨。但可以通過放置磨爪器定期給它剪爪子等方式來減少貓磨爪子帶來的損害。
如果不是爭奪地盤或發情期間爭奪母貓,貓之間幾乎不會出現爭鬥。貓與貓的交際之一是在晚上進行集會,公園或空地似乎是它們理想的集合場所。附近的野貓和放養的貓聚集在一起,好像在商量什麼似的。其實,這種聚會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目的。可以說,人類是相互交換名片,而貓之間則是相互交換氣味。它們一邊互相保持一定的距離,一邊卻集會到天亮。要了解貓的感情,除了貓的叫聲外,還要仔細觀察它的耳朵、尾巴等的活動。仔細觀察這些身體語言,熟悉之後就能從貓的叫聲了解到它的喜怒哀樂。貓向主人蹭頭或蹭身體,是在向主人撒嬌的同時,將自己身體上分泌出來的氣味留到主人身上,向主人強調自己的存在。如果觀察貓的尾巴的轉動,你永遠都不會厭煩。
因為貓尾巴上下左右的肌肉都很發達,它可以將它的心情全部通過尾巴的活動來表達。比如,向人撒嬌時,它會走近來將尾巴高高地立起。而害怕或被責罵時,尾巴則放到了腳之間。貓的耳朵一般都高高地聳起,但在恐懼或發怒時,則會往後倒。貓的鬍鬚起到了雷達般的作用,但不僅僅是如此,它的心滿意足或警戒等感情都可以從它鬍鬚的狀態來感知。貓的叫聲富於變化,平時聽得最多的是「喵、喵」的叫聲。在這種叫聲中,其實也有催主人給它餵食或要主人給它關心等細微的區別。貓心情好的時候或是向主人撒嬌的時候,喉嚨裡發出「呼嚕、呼嚕」的響聲。相反,在它發怒或是緊張的時候,會發出「呼、呼」的哼哼聲。而發情期間則會發出如嬰兒般高昂的叫聲。
好了,這次小編就先分享到這裡了,你對此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文章底部留言評論。文章為原作者內容,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