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又聽說家長們遇了育兒路上的一個大BOOS——尿床……
於是在和眾多父母聊到尿床這件事,發現很多父母都遇到過此類問題,一度焦頭爛額,處於崩潰邊緣:
「昨天曬得被子還沒幹,今天又尿了一大片」
「兩個小時前剛換下尿溼的睡衣,馬上又得換」
「像鬧鐘一樣定點12點,2點,4點,6點叫娃起床,卻事倍功半」
特別理解每一位出現這種問題的父母。咱先別忙感慨自己睡不好,娃不乖,尿不斷。咱先來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分析下尿床原因!
一般來說,孩子在2歲之前,由於神經系統沒有發育完全,大腦不能控制排尿行為,加上膀胱括約肌沒有發育好,排尿的良好習慣尚未養成,所以偶爾會出現尿床的情況。
絕大多數孩子到了3歲時就會養成排尿習慣,能自己控制小便,可還是會不斷出現尿床的現象。不過,大多數3-4歲的孩子尿床並不是疾病,而是一種機能問題。父母應先找到孩子尿床的原因,然後採取有針對性性的相應措施對孩子加以鍛鍊與鼓勵。
醫學上把5歲以上孩子每周尿床超過2次,並持續超過3個月的情況,判定為「兒童遺尿症」。關於孩子的尿床主要有幾個因素?
1.遺傳因素
這裡要特別說下,請父母們在看到床上一大片地圖的時候,先別忙著憤怒崩潰,感慨萬千。先想一下,自己小的時候是否有愛尿床的經歷。
因為醫學證明有些孩子尿床主要是遺傳因素,如果孩子的父母雙方或者單方曾經習慣性尿床,那麼他們的孩子愛尿床的概率則會達到77%。小智伴相信這個數字很多父母看到後都會心領神會的該收嘴收嘴,該洗洗,該睡睡了吧。
2.某些疾病引起
引起孩子尿床的疾病大致有饒蟲症(蟲體對尿道口的刺激)、尿道口局部炎症、尿路感染、膀胱容積過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遺尿只佔很小的比例。
一般多發生在7歲以上的兒童,這類兒童本身就無法自行控制生理上的問題,在心裡上也就需要更多的支撐,所以家長在這個時候如果再過分言語刺激,會給孩子在心裡上造成一定的創傷。建議家長們一定要控制自己,儘早諮詢兒童醫生。
3.心理因素
孩子入睡前玩的太累或者興奮過度、白天曾受到了驚嚇或與他人發生或爭執、父母吵架等均可導致孩子尿床。
另外,有些孩子在幼年時期沒有養成自己控制排尿的習慣,一旦尿床就遭到父母的責罵,精神上總是處於緊張狀態,從而使症狀不但不減輕,反而加重。這種情況就和我們上面提到的悠悠家長遇到的問題很相似。
3.父母照顧不周
由於父母沒有給孩子及時的進行引導與訓練,在孩子夜間有意識的時候,仍然長期使用尿不溼,覺得他好我也好,萬事大吉。導致孩子對排尿行為失去敏感反應。另外,孩子的內褲太緊、局部沒有清洗尿漬刺激、睡前喝水過多、氣候突然驟變等,也是引起孩子尿床的原因。
有統計資料表明,我國約16%的5歲兒童和10%的7歲兒童患有遺尿症。雖然遺尿症兒童每年的自我緩解率為10%-15%,但不能緩解的患兒其遺尿嚴重性會隨年齡增加而加重,還有2%-3%的患兒會持續到成人甚至終身,患兒中以男孩較多。
國際衛生組織跟蹤調查指出,尿床會嚴重危害兒童健康成長。長期尿床會直接導致兒童害羞,缺乏自信心、處事能力差、恐懼集體生活,許多孩子出現偏執、自卑等心理障礙。對於5-16歲兒童來說,尿床絕對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僅次於父母離婚和吵架的第三大創傷性事件。
大部分家長都對尿床存在一定的認知誤區,認為這是一種隨著年齡增長會自愈的疾病,而不去尋找治療;或者「病急亂投醫」,患兒無法得到正規的診療。其實這是一個常見的疾病症狀,是很快可以得到改善治癒的。
1.睡前預防
如果孩子平時尿次比較頻繁,不能堅持睡一整晚,就要做一些預防工作,這樣才不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現代醫學證明,健康人之所以在長時間睡眠情況下不會尿床,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人在睡眠時會產生大量的血管升壓素,對泌尿器官製造尿液的多少起控制作用。所以,一個晚上叫醒孩子1-2次即可,否則會打亂睡眠規律,導致血管升壓素分泌紊亂,出現尿床問題。
另外,睡前切記不要讓孩子大量飲水,也不要餵食大量水果,晚餐吃得儘量清淡;有睡前喝奶習慣的孩子,也應儘量改變並督促孩子在睡前小便,不要憋尿睡覺。如果趕上哪一天孩子出去太累了,父母儘量能為孩子鋪上純棉的隔尿墊,當出現尿床行為時就更換隔尿墊即可。
2.不要施加壓力
尿床後,孩子也會覺得不舒服,也會覺得害羞。特別是男孩,表面看上去可能並不在意,其實心裡上更容易產生自卑心裡。
此時父母越是斥責、教訓、抱怨孩子,孩子就會越有壓力,越容易尿床。所以,對於孩子尿床的事情,父母不要過多說什麼,其實在孩子心裡上面已經有「我尿床了!」這樣的概念了,最好不要再講出來。要知道孩子尿床是「身不由己」的事情。應當以親切的態度給予孩子更多安慰與鼓勵,幫助他們梳理解決尿床的信心。
3.從小培養排尿習慣
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積極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排尿習慣。每個孩子的排尿功能都有一定的個體差異,所以對於排尿訓練的時間不應扣的太死,不過還是有一定的規律可循的。
0-2歲:之前我們提到過由於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大腦,神經,肌肉尚未發育成熟,所以不適宜過早對孩子進行排尿訓練。
2-3歲:2歲以上的孩子已經有意識自己有無尿意,並且從語言發展來說可以提醒家長「我要尿尿」了。此時在孩子有意識的情況下,可以採取白天拿掉尿不溼進行排尿訓練。家長可以準備一個符合兒童年齡的便盆,可以告訴孩子:「你已經長大了,像爸爸媽媽一樣,有一個屬於你自己的馬桶,而且是專用馬桶」。大多數孩子這個時候,夜晚還是要用尿不溼來保證孩子的睡眠,儘量不要過早進行夜晚叫醒訓練。
3-5歲:白天主動,夜晚被動排尿過程。一般來說,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白天都能控制排尿,夜間會有敏感反應,但尚不能完全掌控。這個時候夜間摘掉尿不溼,就需要父母根據孩子規律,在特定時間/孩子做出一些反應的時候叫醒孩子排尿。但叫醒孩子的次數我們也在之前提到過不要頻繁不然會起到反效果,因為孩子的膀胱容量得不到擴大就不能形成刺激,從而導致尿床。
這個時期的孩子很適合利用讀繪本、遊戲力等方式讓孩子在愉悅中掌握技能。 《尿床了》《尿床大神》《哎呀尿床了》《湯姆尿床了》等繪本都是以尿床為主題,詼諧生動的故事,可能比你給孩子講一堆大道理更容易接受。
5歲以上:5歲多的孩子基本可以自己獨立上廁所了,自己脫褲子,提褲子和擦屁股。所以父母要放開手讓孩子自己訓練上廁所的過程,即使孩子做的不夠好,父母也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完成。5歲以上的孩子已經融入自己的小社會了,如果孩子在5歲之後還是會尿床,父母應該避免在他的同學和老師面前提他尿床的事,哪怕以開玩笑的方式也不要。更不要因為尿床而羞辱孩子,讓孩子產生負面心理。
一來是保護孩子的面子,二來如果給孩子貼上「尿床」的標籤,想要撕下來就更難了。要具體根據我們之前提到的一些影響尿床的因素,需要家長對症下藥,耐心的給予孩子幫助。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喜歡幫助大人做家務,如果尿溼褲子,可以嘗試教給他們自己照顧自己,學會清洗尿溼的衣服。這麼做可以間接的讓孩子感受到如果我尿溼褲子,大人是要付出辛勞來幫我清洗衣物的。但切記態度要平和不要以懲罰的形式來做這件事。
希望父母能夠坦然平靜的面對孩子尿床這件事,給予足夠尊重和重視。別讓尿床傷了孩子,也傷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