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詩豪
雲南昭通市威信縣公安局、住建局、農業農村局和市場監督管理局等4部門13日聯合發布《關於威信縣文明養犬、禁止遛狗的通告》稱,規定市民必須對所養犬只實行栓養或圈養,如不按要求進行栓養或圈養的,一旦發現,第一次、第二次給予警告和罰款,第三次聯繫公安機關予以捕殺。(11月17日 騰訊網)
近年來,「史上最嚴禁狗令」層出不窮,每當類似新聞出現,總會在網絡上引發「該禁狗令是否合理」的大討論,但討論的結果往往是不了了之。合理的禁狗令是否落實,不合理的禁狗令是否整改,總是沒有確切的消息,至於養狗者與非養狗者之間的矛盾則更加談不上解決。
禁狗令的出臺,並非空穴來風。其原因有二,一方面是由於狗傷人事件層出不窮,以及部分狗的排洩物影響市容市貌;另一方面,對於不養狗的人來說,狗的身份只是「動物」甚至「野獸」,這部分市民自然就會擔心狗是否存在「獸性大發」的可能。不僅如此,生活中諸多俗語也加深著人們對狗的刻板印象,如「狗眼看人低」「狗腿子」等等。因此,對於現今社會中仍佔多數的「非養狗者」來說,在街上隨處可見的犬只並不是溫暖的天使,而是影響生活的動物。無論是野犬還是家養犬,都應當被禁止和取締。唯有這樣,才能保障生活的質量和人身的安全。
但對於反對「禁狗令」的養狗者而言,狗已經不再是一隻單純的動物,它們的「寵物」身份逐漸淡化,轉而上升為陪伴自己的「家人」或「朋友」,乃至精神慰藉。孤身在城市打拼的年輕人們,把始終在出租屋裡等待自己歸家的一條狗,當作屬於自己的萬家燈火;孩子已長大成家、不在身邊的獨居老人們,把家裡的一條狗當作交流心事的對象和排解孤獨的伴侶。這個時候,冰冷嚴格的禁狗令會極大程度地激起養狗者的反彈。因為這紙禁令,不是簡單的收繳物品通知,而是輕易剝奪「陪伴者」的自由乃至生命的鐮刀。
雙方的矛盾看似無法解決,但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問題在於小部分養狗人沒有正確管理犬只。這部分人或許會給狗穿上漂亮的衣服,餵高級狗糧,但卻不對犬只的行為進行管束。這是缺少公共意識和公共道德,凡事以自我為中心的表現。外出遛狗時不拴狗繩、不清理糞便、放任犬只對陌生人吠叫……這些不文明養狗行為既影響他人和公共生活,又使得「養狗者」群體被大眾所誤解。
因此我認為,比起對已經養狗的養狗者實行嚴格的「禁狗令」,不如將養狗的門檻提高,把問題扼殺在萌芽之中。可以在包括國務院等微信小程序中建立一個網上學習平臺,加入一些養狗必備的常識性知識學習課程,並在結課後進行線上考試,以成績判定是否能獲得養狗許可。唯有完成全部課程的學習並通過考試、取得養狗許可後,民眾才可以養狗。如此一來,就能把一些心血來潮或思想水平不達標的養狗者篩掉,留下真正思慮周全、基本能夠保證不影響他人與社會生活和秩序的養狗者。這樣就能夠最大程度的避免出現類似問題,還愛狗人自由,給犬只更合格的照顧,給廣大民眾更安心和舒適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