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上海外國語大學

2020-12-07 光明網

【上外】精神

西索語魅

思柚宣衣

「西索」是上外英文縮寫SISU的音譯;上外是「外國語」大學,「語魅」意為「語之魅」,「西索語魅

」本是松江大學城一個學生自辦網絡論壇裡上外版塊的名稱;上外學生自己創辦的曾一度非常有人氣的單獨關於上外的網絡論壇中文域名為「魅力上外」。

位於上海市區的上外虹口老校區很小,教學區、生活區加起來不過二百多畝,且教學區和生活區被一條狹長的東體育會路隔開來,中間還隔著一條河,從教學區到生活區要穿過河上車來人往的橋,於是教學區就顯得愈加小了,離上外不遠的同濟、復旦的同學總說上外只有「巴掌大小」。

「巴掌大小」的上外自有其獨特的魅力。學校正大門的對面是一處有百年多歷史的公園,公園安放著魯迅先生之墓。我曾一度對對面的魯迅公園和文薈樓大廳裡的魯迅塑像熟視無睹,直到有一天,我偶然聽到一位年紀與我相仿的教師說,「上外一直是與魯迅為鄰的」,這句平緩低沉的話語給我振聾發聵的感覺。

上外與魯迅是很有些緣分的。作為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學家的魯迅其實首先是翻譯家、語言文字學家,他的文學活動以翻譯起,以翻譯終,翻譯的數量和重要性絲毫不亞於甚至超過他的創作。魯迅在1936年10月10日的日記裡寫到「往上海大戲院觀《Dubrosky》,甚佳。」這「甚佳」的影片翻譯者名叫姜椿芳。那部感動中國幾代人的蘇聯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是譯者根據英文譯好後,再由姜椿芳按照俄文原版校正的。新中國成立後,姜椿芳在時任上海市市長陳毅的領導和直接支持下創辦了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上海俄文學校―――今天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前身。姜椿芳在擔任上海俄文學校校長的短短兩年多時間裡引進和團結了一大批蘇聯專家,從無到有,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上外是有魅力的,不僅僅因為其與魯迅為鄰,不僅僅因為其有特色的新校區校園,更重要的是因為語言本身就散發著無窮的魅力。一位據說精通七八種語言的老師曾在題為《愛言者惜言》的講座中說,「愛」在古漢語中是「珍惜」之意;這位老師還說學習語言要有興趣,英文interest的拉丁語詞根是「inter」,其意為「tobein-ter」。在上外,你隨意可見這種對語言的熱愛,那些來自五湖四海的外國留學生,那些校園裡朗朗晨讀的學子、那些字母迥異的宣傳標語牌……

上外人的魅力體現在敢於擔當、勇於開拓、勤於學習的精神氣質。

上外人是敢於擔當的。上外第一任校長姜椿芳是中國有名的「俄國通」,也是《中國大百科全書》編撰的發起者和主要負責者,被稱為中國的「狄德羅」。作為中國百科事業奠基者的姜椿芳,「他用來奠基的不是土,更不是權,而是他那『超狄德羅'的人格魅力」(鄧偉志《從「俄國通」到「狄德羅」》)。魯迅提出「立國」必先「立人」。與魯迅為鄰的上外在上海俄文學校初創時就確定是一所培養革命幹部的外語學校,其培養目標是「具有革命人生觀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外語工作者」,把堅定的愛國主義和正確的政治方向放在辦學首位。

上外人是勇於開拓的。1964年始擔任上外校長的人民教育家王季愚提出,「外語學院的專業要拓寬,學生知識面要開闊,課程不能再局限於語言文學類專業,要加大非廣泛應用語言(小語種)專業和第二外語的比重,要創造條件逐漸向外國語大學過渡。」正是在這種思想指導下,上世紀80年代,上外在全國外語類院校中首開先河,先後創設了國際新聞專業、對外經濟貿易專業、國際經濟法專業、教育傳播與技術專業等非語言文學類專業,並增設了葡萄牙語等小語種專業,1985年經教育部同意,學校校名英譯名由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改為Shang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開闢了外語類高校辦學的新思路,拓展了外語類高校辦學的視野。

上外人是勤於學習的。上外人始終牢記鄰居魯迅先生的教導,「不但要讀中國的好書,也要讀外國的好書,並且科學書籍也要多瀏覽,不要僅僅抱住目下流行的時髦書。」\(俞獲:《回憶魯迅先生在廈門大學》\)牢記魯迅先生的犀利,必須「運用腦髓,放出眼光」,採取「拿來主義」的態度,「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務期清除糟粕,吸取精華,以達到洋為中用的目的。上外歷史上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中古英語專家方重先生提出,「中國人搞比較文學,就應當以中國文學為主要研究對象」,其明確的中國研究指向與魯迅先生異曲同工。

當代國際知名漢學家顧彬曾擔憂,「如果中國作家不能重新認識魯迅,不開始學外語,不開始看原文,我恐怕中國文學沒有什麼將來可言。」具有魅力的上外人、有魯迅為鄰的上外人將以「學貫中外」的精神給顧彬一個鏗鏘有力的回答。

班主任導師與學生交流

【上外】關注

「學貫中外」,重「體」還是重「用」

賓:

吳友富

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

曹德明

上海外國語大學校長

虞建華

文學研究院院長

柴明潁

高級翻譯學院院長

蘇長和國際關係與外交事務學院院長

廖文其法學研究生孫璇德語系本科生

吳友富:中國的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邁向大眾教育階段後,關於高等教育的發展戰略和人才培養產生了爭論,集中表現為「通識教育」與「專才教育」之間的矛盾:一方面,大學的基本職能要求重視學生健全人格與全面發展的培養;另一方面,不斷增長的就業壓力迫使大學開設社會急需的實用專業。我將這種矛盾稱之為大學的「體」「用」之爭。到底重「體」還是重「用」,不同類型的高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點做出不同的選擇。我們上外的選擇是以「學貫中外」作為大學精神的核心內容之一。上外要培養具有「全球視野、人文情懷、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外語特長,並能夠暢達進行跨文化溝通和交流的高端國際型特色人才」。

曹德明:不可否認,很多學生報考上外,是因為將來好找工作或者能找份好工作,可是,不是所有的知識都能用「現在有沒有用」來衡量。「體」是「用」之本,無「體」「用」依何?正本清源,上外的學生絕不能以滿足於只是熟練地掌握語言的技能,上外人一定有「學貫中外」的追求和信念。我用「3I」或「三氣」來定義「學貫中外」,第一個「I」是Integrity,上外學生首先要是一個正直的人、有著健全人格的人,一個大寫的人;簡單說,就是「正氣」。第二個「I」是Intelligence,上外學生要有積極汲取古今中外一切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要有自己的思考,要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簡單說,就是「靈氣」。第三個「I」是International,上外學生要有全球視野、要做一個國際化的中國人。簡單說,就是「大氣」。

虞建華:年輕時我在農村下鄉插隊,當時無書可讀,一本舊《長江文藝》我看過很多遍,裡面每一篇小說、詩歌,都看得爛熟,表面上看這是沒有「用」的,可是由於讀得精讀得細無意識中我就揣摩別人如何行文寫作,不自覺中喜歡上了文學。我現在研究的是外國文學,博士、碩士讀的是外國文學,但是我真正與學術沾邊是從中國文學開始的,碩士期間我參與了一些對沈從文和徐志摩作品的翻譯和研究。海外研究沈從文的東西,早期引進國內的基本上都是我翻譯的,這些與我現在的研究看似也是無「用」的,但是實際上對中國文學的研究激發了我對學術研究的興趣,而且在我研究過程中開始逐步理解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學習外國學者的研究方法,這些為我後來到英國順利攻讀並獲得英美文學研究博士打下了厚實的基礎。看似無心插柳的東西,實際本質都是可歸類為「體」,掌握了「體」,就可以舉一反三、由此及彼、觸類旁通,「用」就自然噴發了,「學貫中外」的意思即是如此。

柴明潁:所謂譯事維艱,艱就艱在我們沒有多少人能達到學貫中外的境界。無論是文學翻譯還是實用翻譯、無論是同聲傳譯還是陪同口譯、無論是翻譯的現象研究還是應用研究、無論是翻譯教學還是教學翻譯,實際上都要求貫以中外。反過來講,我們要真正搞好翻譯,必須在教學、研究和實踐中始終不懈地貫徹學貫中外的精神,而不僅僅是局限於和滿足於翻譯技術層面的提高,唯有在對中外文化都分別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才有可能達到「貫」的高度。

蘇長和:我發現現在大學生有上不完的課,讀不完的書,考不完的證。大學階段要學會讀「無用」的書,不要被考證考級之類的「有用」讀書所累。在學好專業課的同時,不妨以「心中無專業」的態度,廣泛涉獵中外哲學、政治思想、經濟原理、文明史、法律哲學、社會學、國際關係、文學藝術、自然科學技術史等。許多看似「無關」、「無用」的知識,現在讓它先沉睡在大腦深處,但是一待有相關知識之刺激、融匯,則會由聯想而生成,由嫁接而突破,產生與眾不同的發現。所謂厚積薄發,有了寬廣的知識背景,就會對未來的發展產生源源不斷的能量和後勁,一定比功利「有用」之知識對學生保持在社會上的持久競爭力更為有益。

廖文其:本科我讀的是上外法學院,法學院四年,我接受了紮實的英語語言知識和西方文化思維訓練,並同步學習了系統的法學、國政專業課程。說實話,四年的學習壓力很大,但是四年過後,我感覺的確收穫很大。學貫中外,即涵蓋了對我們所學習內容的要求,即對於民族的熱愛;對於世界的理解;對於傳統的關注;對於時代的體驗;對於語言的純熟;對於文化的接受;對於交流的把握;對於合作的認同。

孫璇:我嚮往學貫中外這種境界和願景。我一直覺得中國的大學應加強學生對中華文明的認同感,而不是培養有文化自卑感的偽精英。學貫中外無疑為我們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大學需要遠離世俗喧囂的學術環境,需要遠離功利誘惑的心理圍牆。大學的元素,是一群熱忱於求知的學生,一批純粹以學術與思辯為樂趣的學者,一個藏書豐富領域廣泛的圖書館。只要我們始終堅持「學貫中外」的精神,經過幾代人的努力,我們的大學的育人和治學都一定會達到一個「無形、內在、精神」的高度。

【上外】漫畫

洪文婕繪

【上外】寄語

●戴煒棟(教育部高等學校外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

不注重人文素質和人格形成的外語教學必然流於淺薄。教學理念的以人為本應是雙向的,維繫好師生之間自然真誠、和諧默契的紐帶實際上等於成功了一半。

●張曙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當代大學生應自覺培養跨文化的全球視野,建構跨學科知識體系,磨練科學的腳踏實地的研究能力。非此,難成為國際問題研究的專家。

●朱威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

做學問要有敬畏之心,培養一輩子讀書、積極寫作的好習慣。外語科研選題上要有前沿性,理論觀點要有創新性、針對性和現實性。

●李維屏(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

對青年學子來說,重要的不是你從哪裡來,而是你去向何處;重要的不是你擁有什麼,而是你追求什麼;重要的不是你學到了什麼,而是你創造了什麼;重要的不是你認識了多少人,而是有多少人尊重你。

●梅德明(教育部教材審定委員會專家及外語專業教學評估委員會專家)

庸師灌授知識,良師釋疑解惑,大師言傳身教,聖師啟迪智慧。師之責在於教;師之智在於思;師之道在於學。

【上外】記憶

最長的一堂課

李覓

3小時又12分鐘――這堂「嚴重超時」的日常教學課,應當可以載入校史了吧!

上課的老師姓趙名韜,是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和歷史專業的雙學士,到上外教學已有15個春秋了。他主要授大一的「新聞學概論」和「中國新聞事業史」。

剛進大學時,我們新生最喜歡向學院的學長們打聽各任課老師的教學情況。而每當提及趙老師時,對方一定會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前不久,問了一位剛上了一節趙老師課的新生,他的回答簡單明了――「牛」。

記得第一節課上,趙老師問我們大學與中學、小學的區別。聽了我的回答後,趙老師稱好,並問其他同學記下了沒有。見有些同學面露疑雲,趙老師做了解釋,他說,記筆記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一定要抓住那些稍縱即逝又極富價值的「思想」,而很多「靈光」就在你們之中閃現。對他人聲音的傾聽和尊重以及對優秀思想的珍惜和維護,是我這節課最大的收穫。

趙老師曾鼓勵我們:「把上外當成哈佛來讀,上外就是哈佛。」他曾告誡我們:「理未易明,善未易察。」他曾批評我們:「你們來讀的是大學,重要的是養成好的思維方式,而不是在讀技校,只為求得一門手藝。」對此他常舉例道:「不像是學開車,學會了馬上就能體現,領悟新思想和養成好的思維方式需要日積月累,以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升。」現在回首這一年,果不其然,許多昔日游離在外的東西已經溶入到自身血液之中,成為了一種習慣。

趙老師每節課的內容量都是很大的,但是鮮有學生感到睏乏。雖然筆頭上可以懶一點,可腦袋一定要勤快一些。他的課總是授人新知,促人深思,甚至下課回寢室的路上也常常成了課堂的延續,消化著課堂的內容,似有所感,若有所思。

「沒有不精彩的課,只有不精彩的人」,的確有些老師上課如同給同學們餵了安眠藥,相反有些則餵的是興奮劑。趙老師拿出的一定是興奮劑,並且自己先服了一劑。優秀的老師周圍是有令人振奮的「氣場」的,而這外在的氣場應源自內在的激情――「怎能奢望一位自己沒有激情的老師點燃學生的激情呢?」後來聽說趙老師經常為了第二天的課,前一天晚上準備至深夜!

一堂洋溢著激情、真知與思考的課總是令人感到意猶未盡,而趙老師安排的期末考試真正讓人有酣暢淋漓之感。第一學期名詞解釋的試卷,我用了8分鐘完卷;第二學期的選擇題試卷不過3分鐘。如此輕鬆的考試是否便宜了學生呢?其實,工夫在「卷外」。所謂的期末考試只佔學期總評的三成,剩下的則要看平時的「汗水」了。我們每周都要寫讀書筆記,一次作業寫滿半本小練習簿的情況也不少見。上新聞史時,每節課都會留下不少詞條讓我們查閱,許多女生每次列印並批註的資料量,不亞於我們的一本教材。注重平時的教授和學生自主學習,輔以簡單的考核,這種應有而少見的模式較之讓學生平時無所事事,考前緊抱佛腳的方式,顯然是既有成效又得人心。

再長的課也有下課的時候。這泓為我們噴湧不息一年的泉水似乎逐漸枯竭了。但是新的一年裡,又將有一股飽含激情的泉水噴湧出,滋潤著新的一片荒蕪的土地。而我們這片土地,如同以往那些被灌溉過的土地一樣,有的長出了嫩芽,有的已開花結果。

這最長的一堂課,或許遠遠不止三個小時又十二分鐘……

從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俄文學校到上海外國語大學,從土磚青瓦到萬國建築群,從虹口到松江,與新中國同齡共運的上外歷經一個甲子的正道滄桑,校名幾經更改,校園幾經變遷,薪火相傳、弦歌不輟的是格高志遠、學貫中外的上外精神。

夢想信念愛雕塑【上外】地標①

剛剛踏入上外的新生們喜歡在這三個醒目的黃色英文標語前駐足,心中充滿著對大學生活的期許;匆匆趕去上課的學長學姐們經過此處也會不由得放慢腳步,大學四年已過去許多,夢想、信念、愛是什麼還在不斷地探索;每到了5、6月陽光燦爛的畢業季,一群群身著學士服的畢業生總是會在它的前面留下自信的笑容。教《莎士比亞戲劇》的教授告訴我們說,Dream是陽光,是白天太陽的光芒,夜晚的月光和星光,沒有陽光,人生之路是黑暗的,它或許是可望不可及,卻指引你一直向前。Conviction是原則、精神、信仰。Love是對整個世界的大愛。(沈捷妮)

噴水池雕塑【上外】地標②

兩個年輕學子合力託舉著地球――這個名為「面向世界擁抱未來」的噴水池雕塑在上外虹口、松江兩校區分別存在。陽光下,當水池裡的水柱向四圍、向中央肆意地噴灑著各種手勢時,似乎可以聽到這兩個擁抱世界的年輕人的歡樂笑聲。新生入學教育時,老師告訴說,這兩個年輕人就是上外人的典型和縮影。上外人要有國際情懷,上外人要有全球視野,上外人要有創新精神,上外人要富於實踐能力,上外人要能暢通地進行跨文化表達和交流。閒暇時,我喜歡坐在噴水池邊,凝望著那個被合力託起的地球,心中湧起指點世界、激揚文字的豪邁和激情。(黃煒旭)

文思樓俄語學院【上外】地標③

如水的陽光傾瀉而下,金燦燦的樓頂閃耀著奪目的光芒。這璀璨是屬於上外俄語學院的,也是屬於俄國文學的。走在俄院前的小路上,在那晃眼的金色裡,屠格涅夫、託爾斯泰、契訶夫……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似乎一一閃現在腦海,勾起些許緬懷,些許追憶,些許崇敬的遐思。推開俄院的大門,在普希金的銅像面前久久站立,普希金的目光沉著而平靜。「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回憶。」她在心裡默念著。在她的身後,他久久凝視著她的背影,在心底吟誦同樣的詩句。靜默的時光裡,普希金凝視著他們,目光溫和而清明。(周楚楚)

圖書館文薈樓【上外】地標④

沉穩的歐式圓頂風格,似乎總散發著特有的磅礴氣勢。圖書館文薈樓的玻璃正門不知旋轉了多少次,又為多少虔誠的求知者開啟了精神之路?端坐在樓梯之間的魯迅塑像靜靜地注視著圖文中心大廳裡或行色匆匆或自信昂揚或低頭深思的師生,這位中國現代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曾一再告誡青年,一定要精通一兩門外國語言;他甚至還說,學習一門外語還不夠,還要多掌握幾門,才有利於研究工作。作為精通日文和德文、學過英文和俄文的翻譯家的魯迅也從不寂寞,每天都有學子神情專注地面對他與他交流――尤其是早晨,勤學的上外學子圍著他進行「晨讀」。(陸一帆)

文華樓英語學院【上外】地標⑤

城堡形的建築因著旁邊校園裡最大的一處花園的襯託而得格外別致,因其維多利亞英式建築風格而在學生論壇上被評為校園裡最美的建築。新生手冊調查顯示,新生在回答報考上外的理由時,很多人給出的答案就是衝著上外高質量的英語教學來的。在很多教材和專著封面上出現名字的最權威的教授名師,你都可以在這座樓看到他們的身影。英語學院的師生自稱「英華人」,學院大廳的莎士比亞雕像迎接和敦促著每天進出教學樓的師生孜孜不倦地探求英語世界語言與文化的精華,英語學院每年年終的「莎士比亞戲劇文化節」也是上外校園的一大盛事。(宣衣)

相關焦點

  • 鹽城中學蔡嘉誠同學被上海外國語大學錄取
    恭喜你以優異成績被上海外國語大學錄取,這都是你每天努力學習的成果。所有的辛勞,今天結出了碩果,所有的汗水,今天都可以用喜悅的淚水來稀釋。衷心祝賀你取得這麼好的成績,這是你的驕傲,也是你們全家人的驕傲,希望你再接再厲,取得更好的成績!
  • 鬥魚阿冷被保送上海外國語大學,讓無數人嘆為觀止,網友:一姐!
    鬥魚阿冷被保送上海外國語大學,讓無數人嘆為觀止,網友:一姐!鬥魚女主播阿冷在自從進入到鬥魚之後,一直都是很多的人黑的對象,不僅僅是在直播當中,就連上次都的線下活動,很多的人也是都直接就是把阿冷稱作是見光死,但是這位鬥魚花了重大價錢挖來的女主播,就真的是那麼一文不值嗎?
  • 這些高校對外開放遊泳場館 有上海外國語大學哦
    上海外國語大學遊泳館  環境:開設多種遊泳培訓課程  票價:40元/小時  地址:虹口區西體育會路189號上海外國語大學健身中心  票價:5~30元  地址:南區遊泳池(政肅路、國權路口)  開放時間:下午15:00-17:30,晚上18:00-20:30  上海交通大學致遠遊泳健身館
  • 鄭州外國語學校279人被國內外知名大學提前錄取/名單
    81*王旭成中國科技大學82*郭 睿中國科技大學83崔蘇楠中國科技大學84*魏 禎上海交通大學85*楊瀅玉上海交通大學86李曉萌中國人民大學87劉家琛中國人民大學88*趙星雯中國人民大學89王世堯武漢大學90翟瑜佳武漢大學91劉君雅武漢大學
  • 看歌詞,猜在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的生活方式,你能對幾個?
    通過一句歌詞猜在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的生活方式我們一起來挑戰吧01「我要帶你環遊世界,天南地北走遍。」北京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英國紐卡斯爾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國內外著名高校都有學長學姐深造的身影。越努力,越幸運,衷心祝願2019年考研的學子成功上岸!04「我家大門常打開,開放懷抱等你。」
  • 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小學每周新增一節外教課
    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小學英語課實景模擬國外課堂,不僅授課方式更多元,教師也是由學校聯合北京外國語大學共同把關選出的「原裝」外教。這是「高校支持中小學發展」項目為兩校搭上的「橄欖枝」。8門小語種進校園2014年底,受益於「高校支持中小學發展」項目,原海澱區萬壽寺小學更名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小學。
  • 首屆上海交通大學-大阪大學學生論壇舉辦
    上海交通大學積極進行交流方式的變革探索,做到跨國文化交流不斷線。11月27日,上海交通大學與大阪大學線上舉辦了第22屆兩校學術研討會,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黃震、大阪大學副校長河原源太、中國駐大阪總領事館副總領事張玉萍通過視頻致辭祝賀,兩校科研團隊按學科設分會場進行了深入交流。11月28日,首屆上海交通大學-大阪大學學生論壇通過線上會議方式舉辦。
  • 她從鄭外保送到北京外國語大學!這道保送的模擬面試題她怎麼做?
    鄭州外國語學校2020屆共有142名學生被保送名牌大學,提前半年結束了高中生活。其中清華大學19人(含競賽類2人),北京大學15人,上海交通大學28人,南京大學12人,浙江大學11人,復旦大學4人,中國人民大學2人,南開大學5人,中山大學5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學5人,武漢大學4人,北京師範大學4人,中央財經大學3人,西安交通大學2人,北京外國語大學9人,上海外國語大學4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5人,上海財經大學2人,外交學院1人,香港中文大學(深圳)1人,山東大學1人。
  • 親愛的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我們把家鄉的初夏寄給你
    @王天妹 山東煙臺 走進超市, 校園的快遞街上開滿了薔薇 不知名的角落結了桑葚 我們手捧塞滿冰塊的冷飲 回寢室的路上再捎上一坨冰西瓜 拆開包裹裡一條條清涼的裙子 …… 親愛的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
  • 中國財經類大學排名,上海財經大學排名第二,猜猜哪個第一
    、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在2019年中國財經類大學排名前三,兩所大學榮獲中國六星大學(6)榮譽,四所大學躋身全國百強之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在中國財經類大學排名中躍居首位,上海財經大學排名第二,據報告,最新艾瑞深中國校友會網中國大學排名1200強中,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東北財經大學、江西財經大學、浙江工商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山東財經大學是校友會被評為中國財經類大學,校際比賽前10名。
  • 吉林外國語大學!
    吉林外國語大學校區大門2018年12月,經教育部同意,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正式更名為吉林外國語大學,這也是我國第一個走正常程序更名的第一個民辦本科高校,而吉林外國語大學也是我國第一批擁有獨立全日制碩士點的民辦高校。
  • 聚焦上海外國語大學保送測試,筆、面試怎麼考?這樣做成功上岸!
    上海外國語大學自建校以來,始終保持著領先的教學質量與優勢,在教育部學科評估和QS世界大學排名等國內外指標中位居全國前列,外國語言文學類學科被評為「A+」,比肩北外。學校現有授課語種數量已達40種。上外保送生測試流程時間:2021年1月12—13日;地點:上海外國語大學虹口校區;科目:語文筆試(滿分150分)、外語筆試(含聽力,滿分150分);外語口試(滿分100分)。總成績=語文筆試分+外語筆試分+外語口試分,不分文理科類或選考科目,分考試語種擇優錄取(報考卓越學院的非英語語種考生,口試分必須達到及格線)。
  • 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守護天使, 很高興遇見你
    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與武漢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聯合發起的「>守護天使」活動已接近尾聲  活動群裡每天都是熱熱鬧鬧的  我們來看看每一位「天使」所帶來的溫暖 多圖預警以下圖片全部來自於「天使」們DAY.1帶你「雲旅行」  來到天津/武漢上大學的你  已經對你在的城市有所了解了吧
  • 整合學術力量和資源 帶動東北亞研究與交流:大連外國語大學日本...
    2020年9月24日,大連外國語大學日本研究院成立儀式在該校圖書館報告廳舉行。  大連外國語大學校長劉宏在致辭中表示,日本研究院是大外在新時代不忘初心不辱使命的見證,學校將全力支持日本研究院的各項工作,將其建設成為集教學、科研、國家智庫、圖書信息、學術文化交流為一體的綜合學術平臺。
  • 首場演唱會大獲成功,外國語大學場館爆棚!
    中國大學生校園文化節系列活動之2008校園音樂演出季  首場演唱會大獲成功,外國語大學場館爆棚!  2008年12月10日晚7點半,在北京外國語大學電教禮堂火爆上演「2008校園音樂演出季首場演唱會」。
  • 白鹿外國語學校恢復初中部
    商報訊(記者 陳燕平)4月2日上午,溫州市白鹿外國語學校舉行了溫州瑾瑜教育集團授牌儀式,及「上海市七寶外國語小學—溫州市白鹿外國語學校」聯合辦學的揭牌儀式。現場,該校宣布今年將恢復初中部招生,成為鹿城區唯一一所9年制民辦學校。
  • 第四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在線召開
    第四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在線會議現場 照片由校方提供  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 查建國 夏立 陳鍊)8月15日,上海外國語大學《外國語》編輯部主辦、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承辦的第四屆《外國語》翻譯研究高層論壇在線召開。
  • 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成立 將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複合...
    人民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張靖) 10日,北京外國語大學日語學院成立儀式暨日語翻譯碩士專業學位(MTI)教育高端論壇在京舉辦。來自日本駐華大使館、教育部、日本文教大學等中日高校、日本文化中心、外研社綜合語種教育出版等的近百位專家、教授出席了成立儀式。
  • 歐洲科學院院士弗拉基米爾·比蒂教授到外國語學院做學術講座
    6月6日,奧地利維也納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文科分部主席、國際頂尖期刊arcadia (A&HCI)雜誌主編弗拉基米爾·比蒂(Vladimir Biti))教授到上海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為師生作題為「伊恩·麥克尤恩的作者自我塑造技巧」的學術講座。
  • 歡迎報考|齊魯師範學院外國語學院
    1948年建校伊始,就開設英語課程,1986年成立外語教研室,1995年更名為外語系,2013年12月成立外國語學院。2007年,學院開始招收商務英語專科專業學生。英語(師範類)本科專業從2011年招生起,逐步成長為外國語學院的優勢專業。學院緊跟國家發展形勢,先後開設翻譯、商務英語兩個特色本科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