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出生順序會影響一個人性格的說法,我國有句俗語叫做「老大傻,老二精」,真的如此嗎?
執筆:王筱銘
編輯:王之風
定稿:蘇子後
心理學也通過研究後發現,一個人出生的順序,對這個人的性格塑造有著很大的影響,最早提出這個觀點的是精神分析心理學家弗洛伊德。
其後,弗洛伊德的學生,個體分析心理學派創始人阿德勒也對此進行了具體的理論研究,他認為孩子的人格和行為發展與在原生家庭中的出生順序有著密切的關係。

你在原生家庭中的出生順序,早已註定了你的性格
1、影響最大的老大
初為人父、人母,對於未來的孩子,就很可能會表現出過多的焦慮和恐懼情緒,這種負面情緒很可能會傳遞給自己的娃,使得孩子得不到充足的安全感。
心理學家說,一個人早期與原生家庭中父母的關係,是他將來與其他人和事情關係的基礎,因此,老大在這方面可能受到的影響會最大。
不過,由於出生的最早,那麼父母對其的管教會比較多,通常情況下,思想會比較保守,責任心強,能夠很好地照顧弟弟妹妹。
也因為出生的最早,父母無暇顧及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弟弟妹妹身上,導致他缺乏關愛,沒有足夠的安全感,容易在內心留下深深的自卑感。
2、老二充滿活力且調皮
父母在生養第二個孩子時,已經基本掌握了一些為人父母的方法,夫妻之間的感情也更加穩固了,外部的環境也會相對穩定,那麼老二會比老大更有安全感。
因此,老二會表現得更有活力,更加調皮,也正因為如此,父母會覺得老二不懂事、不聽話,沒有老大乖巧。
可殊不知,老人所表現出了的懂事、聽話等,是一種自卑、缺乏安全感的討好,是一種深深的壓制,作為孩子,就應該像老二那般充滿了活力,但這種活力,老人會覺得不好,甚至是會指責、批評,老二為了不斷證明自己,可能會表現得比較叛逆。
3、老三得到充足的愛
家裡的老三,也是家中最小的一個,因此會得到父母更多的愛,同時有老大和老二做榜樣和幫助,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會很不錯。
可也正是因為在家裡得到的關愛比較多,沒有和外人競爭愛與關注,導致他很難從家庭的範圍中走出去,即心理容易「長不大」。
父母該如何降低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
1、公平對待孩子
知名心理學家武志紅說過:父母的偏心,其本質就是對孩子的拋棄,是最傷害孩子內心的一種行為,甚至可能對他們的精神狀態構成一種傷害。
在孩子的眼中,父母是他們最親近的人,如果孩子感受到父母對待自己和弟弟妹妹了(哥哥姐姐)態度不同,心裡容易產生落差感,這樣感覺會讓他們變得敏感自卑,找不到自我的存在價值,也可能會影響彼此之間的手足之情。
2、言傳身教,做好榜樣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因此作為人父人母,就應該以身作則,在任何事情上都要做好,給孩子樹立榜樣,尤其是自己的行為舉動。
3、多花時間陪孩子
不少家庭,由於生了小寶後,就把大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小寶身上,覺得他最小,需要得到照顧,而尚有自理能力的哥哥姐姐就被忽視。
長期如此,就容易導致老大、老二變得敏感,為了避免此類情況發生,家長一定要抽點時間陪伴孩子,可以嘗試著讓哥哥姐姐參與到照顧弟弟妹妹上面,一起玩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