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月前我們曾讀過楊志軍的《藏獒》,時隔月餘,至今仍對書中描寫的主人公獒王虎頭雪獒、岡日森格、黑色的獅頭母獒那日以及它的同胞姐姐果日、飲血王党項羅剎等主人公記憶深刻。在楊志軍的筆下,藏獒自信而豪邁,剽悍不羈卻恪守規則,勇敢但不乏柔情......最最重要的是:藏獒對主人的忠貞不渝和對自身職責的矢志不渝。老實說,楊志軍的文筆不能算一流,但是《藏獒》卻讓我們深深為之感動,甚至萌生養一隻藏獒的願望。
幸運的是,在我們到達西藏的第十天,朋友便發來消息,介紹我們去看他一個養藏獒的朋友。
這個世界有時候就是奇妙,萬事皆有因,事事可隨緣,念深,必有回應。
早飯後,我們乘坐302路小巴車在哲蚌寺前下車,養藏獒的朋友開車將我們接入家中。
在這裡養藏獒的F夫婦原本從事傳媒行業,最初來西藏的目的也是想搞文化產業。但是一個偶然的機會卻讓他們與藏獒結下了不解之緣,從此棄文化而事養獒。
用F的話說:看到拉姆,就再也不想其他的了。
拉姆是他們的第一條藏獒。
F生得高大威猛,典型的東北漢子,一頭長髮束在腦後,形象雖飄逸不羈,說起話來卻溫柔勁兒十足,很容易讓人想起一個詞:豪情!「豪」形容的是他的形象,「情」則是他的性格。
在進入院門前,F告訴了我們一些有關藏獒的基本常識:比如不要離獒太近以免受傷之類的。
但是誰能想到,後來我們會去可可西裡做志願者,村婦和藏獒混到可以直接拿這無比兇猛的野獸當枕頭睡覺的程度呢?
甫一進門,群獒齊吠,其吼聲低沉剛勁,穿透力極強。院子裡大大小小20多頭獒,竟然聞不到一點異味,這就是藏獒的高貴之一!
F向我們詳細介紹了藏獒的種類和特性,加之後來查資料,我們對藏獒有了些初步的認識和了解。
傳說很久很久以前,布達拉宮腳下居住著一群勤勞善良的遊牧民族——藏族。有一年冬天山洪暴發,大地被冰雪覆蓋,瘟疫橫行。正當藏族人民和他們賴以生存的牲畜在饑寒交迫中掙扎時,忽見許多身披袈裟、手搖禪鈴、盤坐在高大兇猛坐騎上的活佛從天而降。他們所到之處冰雪熔化、大地復甦、瘟疫消除。活佛們的坐騎就是藏獒,從此,藏民一提起藏獒,無不對它崇敬有加,認為藏獒是上天派來的使者,它們能降魔伏妖闢邪,是牧民的保護神,亦被稱為天山神犬。
從這樣的描述裡我們很容易感受到藏獒在藏民心目中的地位,他們不是一般的狗狗,而是藏民的守護神!
漢字的結構向來都非常有趣,「獒」字就是一例。且看,「獒」字=「傲」去掉人字旁+「犬」,也就是說「獒」是高傲的犬,其地位堪比人類。從生物學角度看,獒與一般的狗也有著明顯的差異性:他們一年只有一個繁殖周期。在《爾雅。·釋畜》裡稱「犬四尺為獒」;馬可·波羅亦評價道:此犬體大如驢,吼聲如獅。
這些文字在闡明了獒的身高和體貌特徵的同時,也將它們與普通的狗狗區別開來。但是獒之所以為獒,並不僅僅是因為它身高體大、威猛善鬥,更多的在於它的精神。藏獒的一生是戰鬥的一生,在保護領地和捍衛主人利益的過程中,他們的唯一使命就是殺死敵人,或者被敵人殺死。永遠不要以為藏獒會苟且偷生,那樣的恥辱對於他們而言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比死亡更加難堪。
藏獒是由一千多萬年前的喜馬拉雅巨型古犬演變而來的高原犬種,是犬類世界唯一沒有被時間和環境所改變的古老的活化石。F告訴我們,真正出身名貴的藏獒原本都生活在寺院裡,是活佛們的守護,其次才屬於貴族階層。如今,伴隨著人們生活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藏獒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但是,也正是因為經濟的原因,藏獒這個最純潔的物種基因正在慢慢被異化。
F對其所養的藏獒讚譽有加,認為它們是中國最好、最能代表其物種本性的獒。在提到內地幾個著名養獒名人時,F甚為不屑,認為他們養藏獒是對獒的侮辱,他們為了博取個別人的喜好,甚至以寵物狗的標準去人為地改造藏獒的基因和體態特徵,單純地以鬃毛的長度來掩蓋獒的其他優秀品質。F認為,這對藏獒來說是毀滅性的。
可是放眼世界,因為經濟因素,人類又做了多少對自然界來說具有毀滅性的舉動?當然,這不是給毀滅者找理由,只是多少有些無可奈何。
F說,他養的幾十頭獒都屬於拉姆家族,而且在他的精心培育下頗有一代超過一代之勢頭。在問及養獒的真正動機時,他說:物種保護。如今面臨的最大困難是:資金,因為需要大力作宣傳。姑且不論他的這一說法是否有好大喜功或其他嫌疑,若真能做出些與保護純種藏獒有利的事情,也是大功一件了。(2009-09-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