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裡為何將老虎叫做「大蟲」?這是一種尊稱

2021-01-08 勇哥讀史

近日閒著無事,重溫《水滸傳》。《水滸傳》不愧是經典名著,每次重溫都能有新發現。

在第二十三回《橫海郡柴進留賓,景陽岡武松打虎》中,描寫了武松打虎的故事。武松在「三碗不過崗」酒家吃飽喝足後,打算要過景陽岡。這時候酒家老闆攔住他,說:「如今前面景陽岡上有隻吊睛白額大蟲,晚了出來傷人,壞了三二十條大漢性命……不如就我此間歇了,等明日慢慢湊的三二十人,一齊好過岡子。」

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氏,這條景陽岡上,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見說有大蟲?你休說這般鳥話來嚇我。便有大蟲,我也不怕!」

他們話裡所提到的「大蟲」,指的是武松打虎的另一個主角——老虎。《水滸傳》裡為何將老虎叫做「大蟲」呢?

將老虎叫做「大蟲」,不是《水滸傳》的發明。事實上,早在晉朝時期,就有這種說法了。

東晉史學家幹寶搜索整理過一本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搜神記》。書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扶南王範尋養虎於山,有犯罪者,投於虎,不噬,乃宥之。故山名大蟲,亦名大靈。」這是說,扶南國王範尋在山中養了老虎,有犯罪的人,投給老虎。如果虎不咬,便赦免那人的罪行。所以那山名叫大蟲山,也名大靈山。

原來,古人將一切動物都稱為「蟲」。就如清朝著名學者郝懿行對《爾雅·釋蟲》一章的注釋那樣:「或行或飛,或毛或蠃,或介或鱗,以蟲為象。」不管是行走的動物,飛翔的動物,還是長毛的動物,不長毛的動物,以及長著甲殼的動物,長著鱗片的動物,都是蟲。

同時,古人還將所有的蟲都進行了分類:獸為毛蟲,禽為羽蟲,龜為介蟲,魚為鱗蟲,人為倮蟲。你看,連人都是蟲的一類。還真是眾生平等呢!

《大戴禮記·曾子天園》進而指出:「毛蟲之精者曰麟,羽蟲之精者曰鳳,介蟲之精者曰龜,鱗蟲之精者曰龍,倮蟲之精者曰聖人。」鱗、鳳、龜、龍分別是毛、羽、介、鱗4種蟲類的精粹,而人類的精粹就是聖人。

在古人的眼裡,老虎是毛蟲的一類,是獸中之王。之所以叫「大蟲」,是因為古人以「大」為敬詞,將老虎叫做「大蟲」,實有尊敬之意。

古人又將五蟲的首領與五行方位相配,西方之神為白虎,東方之神為青龍。周星馳喜劇電影《唐伯虎點秋香》裡師爺念了一句臺詞「我左青龍右白虎」,在觀眾腦海裡留下很深的影響。那麼為什麼左邊是青龍,右邊是白虎呢?很簡單,左邊是東方,右邊是西方,這就意味著他處於坐北朝南的姿態,那是唯我獨尊啊。

既然老虎是獸中之王,代表著勇猛強悍,那麼古人又給一些勇猛之士取了綽號為「大蟲」。五代十國名將李瓊、北宋名將姚內斌等人,都得到了「大蟲」的綽號。《水滸傳》中梁山好漢之一、排名第八十四位的薛永,綽號「病大蟲」,這並不是說薛永體弱多病,而是說他跟老虎一樣厲害。

在《水滸傳》中還有一個「大蟲」,即「母大蟲」顧大嫂。顧大嫂「眉粗眼大,胖面肥腰。插一頭異樣釵環,露兩臂時興釧鐲」,從外貌上看就很兇悍,不是尋常女子。

事實上也是如此,顧大嫂性情彪悍,頗有武藝,遇事很有主見,並參與策劃實施了丈夫孫新、妻弟孫立、孫立妻弟樂和等人投奔梁山一事。

現代人將性格彪悍的女子稱為「母老虎」,是否從「母大蟲」的綽號引申而來呢,就不得而知了。

【參考資料:《水滸傳》《爾雅·釋蟲》《搜神記》《大戴禮記·曾子天園》等】

相關焦點

  • 水滸裡老虎為何叫大蟲,與這個人的關係很大
    (燦爛海灘原創作品,嚴禁轉載)在《水滸傳》中,老虎出現的次數不少。既有武松打虎,又有李逵殺四虎,還有解珍解寶射虎。不僅如此,梁山好漢當中以虎為綽號的也有不少,合計有十一位之多。細心的讀者也許會注意到,在小說當中對老虎的稱呼除了虎之外,還稱之為「大蟲」,例如梁山以虎為綽號的十一位好漢當中,病大蟲薛永和母大蟲顧大嫂便是如此。大蟲既是老虎,這點大家都知道,但《水滸傳》中為何會將老虎又成為大蟲呢?有人認為這是因避諱而成的。因為按照《新唐書高祖紀》的記載,唐高祖李淵的祖父叫做李虎。唐朝建立後,李淵追諡李虎為景皇帝,廟號太祖。從此,虎便改用大蟲代替。
  • 在古代,人們為何將百獸之王老虎稱為大蟲?老虎:當年真是憋屈
    在古代,人們為何將百獸之王老虎稱為大蟲?老虎:當年真是憋屈老虎是一種天性兇狠,身體敏捷的動物,真正野外成長的老虎,絕對不是我們在動物園看到的那樣無精打採的樣子。因此人們又將老虎稱為百獸之王,或者是森林之王。
  • 「原創」老虎為何被叫做「大蟲」(軼聞趣事)
    文/孫瑋 古典名著《水滸傳》中武松景陽岡打虎的英雄壯舉,被施耐庵描寫得有聲有色、情節生動。因此,即就是時代發展到了今天,武松仍然可以說是家喻戶曉、路人皆知的大英雄。然而,在這個故事中為什麼把老虎叫做「大蟲」可能就鮮為人知了。
  • 古代為什麼把老虎被稱為大蟲,原來竟和唐朝有關
    我們今天要講的這個故事,關於老虎,關於大蟲,也關於唐朝。相信大家對四大名著肯定頗有耳聞吧,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更是不知道被翻拍了多少遍,其中像魯提轄拳打鎮關西,武松打虎三碗不過崗等等,都是我們記憶裡另一個角落,深刻具體,耐人尋味。而小編今天要著重點出的,正是武松打虎的情節。不知道各位《水滸傳》原著黨的夥伴有沒有想過,為什麼書裡的老虎,卻是被寫作大蟲呢?
  • 老虎在古代為什麼被稱為「大蟲」?
    在書中武松喝了18碗酒,就上了景陽岡,店家道∶「如今前面景陽岡上有隻吊睛白額大蟲,天晚了出來傷人,已經傷了三二十條路人性命。官府限期叫獵戶去捉。『』武松聽了,笑道∶「我是清河縣人,這條景陽岡少也走過了一二十遭,幾時聽說有大蟲!」,轉身就上了岡,後來果然就遇到了一隻吊睛白額虎。在這裡我們可以發現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書中為什麼將老虎說為是大蟲?威風凜凜的老虎怎麼就和蟲子聯繫到一起了?
  • 古代稱老虎為大蟲,蛇為長蟲,魚的稱呼你知道嗎?
    說到老虎,給人的印象就是兇猛,獸中之王。不過你知道人們在古代怎麼稱呼老虎嗎?說出來可能你也覺得有些詫異,古人稱呼老虎為「大蟲」。這樣的稱呼緣起於唐朝,因為唐高祖李淵的爺爺叫李虎,所以唐朝避諱老虎這種叫法,只好改叫大蟲。
  • 為什麼老虎在古代被稱為「大蟲」,學者道出實情,看完長知識了
    例如老虎、獅子、豹子之類的生物,都讓草原上以及森林的動物非常忌憚,可見這些肉食類動物在大自然中的影響力,是有多麼龐大了。說到老虎,相信小夥伴們都不陌生。老虎雖然毛茸茸的,看起來非常「可愛」,但是作為森林之王的它,卻有著無比兇猛的爪子與牙齒,讓不少動物聞風喪膽。不過讓人疑惑的是,就是這樣一隻兇猛的動物,為何在古代卻被稱之為「大蟲」呢?
  • 三次打虎、六虎斃命,水滸傳中六隻老虎的不同死法
    武松放了手來,松樹邊尋那打折的哨棒,拿在手裡;只怕大蟲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眼見氣都沒了,方才丟了棒,尋思道:「我就地拖得這死大蟲下岡子去?……」就血泊裡雙手來提時,那裡提得動。原來使盡了氣力,手腳都蘇軟了。《水滸傳》第二十二回就這樣武松徒手打死了水滸中第一隻老虎,並且成為了打虎英雄,也算是為民除害!二、第二個出場的是李逵,打死了一窩老虎,包括兩隻幼虎和兩隻成年老虎。
  • 古人為什麼稱老虎為「大蟲」?原來人也是「蟲」
    往前查「狼蟲虎豹」出處,原來是明朝《對玉梳》中所出,「轉過這山坡,一簇榆林,黑洞洞的,不知裡面藏著什麼狼蟲虎豹」。不要輕易下結論噢,明朝以前的「蟲」字很有講究的。元末明初出了一本小說叫《水滸傳》,在書中武松打虎、李逵打虎時,都明確地把老虎叫大蟲。而明朝的另一本小說《西遊記》,把天下生靈以蟲分類。
  • 為什麼老虎在古代被稱為「大蟲「?學者們講了真話
    說到老虎,我相信小夥伴們並不陌生。雖然老虎多毛,看起來非常「可愛」,但與森林之王一樣,卻有著極其兇猛的爪子和牙齒,這讓許多動物感到害怕。然而人們想知道為什麼這麼兇猛的動物在古代被稱為「大蟲」?對於這個問題,學者們也都是慢慢講真話,讀後感長。「昆蟲」一詞在現代可能是一個貶義詞,畢竟昆蟲的戰鬥力一般不是特別強。然而在古代,情況恰恰相反,古人用「蟲」作為所有動物的總稱。
  • 《水滸傳》:好漢們綽號的另一種解釋,讓人大開眼界。
    黑旋風李逵水滸傳中混江龍李俊的名氣也相當大,很多書籍將混江龍解讀為李俊的水中功夫了得,像龍在水中一樣遊刃有餘,其實不然在宋朝的時候混江龍可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一種刷蕩沙泥的治河工具。船火張橫在來看下水滸傳中朱貴的綽號,「旱地忽律」這到底是什麼意思,有人認為朱貴可能有少數民族的血統,其實這忽律不是指民族而是指兩種猛獸,一種是鱷魚漢地忽律就是指陸地上的鱷魚,另外一種指的是有劇毒蜥蜴因為這種蜥蜴喜歡吃烏龜
  • 為何突然停滯了?
    那山岡裡就躥出一隻吊青白額大蟲來。那大蟲一聲狂吼,震得那山岡也動。大蟲一夜不曾尋著人,正是饑渴難耐之際,卻見到一個人大剌剌走上岡子來,正中他意。那吊青白額大蟲就一撲,武松連忙後退,那大蟲正撲在他的面前。——《水滸傳》 水滸傳中有幾處描寫老虎的情節,武松景陽岡打虎這一段可以說是家喻戶曉,這一段所描寫的老虎經過考證,就是中國所獨有的華南虎。
  • 《水滸傳》老百姓為什麼會更害怕地痞流氓牛二?
    大蟲來也!」楊志道:「好作怪!這等一片錦城池,卻那得大蟲來!」當下立住腳看時,只見遠遠地黑凜凜一大漢,吃得半醉,一步一攧撞將來。原來這人是京師有名的破落戶潑皮,叫做沒毛大蟲牛二,專在街上撒潑、行兇、撞鬧,連為幾頭官司,開封府也治他不下,以此滿城人見那廝來都躲了。——《水滸傳》在《水滸傳》中,楊志式楊家將後人,是宋朝的殿司府制使(武官)。
  • 武松打死一隻老虎被稱英雄,這個人連殺4隻,卻被罵了幾百年
    水滸傳裡其實除了武松之外還有一個打虎英雄,並且奇怪的是武松打死一隻老虎被稱英雄,這個人連殺4隻,卻被罵了幾百年。這個人是誰呢?就是黑旋風李逵。說起李逵,可能很多人都會想起他是宋江身邊的小跟班,宋江讓幹什麼就幹什麼,臉黑,還矮一點都沒有英雄氣概,所以很多人都會忽略這個哥們也曾經打過老虎的事實,李逵不止打過老虎,他連打四隻,水滸傳裡,就數他殺的老虎最多,但是也就他被罵的最慘,梁山那麼多好漢看得起他,願意跟他做朋友的卻只有宋江一個
  • 「旱地忽律」「活閃婆」「病大蟲」,這些綽號究竟是什麼意思?
    看過小說《水滸傳》的朋友,對梁山好漢都有很深的印象。每一位好漢性格各異,各有所長,愛憎分明。最有趣的,就是每一位好漢都有一個綽號。在江湖混,沒有個綽號都不好意思跟別人打招呼。《水滸傳》裡這些綽號,有些看字就知道什麼意思,但有一些你左看右看,還是不知道什麼情況?今天我們借著梁山好漢,來講講綽號背後的含義。
  • 徒手真的能打死老虎嗎?還原武松打虎的真實細節
    當然了,這只是水滸傳中的故事情節,我在這裡就事論事,按照施耐庵在書中的設定,來說一說這件事情。武松能夠打死老虎,必須滿足兩個條件:力氣與速度,二者缺一不可,否則結局就是虎吃武鬆了。我們先來看看武松的力氣。
  • 《水滸傳》中王婆為何罵潘金蓮是「咬蟲」?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水滸傳》裡,王婆罵潘金蓮為「咬蟲」,唐牛兒罵閻婆為「老咬蟲」,到底什麼是「咬蟲」呢?有人說,咬蟲就是母老虎的意思,因為蟲在《水滸傳》裡就是老虎,武松打虎也可叫作武松打大蟲。可聯繫當時語境,這樣解釋似乎不妥。
  • 水滸傳中有病大蟲、病尉遲、病關索,其中病字的含義是什麼?
    水滸傳中有病大蟲、病尉遲、病關索,其中病字的含義是什麼?水滸傳這部經典名著不少人都看過,裡面講述了108位英雄好漢共赴梁山的故事,描述了官場的狡詐,兄弟之間的共患難,還有兒女情長,但要說裡面最有特色的一定是這108位人物的稱號,像是黑旋風李逵、豹子頭林衝等等。
  • 水滸傳:沒毛大蟲牛二罪不至死,為何被青面獸楊志連捅兩刀?
    《水滸傳》中的牛二的外號叫做「沒毛大蟲」,是京師中有名的破落戶潑皮,「大蟲」就是老虎的意思,從他的外號上面可見其兇名在外,他所幹的事情就是在街上撒潑行兇撞鬧,最擅長的就是找茬,甚至是開封府也治不了他。楊志的外號叫做「青面獸」,從名字上來看比牛二的「沒毛大蟲」要高級一些,但是也不是善茬,如果不是失陷了花石綱,如果不是遭遇梁山泊,不肯落草,如果不是要做一個清白之人,也不會落到流落街頭,需要變賣祖傳寶刀的地步。楊志鬱郁不得志,在大街上遊蕩賣刀,心情本來就不是很好,偏偏遇上了潑皮無賴牛二巡視自己的地盤,順便做一做坑蒙拐騙的」買賣「。
  • 為何羅德曼的外號叫做「大蟲」?
    但是有的人卻並不是因為自己的技戰術特點而收穫的外號,比如說羅德曼的外號,被人們稱之為大蟲,可能剛開始的時候人們會認為羅德曼作為一個防守悍將,他可以像大蟲子一樣纏住別人,但是沒有想到羅德曼之所以會得到這樣一個外號,並不是因為他的防守特點,而是因為這個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