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鼴鼠的故事》由捷克斯洛伐克「StudioBratrivtriku」出品公司製作,作者是茲德涅克·米勒,1921年出生於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北郊小城克拉德諾,畢業於布拉格工藝大學。他多才多藝,既是畫家、平面藝術家,也是導演、動畫片製作人。
1956年除夕之夜,他在出生地克拉德諾附近散步時,因為不小心被一個鼴鼠打洞時扒出的泥土堆絆倒,而獲得靈感創作出了「小鼴鼠」這一經典動畫形象。
1957年,首部《鼴鼠的故事》動畫片《鼴鼠做褲子》問世,該片講述了一隻愛收集東西的小鼴鼠發愁自己的「寶貝」沒地方裝,所以想要一條有著大口袋的褲子。在周圍許多好朋友們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終於把褲子做成了。片中塑造出的小鼴鼠充滿了生命的氣息,鮮明的個性,活潑友善,傳達出團結互助合作的中心思想。同年即獲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銀獅獎,並陸續在世界各地十多個國家獲獎。
米勒的創作從1957年一直持續到2002年,時間跨度長達45年,一共製作出59集《鼴鼠的故事》。在上世紀80年代時被引入中國,在央視播放。那時候在國內彩色電視機還沒有普及,大多數家庭都在用黑白電視觀看電視節目。但這不妨礙那時候的人們對這個憨厚、可愛、善良的小鼴鼠的喜愛。
《鼴鼠的故事》大多是在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期間製作的,當時正是捷克高速推進現代化的時期。城市因為現代化發展,不可避免影響到了周邊的生態環境。那時的米勒就認識到了社會現代化工業高速發展對人類的影響,對大自然的破壞。
米勒希望能夠通過可愛憨厚的小鼴鼠,向人們傳達博愛、善良、樂觀、積極和堅韌的精神,並且在側重社會現代化的迅速發展中,更多的為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人與環境之間的平衡而思考。
當下有許多動漫作品以搞笑無聊的惡作劇甚至是兒童不宜等內容來取悅觀眾。這些有著太多不正確價值觀的動漫作品,會嚴重影響到還不具備正常辨別能力的低齡觀眾的身心健康成長。
童年是人生最重要的部分,它會直接影響人的性格成長並貫穿一生。一個人的性格往往都是在童年時期形成。成人的幸福感一般與他的童年時的生活休戚相關。一個擁有幸福童年的人,往往一生都會幸福感滿滿,充滿熱情。
鼴鼠的故事所體現的精神,恰好彌補了當今快節奏生活和浮躁的心理中,所缺失的美好品格。它所帶來的積極向上、健康快樂將會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去。
#陪伴我們童年的經典動畫#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或點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