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
蝙蝠是翼手目動物,翼手目是動物中僅次於齧齒目動物的第二大類群,是一類演化出真正有飛翔能力的哺乳動物,現生物種類共有19科185屬961種,除極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島嶼外,分布遍於全世界,在熱帶和亞熱帶蝙蝠最多。大部分蝙蝠都是白天休息,夜間覓食。
蝙蝠的翼是在進化過程中由前肢演化而來,是由其修長的爪子之間相連的皮膚(翼膜)構成;蝙蝠的吻部像嚙齒類或狐狸。外耳向前突出,很大,而且活動非常靈活。蝙蝠的頸短,胸及肩部寬大,胸肉發達,而髖及腿部細長。除翼膜外,蝙蝠全身覆蓋著毛,背部呈濃淡不同的灰色、棕黃色、褐色或黑色,而腹側顏色較淺。
蝙蝠類是真正能夠飛翔的獸類,它們雖然沒有鳥類那樣的羽毛和翅膀,飛行本領也比鳥類差得多,但其前肢十分發達,上臂、前臂、掌骨、指骨都特別長,並由它一層薄而多毛的,從指骨末端至肱骨、體側、後肢及尾巴之間的柔軟而堅韌的皮膜,形成蝙蝠獨特的飛行器官—翼手。蝙蝠是用波來判斷前方是否有障礙物,用此來改變飛行道路。從前很多人說蝙蝠視力差,其實是一個天大的誤區。已經有不少科學家指出,蝙蝠視力不差,不同種類的蝙蝠視力各有不同,蝙蝠使用超聲波,與它們的視力沒有必然聯繫。
穴居蝙蝠的主要天敵主要有蛇類,蜥蜴等;樹棲型(一些果蝠)的天敵還有一些猛禽和貓科動物。蝙蝠還有的天敵就是人類,如關島大蝙蝠就是因為當地人的捕食而滅絕的。
蝙蝠居住在各類大、小山洞,古老建築物的縫隙、天花板、隔牆以及樹洞、山上巖石縫中,而一些南方食果的蝙蝠還隱藏在棕櫚、芭蕉樹的樹葉後面。有些蝙蝠種群上千隻在一起,有些蝙蝠雌雄在一起生活,有些則是雌雄分開棲息。許多棲息在樹林中的蝙蝠冬季時遷徙到溫暖地區,有時要飛過數千裡路。溫帶的穴居蝙蝠一般都冬眠。蝙蝠每年只繁殖一次,在較早的溫暖季節,蝙蝠生產幼仔。
蝙蝠是世界上分布最廣,進化最成功的哺乳動物類群之一。除南北極及大洋中過於偏遠的荒島外,地球上的各種陸地生態環境都為它們所利用。在進化過程中:它們避開與其他陸地和海洋獸類的競爭而飛上天空,回聲定位系統的高度進化使得蝙蝠在空中又避開與大多數鳥類的競爭而能利用環境中一個獨特的生態位——黑暗的天空。
蝙蝠是多種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夠攜帶數十種病毒,蝙蝠可攜帶多種人畜共患病毒,自身幾乎不受感染。通過對相關基因的研究,科學家發現蝙蝠中NF-κB家族轉錄因子c-REL受到正選擇。該基因不僅在固有免疫中發揮功能,還與DNA損傷反應具有一定關係。自然殺傷性(NK)細胞是抵抗外界病原微生物和腫瘤的第一道防線。
1 有些蝙蝠的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50千米以上。
2 有的蝙蝠會釣魚,墨西哥兔唇蝠一個晚上能捕獲30多條小魚。
3 豬鼻小蝙蝠翼距只有14釐米,身體如小狗般大的狐蝠翼距寬達2米。
4 蝙蝠能在1秒鐘內捕捉和分辨250組回音。(註:音波往返一次算一組。)
5 從秋天開始,蝙蝠就在下腹部聚積了一層脂肪,至冬眠前體重變為夏天時的1.5倍以上。
6 一隻20克重的食蟲性蝙蝠一年能吃掉1.8~3.6千克昆蟲。
7 蝙蝠群一窩是由100隻蝙蝠組成的。
8 蝙蝠的視力很好,並沒有退化。它由嘴發出高出兩萬赫茲的聲波,叫「超聲波」,人是聽不見的。超聲波遇到障礙物就會反射回來,傳到蝙蝠的靈敏的耳朵裡。蝙蝠通過大腦,判斷出障礙物樣子等,來判斷是吃是逃。
9 2017年12月7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新發傳染病中心主任石正麗稱,蝙蝠是SARS病毒源。
10 目前的新型冠狀性病毒肺炎,蝙蝠也是病毒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