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霜「大頭娃娃」事件:「消」字號多少隱患待消

2021-01-13 人民日報

近日,有微博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的事件,一家長爆料稱,自己從市面上購買了一款疑似激素超標的抑菌霜,5個月大的孩子在使用後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的症狀。

一石激起千層浪。抑菌霜是否添加激素、涉事企業資質如何、到底還有多少無保障的幼兒產品在市面流通……時隔多日,圍繞涉事企業、測評機構、當事人以及監管部門的爭論仍不絕於耳。

記者近日前往涉事企業調查發現,雖然最終結論還未公布,但該事件折射的部分「消」字號母嬰產品「生存之道」,值得社會反思。

這是1月8日拍攝的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公司。 新華社記者魏培全攝

實際出貨數或不止1200瓶

「是否含有激素」成為當前各方爭執的焦點。此前,爆料者「老爸評測」曾分別從網店和實體店購買了涉事產品和另一款嬰兒面霜,均為「(閩)衛消證字」,送往檢測機構檢測,結果顯示均含有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脂)。

「『消』字號產品,簡單說是用來消毒衛生的用品,是不允許加入激素類藥物成分,氯倍他索丙酸脂是非常強效的糖皮質激素,帶來的副作用也相當大,長期超量使用會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兒科副主任艾斯說。

針對激素超標的質疑,記者第一時間探訪涉事企業「福建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這家約800平方的企業租用當地一工業園的三層,地點較為隱蔽,室內包括生產、淨化、包裝等車間。

「在沒用這款產品之前,當事人已經用了好幾款其他產品,說不準是不是其他產品的問題。至於激素成分超標,要看是否是權威機構檢測的結果。」現場,企業大股東胡永林解釋,他還拿出一張由某檢驗檢疫技術中心出具的樣品檢驗報告作為佐證,上面「氯倍他索丙酸脂」一欄顯示未檢出。

記者看到,該報告上聲明處寫著「本單位接受的委託送檢樣品,其代表性、真實性和準確性由委託方負責」,而該樣品委託機構正是該公司。

漳州市衛生監督所所長湯錦升介紹,涉事企業於2017年4月註冊成立,6月取得福建省衛健委審批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號,是一家生產、銷售衛生用品的企業。企業生產車間為30萬級淨化標準車間,符合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規範。

據了解,當地衛健部門已對現場查見的留樣樣品、產品包裝材料等進行取樣留置,目前正聯繫廈門海關綜合檢驗中心開展涉事產品激素含量檢測工作,對於流入市面的產品,正持續跟蹤下架召回進度,待寄回後同步進行檢測,相關信息將及時公開。

目前還有多少產品留在市面?漳州市衛健部門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場查看該企業生產清單和銷售清單發現,目前涉事的產品有兩個生產批次共1200瓶,都是訂單式發貨,銷往江蘇宿遷和連雲港。但有內部人士反映,廠家或有更多渠道,實際出貨數不止1200瓶。

涉事法人代表長期從事設計工作

儘管目前是否添加激素仍無定論,但這並非「消」字號母嬰市場首次曝出問題。遊走在政策邊緣,一方面享受著「低門檻」待遇,一方面誇大使用效果,利用巨大的利潤空間搶佔市場,形成「劣幣驅逐良幣」的態勢——某種程度上,涉事公司「歐艾」折射了「消」字號母嬰產品的生存之道。

審批備案環節,瞄準「低門檻」待遇。目前衛健部門反映該企業審批備案環節均無問題。但記者採訪了解到,該企業職工僅5人,法人代表此前長期從事設計工作。成立後前幾年,公司除了生產一點樣品外,一直在尋找代工廠拿貨,自己只負責包裝銷售,去年才開始自主生產,而生產的兩款產品均被曝出問題。

「一般面霜類產品有『消』字號和『妝』字號,前者由地方衛生部門審批,審批時間短,企業無須標出產品所有成分。而後者由國家藥監部門審批,審批時間長,同時需要標明所有成分和輔料,管理嚴格。」「老爸評測」說,在此背景下,不少資質較差的小微企業為了儘快上市,會選擇「投靠『消』字號」。

相關專家證實,「消」字號產品門檻較低,以涉事的抑菌霜為例,備案審批環節,國家規定的檢驗項目不包含該激素成分,這就給了一些企業可乘之機。同時,企業備案環節只需自行尋找認證機構、自行郵寄樣本,最終只將結果提供給地方衛健部門,而衛健部門無須到現場查驗,不排除有的企業利用假樣本矇混過關。

廣告宣傳環節,一手隱瞞、一手誇大。記者查看涉事產品說明書,發現上面未標明激素,還寫著「可用於日常護理」,疑似誘導消費者長期使用。針對企業提供的樣品檢驗報告,內部人士提示,由於企業可自行送檢樣品給認證機構,許多企業還會送出一些無激素的樣品,換一紙「無激素的報告」,並在宣傳時使用,進一步誤導消費者。

據媒體報導和部分購買者截圖,涉事企業官方微信公號上曾多次宣傳該款嬰兒霜可祛紅止癢、修護受損皮膚,是嬰童皮膚問題修護、日常護理必入款。而根據國家規定,「消」字號產品不得宣傳具備治療效果。

「擦邊球」形式誇大宣傳是不少此類產品的慣用手法。「現實中往往有消費者被此類宣傳中所謂的『療效』蠱惑,私下購買產品,不僅可能對人身安全造成傷害,而且維權也往往比較困難。」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說。

銷售環節,通過高額利潤誘惑搶佔市場。記者曾在廠家文件櫃中發現一份出庫單,涉事的25g抑菌霜的出庫價為4元,但市場價為80元左右,中間存在70多元的利潤空間,而某知名品牌的25g抑菌霜則只要30元左右。據行業有關人士透露,一些違規的「消」字號產品成本僅3元左右,卻賣到三百元的「天價」。

「老爸評測」說,由於添加激素後見效快,部分「消」字號敢於採取高定價策略,這給線下母嬰店留下大量利潤空間,正因此,這些資質不高的品牌能在線下迅速搶佔市場,「我們去了連雲港六家母嬰店,這些產品都擺在貨櫃顯眼位置,說起孩子的症狀,店員都極力推薦這款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消」字號產品包裝和廣告不得宣傳治療效果,但母嬰店的口頭推銷實際上彌補了這一缺陷。

嚴格適用類型,提高準入門檻

受訪專家、醫生和內部人士認為,針對該事件折射的「消」字號母嬰市場種種亂象,一方面應儘快查清真相,另一方面,需要提高市場準入門檻,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確保相關產品的安全性。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應進一步嚴格「消」字號產品的適用類型,考慮將幼兒抑菌霜等產品納入市場監管部門統一審批和監管,提高準入門檻。否則長此以往,面臨高強度監管的「妝」字號等產品反而喪失市場競爭力。同時,築牢事中事後監管防線,出臺統一政策,確保屬地衛健部門對各家企業能做到一定程度的定期抽檢,並將各類激素指標納入檢驗檢測範圍。

陳音江表示,杜絕此類違規問題,關鍵還是要對症下藥。商家之所以虛假宣傳和非法添加違禁成分,目的就是為了牟取更多非法利益。所以,一旦查清商家確實存在違法行為,不僅要使其承擔相應的民事賠償責任,而且要依法對其進行行政罰款、停業整頓、吊銷執照等處罰,讓違法者得不償失。

艾斯建議,嬰幼兒得了溼疹等皮膚病後,應當到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用藥。「激素類的藥物確實可以治療皮膚病,但前提是在醫生的指導下去使用,患者去母嬰店購買護膚霜等產品的時候,也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了解產品所含的成分,去選擇合適的產品。」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相關焦點

  • 媒體評論:「大頭娃娃」背後,「消」字號護膚品隱患當「消」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大頭娃娃」背後,「消」字號護膚品隱患當「消」□濯華(媒體人)涉嬰幼兒產品茲事體大,容不得任何不良廠家鑽規則的漏洞,傷害兒童健康。針對嬰兒用益芙靈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的調查仍在繼續。
  • 嬰兒霜"大頭娃娃"事件追蹤:"消"字號多少隱患待消
    近日,有微博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的事件,一家長爆料稱,自己從市面上購買了一款疑似激素超標的抑菌霜,5個月大的孩子在使用後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的症狀。  一石激起千層浪。抑菌霜是否添加激素、涉事企業資質如何、到底還有多少無保障的幼兒產品在市面流通……時隔多日,圍繞涉事企業、測評機構、當事人以及監管部門的爭論仍不絕於耳。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近日前往涉事企業調查發現,雖然最終結論還未公布,但該事件折射的部分「消」字號母嬰產品「生存之道」,值得社會反思。  實際出貨數或不止1200瓶  「是否含有激素」成為當前各方爭執的焦點。
  • 「大頭娃娃」事件,暴露「消」字號護膚品生產與監管漏洞
    「大頭娃娃」事件,暴露「消」字號護膚品生產與監管漏洞然而,「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所謂的「神藥」其實違規添加了激素,卻披著「消」字號的外衣,在市場上大行其道;這些「神藥」未經藥品監管部門審批,未經臨床驗證,安全隱患很大。(1月10日澎湃新聞)看著照片上的「大頭娃娃」,委實讓人有些於心不忍,孩子還那麼小,面部便那麼腫大,這是怎樣的一種境況?1月7日,微博測評博主「老爸評測」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
  • 「大頭娃娃」事件暴露「消」字號護膚品安全隱患
    「大頭娃娃」事件暴露「消」字號護膚品安全隱患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張璇、吳劍鋒、唐弢日前,一位微博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嬰兒護膚品引發「大頭娃娃」的事件,引發網友熱議。為了不使用激素藥品,不少新手爸媽喜歡購買號稱無激素的護膚「神藥」。
  • 「大頭娃娃」事件暴露「消」字號護膚品安全隱患
    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日前,一位微博博主曝光了一起疑似嬰兒護膚品引發「大頭娃娃」的事件,引發網友熱議。為了不使用激素藥品,不少新手爸媽喜歡購買號稱無激素的護膚「神藥」。然而,「新華視點」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所謂的「神藥」其實違規添加了激素,卻披著「消」字號的外衣,在市場上大行其道;這些「神藥」未經藥品監管部門審批,未經臨床驗證,安全隱患很大。1 「大頭娃娃」事件曝光不少「消」字號護膚品含激素1月7日,微博測評博主「老爸評測」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
  • 「大頭娃娃」事件涉事面霜實為「消」字號產品 專家:嚴重損害消費...
    最近,一名5個月大的嬰兒「柚子」,疑因使用了一款名為「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出現了臉部腫大的現象,並伴有發育遲緩、多毛等症狀。1月9日,福建漳州市衛健部門通報稱,涉及近日網傳「大頭娃娃」事件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開心森林」兩款產品共1200瓶,分別銷往江蘇宿遷和連雲港,目前正召回檢測。1月11日下午,福建省漳州市外調組抵達連雲港,與連雲港市衛健委互相通報最新掌握的情況。
  • 新華社三問監管部門:大頭娃娃事件後「消」字號護膚品如何管
    新華社三問監管部門:大頭娃娃事件後「消」字號護膚品如何管 @新華視點 2021-01-14 20:41 視頻來源:新華視點(02:15)@新華視點 1月14日消息,「大頭娃娃
  • 叮咚快評|呼喚「大頭娃娃」嬰兒霜的真相
    據視頻發布者稱,該嬰兒曾使用過歐艾嬰童健康護理用品有限公司取得「(閩)衛消證字」的嬰兒霜「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經檢驗,該產品含有30多mg/kg的激素(氯倍他索丙酸酯)。涉事企業回應稱產品送檢合格,該嬰兒僅使用該產品10天。目前,漳州市衛健委聯合市監局介入調查,已責令召回涉事產品、通知經銷商作下架處理。嬰兒的症狀與使用嬰兒霜有無直接關聯?檢驗結果到底是怎樣的?
  • 別讓孩子變成「大頭娃娃」,這款「嬰兒霜」趕緊扔了吧!
    提起「大頭娃娃」,不知道大家是否還有印象?2003年,安徽阜陽100多名嬰兒陸續患上一種怪病,臉大如盤,四肢短小。媒體介入調查後,「空殼奶粉害人」事件引起了廣泛關注。2005年,株洲市發現了一名因食用劣質奶粉,而導致的「大頭娃娃」。
  • 嬰兒霜所致「大頭娃娃」事件帶給父母的三點警醒,別不當回事
    一、事件:漂亮女寶寶變成大頭娃娃一個很正常的女寶寶,家人發現她的臉上開始長又黑又長的汗毛,慢慢地全身都開始長,身體也越來越胖。家人帶寶寶去醫院檢查,並沒有檢查出什麼毛病。因為孩子只吃母乳,家人懷疑是媽媽的母乳有問題。可是,媽媽去醫院檢查,身體和母乳都沒有任何問題。
  • 官方通報「大頭娃娃」抑菌霜事件:產品含激素,線索移送警方!嬰兒...
    日前,一起疑似嬰兒護膚品引發「大頭娃娃」的事件受到關注。圖片來源:央視新聞本月8日,一位網絡測評博主發布了一段視頻,內容顯示,一名嬰兒家長因給孩子塗抹一款抑菌霜,導致孩子出現多毛、臉腫脹發胖的問題。隨後該博主將這款抑菌霜及同廠家的另一款嬰兒霜送專業機構檢測,結果顯示均含有激素。當地衛健部門介入調查後,責令涉事企業停產。
  • 嬰兒霜「大頭娃娃」事件最新通報:產品含激素,線索移送警方
    嬰兒霜「大頭娃娃」事件最新通報:產品含激素,線索移送警方 2021-01-17 09: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女嬰使用嬰兒霜後變大頭娃娃,罪魁禍首是激素!嬰兒霜該怎麼選?醫生...
    近日,B站博主曝光了一起大頭娃娃事件。一位家長從市面上購買某品牌的護膚霜給五個月大的孩子使用後出現「大頭娃娃」」現象。出現了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表現。該博主稱,福建漳州一位5月齡寶寶在兩個月時間裡,不僅頭部面部變得腫大,全身發胖,還長了又黑又密又長的汗毛。
  • 皮膚科專家談「大臉娃娃」事件:「消」字號產品存在監管盲區
    web browser that supports HTML5 video 皮膚科專家談「大臉娃娃
  • 嬰兒疑因塗抑菌霜變「大頭娃娃」背後:有妝字號當藥品賣
    大頭娃背後抑菌霜亂象:有妝字號當藥品賣,違規加激素非個案福建漳州嬰兒疑因塗抹抑菌霜變「大頭娃娃」一事,持續引發網絡關注。1月8日,漳州市衛健委通報介入調查,正聯繫權威檢測機構檢測,同時責令企業下架和召回涉事產品。當天,涉事「歐艾嬰童」負責人回應媒體,稱「產品經過檢測,不存在問題。」
  • 官方回應「大頭娃娃」抑菌霜事件,女嬰父親發聲→
    昨天(11日),這款「抑菌霜」產地福建漳州的相關部門派工作組到江蘇連雲港市贛榆區探望女嬰的家庭,並與當地衛健委等部門一起展開調查。大多數消費者應該和我一樣,不是說賠多少錢可以解決,寶寶的健康是錢買不來的。該名嬰兒用完抑菌霜的前後對比漳州方面已召回涉事企業產品129盒部分產品已送交檢測機構,正在等待結果贛榆區宣傳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中國之聲,目前女嬰面部的腫大症狀有所緩解,但懷疑因為激素導致的毛髮現象仍然存在。
  • 5月女嬰疑使用抑菌霜後變「大頭娃娃」,激素超標問題屢禁不止
    作者:時代財經 趙鵬宇 張靜 編輯:賈紅輝1月8日,經過一天發酵之後,「嬰兒疑似抹了抑菌霜,變成大頭娃娃」的視頻衝上了微博熱搜。微博博主@老爸評測-魏老爸1月7日發布了一條產品測評視頻,稱一位「大頭寶寶」家長向其求助,自家5月大的孩子用了「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出現了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現象。
  • 大頭娃娃事件後,如何選擇安全的母嬰護膚品?
    大頭娃娃事件後,如何選擇安全的母嬰護膚品?2021-01-15 18:42:46出處:PCbaby作者:佚名  最近,一名五月大的女嬰因長期塗抹某品牌的抑菌霜而身體產生了異樣,許多聽聞這則新聞的媽媽們不免感到震驚、憤怒和擔憂。
  • 決不允許嬰兒產品變成坑害嬰兒的陷阱
    近日,微博測評博主「老爸評測」曝光了一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視頻顯示,5個月大的「柚子寶寶」,在使用「噯嬰樹」品牌的「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後,出現「大頭娃娃」症狀。醫生建議停用嬰兒霜後,孩子症狀出現好轉。此事引發網友強烈關注。   5個月大的孩子出現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等「大頭娃娃」現象,讓人看了格外心疼與氣憤。
  • 中青網評:亟待起底「大頭娃娃」背後的消字號江湖
    連日來,5個月大嬰兒被曝使用抑菌霜後成「大頭娃娃」事件引發多方關注。  1月10日,歐艾健康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女嬰使用公司產品僅10天,懷疑家長利用短視頻網站進行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