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隆起!衛星圖像顯示加州地震斷層開始移動,專家困惑首次遇到

2021-01-19 茶馬星球視野

加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本周發出了預警,一個可能導致8級地震的加州大斷層,首次探測到發生了移動。

在現代歷史記錄中,位於莫哈韋沙漠北部邊緣的250多公裡長的加洛克斷層從未觀測到強烈的地震或者蠕變。該研究在本周四的《科學》雜誌上發表,是由帕薩迪納加州理工學院地震科學領域的頂尖專家和加州理工學院在加拿大拉加拿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共同完成的。

現在新的衛星雷達圖像顯示,斷層已經開始移動,從太空可以看到明顯的陸地隆起。加洛克斷層發生蠕變的部分大約32公裡長,斷層北側的陸地向西移動,而另一側則向東移動。雷達圖像顯示斷層的一側相對於另一側移動最大幅度約2釐米。

這件事情讓地震學家驚訝,因為之前從來沒有見過加洛克斷層發生這樣的事情。現在突然之間,斷層改變了它的行為模式,地震學家十分困惑,現在還無法確定這樣的運動意味著什麼。

蠕變的發生表明20年來南加州最大的裡奇克萊斯特地震,已經破壞了位於加州最大山脈內華達山脈和它的最低點死亡谷之間的偏遠沙漠地區的穩定性。它也戳穿了一個在加州和其他地方流傳已久的謊言:像裡奇克萊斯特這樣的地震在某種程度上是一件好事,可以降低未來發生地震的可能性。事實上這些地震使未來發生地震的可能性更大。雖然大多數時候,後續的地震都比較小,但有時候它們會更大。

不僅加洛克斷層開始在某個區域蠕變,而且在斷層的其它部分也發生了大量的小地震。在其它地方還發生了另外兩個集群地震, 一個在歐文斯湖以南,另一個在死亡谷以西的帕納明特谷。

斷層的不穩定是否會很快導致大地震無法預測。今年9月美國地質調查局說,最有可能的情況是,裡奇克萊斯特地震可能不會引發更大的地震。儘管如此他們仍然表示,7月份的地震增加了附近加洛克,歐文斯谷,黑水和帕納明特河谷斷層發生7.5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

加洛克斷層的大地震可能會給聖費爾南多谷、聖塔克拉利塔、蘭開斯特、帕姆代爾、文圖拉、奧克斯納德、貝克斯菲爾德和克恩縣帶來強烈的震動,這些地區是美國農業和石油產量最高的地區之一。

一場發生在加洛克斷層的大地震可能會反過來破壞聖安德列亞斯的穩定。加州南部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綿延約480公裡,如果發生強烈地震,可能會造成加州南部地區自1857年以來最嚴重的震動,並給洛杉磯及周邊地區帶來毀滅性的影響。附近地震引發的蠕動斷層並不一定意味著即將發生大地震,

值得注意的,到目前為止加洛克斷層在歷史記錄中一直是平靜的。 雖然目前尚不清楚蠕動和餘震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意味著什麼,但新觀察到的運動強調了如果加洛克斷層發生大規模斷裂,對加利福尼亞的潛在風險有多大。

加洛克斷層累計地震應變的速度在加州名列前列,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的地球物理學家摩根·佩奇說,斷層中心發生至少7級以上地震的平均間隔時間約為每1200年。但是有時候斷層上的兩次大地震之間僅隔200年,之後再過2000年才會發生下一次大地震。據信,上一次大地震發生在大約465年前。下一次會發生在什麼時間呢?誰都不敢斷言。(本文參考:洛杉磯時報)

相關焦點

  • 日本海溝出現斷層移動50米?科學家:超級大地震或300年一遇
    文/行走天涯日本海溝出現斷層移動50米?科學家:超級大地震或300年一遇若說到世界上地震發生率最頻繁的國家,那麼日本肯定是首當其衝的。這也是因為日本國家處在地震帶上的原因,日本人至少每天會經歷十次以上的地震,但因為地震的幅度都不是很大,所以並沒有給日本人帶來很嚴重的傷害和影響。不過據相關數據顯示,日本的地勢板塊運動幅度越來越大,日本很可能會經歷一次史無前例的超級大地震。特別是有一項數據顯示,日本的海溝已經開始出現了50米範圍內的斷層移動。這意味著日本很有可能會發生一場300年難得一遇的大地震。
  • 數顆衛星在太空追蹤美加州毀滅性金卡德山火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居民度過了焦慮的一個周末,他們密切關注著在舊金山灣北部索諾瑪縣的野火路徑。加州林業和消防部門表示,截至10月27日,金卡德野火已經燒毀了54,298英畝(220平方公裡)的土地,儘管有3000多名消防員在努力滅火但火勢只得到了5%的控制。
  • 最新衛星圖像顯示 中印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的現狀
    2020年7月6日,由Maxar技術公司(總部位於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威斯敏斯特市,專門從事製造通信,地球觀測,雷達和在軌服務衛星,衛星產品及相關服務)提供的衛星圖像顯示了印度和中國爭議邊界上的加勒萬河谷(Galwan Valley)現狀,中國和印度似乎已經拆除了中印雙方最近在該地區的建築工程
  • 美國加州又地震了,24小時內總計8次小震
    作者:文/虞子期2020年以來,大家對地震的消息可以說非常關注,不少的人可能都認為今年可能出現一些不尋常的事情,而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顯示,在美國當地時間4月3日晚間6時53分左右,美國加州又發生地震了,等級大小為4.9級,本次發生地震產生的影響可能不會太大
  • 褶皺、斷層分類與判別標誌
    褶軸:與樞紐平行的一條直線,該直線平行移動構成的面與褶皺面完全一致。2 斷層2.1斷層的定義與結構要素斷層:斷層是巖層或巖體順破裂面而發生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面:斷層的斷裂滑動面,簡稱斷層面。斷層線:斷層面與地表或地下某層面的交線,稱為斷層線。斷盤:斷盤是斷層面兩側的巖層或巖體。
  • 從太空看美國加州山火肆虐 畫面令人震驚
    據每日郵報報導,美國加州北部及南部3處山火仍在持續,山火造成的死亡人數已經上升至31人,此外還有228人失聯。這張衛星圖顯示了山火肆虐的高峰期。目前,這場山火已經升級為該州史上破壞力最強的山火。新的衛星圖像顯示,加州山火仍在肆虐失控,造成了廣泛的破壞。這場火災在不到三天的時間裡,在聖安娜風("聖安娜風"是秋冬季節出現在加州南部山谷中的季風,極度乾燥)的推動下,共燒毀了175,000英畝的土地。加州首府薩克拉門託背面的巴特縣約有10萬英畝的土地被燒毀。
  • 衛星數據顯示:南極洲冰蓋下存在「消失的大陸」
    南極冰山據美國「主板」網站11月7日報導,科學家利用一顆已廢棄五年的衛星所提供的數據,發現一些消失已久的大陸隱藏在南極洲的冰蓋之下。報導稱,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的這一新研究結果揭示了南極洲兩億年來不為人知的地質史,並濃縮在時長24秒的一段動畫中。
  • 網友將自己的「大腦」斷層掃描圖像3D列印成了檯燈
    不太好清理吧 根據公開資料,核磁共振成像技術與其它斷層成像技術(如CT)相比,除了都可以顯示某種物理量(如密度)在空間中的分布外;同時也有它自身的特色,磁共振成像可以得到任何方向的斷層圖像,三維體圖像,甚至可以得到空間-波譜分布的四維圖像。
  • 高雄「百年怪震」令專家錯愕 擔憂還有更大地震
    高雄「百年怪震」令專家錯愕 擔憂還有更大地震 來源:臺海網 2010年03月05日07:54 繼接連遭受重大風災侵害後,4日又發生芮氏規模6.7的「百年怪震」,讓地質學家大感錯愕;因為高雄甲仙地下5公裡處根本沒有斷層帶,怎麼會發生強震呢?地質學家陳文山擔心這次地震可能還不是主震,未來恐怕還會有更大的地震。
  • 舊金山灣區十天內連發多場3.0級以上的地震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0月15日,加州中部聖安德烈亞斯(San Andreas)斷層帶發生4.7級地震&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舊金山10
  • 企鵝大便的衛星圖像能反映氣候變化? 是真的
    圖片來源:NICK GARBUTT/BARCROFT/GETTY IMAGES一些研究人員通過捕捉企鵝在南極洲的糞便沉積物的圖像,找到了一種利用衛星來弄清楚企鵝飲食的新方法。另一項獨立的研究顯示,被迫依賴磷蝦作為其主要食物來源的幼年企鵝的成長發育不如那些以魚為食的企鵝。巖石是企鵝的聚集地,隨著時間的推移,企鵝的糞便堆積在這些巖石裸露的表面上,形成了色彩斑斕的地標。研究人員從企鵝群中取來糞便樣品,找到它們的光譜波長,然後將這種顏色與正在軌道運行的Landsat-7衛星拍攝的圖像相匹配。
  • NASA用衛星首次觀察到南印度洋颶風季形成過程
    NASA阿卡衛星上的中解析度成像光譜儀捕捉到12月5日8時18分在南印度洋發生的熱帶氣旋01S形象。在其中心可見強雷暴,因為強雷暴在周邊較低的雲上投下陰影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宇航局(NASA)利用阿卡衛星(Aqua)首次觀察到南印度洋颶風季形成過程,清晰地觀測到熱帶氣旋由弱變強,以及形成強雷暴並加強形成颶風的場景。  颶風是指強大而深厚的熱帶氣旋。
  • 蘆山地震成因考:為何又是龍門山脈?
    在地質專家看來,這樣的拉動至少在五年前就開始了——汶川地震使得「抽屜」的前端向東發生位移,進而導致兩邊的走滑斷層出現分離。攤開四川地質構造圖,可以看到宛如「抽屜」的松潘-甘孜地塊,其兩側被鮮水河斷裂以及崑崙山斷裂所「輔撐」,在它的背後則是青藏高原。
  • CT檢查的數據為連續橫斷面斷層圖像數據,利用計算機傳入pc客戶端
    數據傳輸過程中,PET發射掃描和所獲得的三維容積數據文件格式為*.V,而CT檢查的數據為連續橫斷面斷層圖像數據。可以利用計算機傳入pc客戶端。對於CT圖像需要進行三維重建,可以利用三線性內插法來獲取三維容積數據。在像素轉化時也可以採用三線性內插法將兩組檢查的三維容積數據轉化為同等像素大小的三維數組,在數據轉換中可以將兩組數據轉化為八位字節的數據。
  • 「地球陸地最低點」在南極
    #網際網路大事件#一項關於南極的最新研究可能改變地理教科書對「地球陸地最低點」的論述。12月17日消息,據報導,之前人們一直認為低於海平面400多米的死海海岸是暴露在外的陸地最低點,但來自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研究人員近期表示,他們發現南極洲東部登曼冰川覆蓋的峽谷深處才是地球上的陸地最低點,低於海平面3500米,這可能改變地理教科書對「地球陸地最低點」的論述。報導稱,陸地是指地表未被海洋淹沒的部分。
  • 海洋衛星「眼」中的渤海沿岸海冰
    據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劉建強介紹,從海洋一號C、D衛星海洋水色水溫掃描儀獲取的雲圖動畫中也可以看到雲的移動軌跡,夏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冬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這次寒潮天氣過程,西北風強勁,渤海以及黃海上空出現細胞狀雲系,形成雲街像瀑布一樣在移動。 從海洋一號C、D衛星海岸帶成像儀圖像產品更加直觀地看到寒潮過後,渤海沿岸冰情變化較大,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長。
  • 長十一首次海上應用性發射:陸地那麼大,為啥還要去海上?
    運載火箭發射的任務目標是將有效載荷可靠、安全、經濟地送入預定軌道,與常規在陸地進行運載火箭發射不同,海上發射運載火箭具有三大優勢。一是海上發射為火箭運載能力提高提供了可行條件。一般情況下,海上發射平臺可以在海上大範圍移動,理想的發射地點是靠近赤道附近的低緯度區域。
  • 百度衛星地圖上線 提供地圖、衛星、三維視圖
    這是繼增加部分城市的三維地圖後,百度地圖新增的衛星視圖瀏覽模式。用戶可以選擇使用「地圖」、「衛星」和「三維」(僅提供小部分城市)三種不同的視圖。圖:百度衛星地圖(速途網配圖)  據悉,通過新增的衛星視圖,用戶可以看到遙感衛星圖像,對原有地圖上無法涵蓋的地圖細節信息進行識別,當用戶將遙感地圖放到最大的時候,比例尺可以達到1:2000(1釐米的圖像對應真實物理長度的20米)。
  • 專家回應海口地震危險度全國第四排名
    專家回應海口地震危險度全國第四排名 2008年09月08日 00:33 來源:南海網 ,海南省地震局有關專家就公眾詢問較多、較為關注的一些地震相關問題,進行了一一解答,共歸結出十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