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驚現全球首例COVID-19「二次感染」,你還相信疫苗嗎?

2020-12-04 騰訊網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現在還沒有任何一款COVID-19疫苗,有足夠證據宣布其真實的保護率和保護效果維持時間,所以現在談是否要多次接種疫苗還為時尚早。從我個人對疫苗的理解來說,我認為接種2劑很可能是一個效果、成本、安全性比較均衡的方案。

據香港媒體報導,一名香港COVID-19感染者4月份痊癒,日前去西班牙旅遊後返港,再現病毒核酸陽性,成為全球首宗二次感染個案。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25日表示,研究比對患者兩次感染的病毒基因排序,發現基因分支有多處不同,可以證實是二次感染。

該消息引發了一些人對於疫苗效果的擔憂,有些人據此認為群體免疫就是一個笑話,陶醫生對此有三點看法。

第一:此類事件必然出現,不出現才怪。

在生物學領域,很難有打包票的事。

以前我們說狂犬病死亡率是100%,現在似乎也有特例出現,但狂犬病100%死亡這個判斷仍基本成立。麻疹說起來也是感染過就終生免疫,但也有少數人會二次感染。俗話說,一山更比一山高,反過來就是一山更比一山低,人群中總是有些人可能因為免疫機制問題或是我們尚未認識到的原因,無法抵禦相同微生物的再次感染,這是一個客觀現象。

再以狂犬病為例,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狗,在其發作後咬人才會讓人得狂犬病。但是,一旦狗的狂犬病發作,那就一定有症狀,且10天內幾乎100%會死亡。傳說中那種人死了但狗還活得好好的、看上去無症狀的帶毒犬是否真的存在呢?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不排除這種無症狀帶毒犬的存在,但即便存在也是極其罕見,沒有流行病學意義(也就是不必考慮)。

可以料見,今後還會有此類案例報導,甚至感染相同病毒的案例也會有。關鍵在於:這種案例在自然情況下的佔比是多少,如果非常普遍,則說明感染後的免疫力並不牢靠,這是疫苗需要擔心或者改善的痛點;如果非常罕見,那說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感染後的免疫力可以維持很長時間,對於疫苗是利好消息。

目前全球感染者超過2300萬人,從這個規模來說,其中很多人應該有機會二次感染,但目前二次感染案例報導很少。陶醫生謹慎樂觀地認為,人群感染後的免疫力還不錯,不排除某些人運氣不好免疫力很快消失。

張文宏醫生也指出,如果「再感染」成立,那麼在疫情高發和流行地區,再感染會成為常態。而即便「再感染」,人類目前已知常見的冠狀病毒免疫時間也遠遠超過4個月。因此,他建議在沒有進一步科學報告之前,無需過分緊張。

針對某些人聲稱這例二次感染宣告群體免疫論破產,陶醫生覺得他們對群體免疫的理解不夠深刻。自然感染是沒法實現群體免疫的,因為新生兒都是易感人群,只要新生兒不斷出生,易感人群就會積累,就會隔一段時間出現疾病爆發。歷史上,群體免疫只有在疫苗廣泛應用後才有實際意義。所以,現在誤解和汙名化群體免疫,很可能在將來用疫苗實現群體免疫後被打臉。

第二:這是否說明疫苗很可能無效?

由這種再次感染現象而擔心疫苗無法有效保護,這是很自然的聯想。

然而,沒有一種疫苗可以實現100%的保護。現在保護率最高的可能是狂犬病疫苗,超過99%,麻疹疫苗接種2劑的保護率估計在97%以上,流感疫苗的保護率可能是現役疫苗裡最低的,大約在60%-70%左右。目前,美國FDA和中國食藥監局出臺的COVID-19疫苗指南中,設定的疫苗保護率最低為50%,中國還希望疫苗保護期在6個月以上。

現在,我們連第一代COVID-19疫苗都還沒有拿到,制訂這樣較低的評價標準,有助於幫助第一代疫苗誕生。當然,實際第一代疫苗的數據可能遠遠優於這個標準,這樣我們就暫時不需要開發第二代疫苗了。如果運氣不好,第一代疫苗效果不佳,那麼我們基於第一代開發第二代,難度也會降低不少。

通常來說,接種疫苗後產生的免疫力,其強度和持久度都略遜於自然感染。但是,我們對傳染病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製備疫苗的水平也越來越高,有些疫苗產生的免疫力已經超過自然感染,比如Hib疫苗和宮頸癌疫苗。COVID-19疫苗有多條技術路線,除了傳統的滅活疫苗,其他技術路線的保護效果都有可能超越自然感染。

第三:為預防二次感染,是否需要多次接種疫苗?

通常而言,對於一種感染後有持久免疫力的傳染病,如果人體再次感染,通常症狀會輕微不少。

人體對微生物的免疫機制,在大多數情況下會有一種記憶效應,當病原體再次入侵時,即便不能避免感染,也可以在感染後迅速通過記憶效應喚醒免疫機制而清除病原體。通過疫苗獲得的免疫力也大致如此,但通常略遜於自然感染獲得的免疫力。

比如水痘,接種1劑水痘疫苗後的保護效果會逐年衰減,導致兒童期接種的疫苗,到小學時效果就不盡人意,常常導致水痘在小學裡爆發。但是,調查也發現,接種過疫苗的孩子相比沒接種過疫苗的孩子,水痘的皮疹數量以及其他症狀的嚴重程度都會輕不少。

現役水痘疫苗是活病毒疫苗,會引起人體的隱性感染,但其感染程度不如自然感染,所以其免疫效果也不如自然感染。現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簡單辦法,就是在孩子入學前接種第2劑水痘疫苗。

現在還沒有任何一款COVID-19疫苗,有足夠證據宣布其真實的保護率和保護效果維持時間,所以現在談是否要多次接種疫苗還為時尚早。

目前,除了中國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只接種1劑,其他目前進入人體臨床的疫苗都是接種2劑。從我個人對疫苗的理解來說,我認為接種2劑很可能是一個效果、成本、安全性比較均衡的方案,接種1劑則有點懸,但希望也能成功(如果成功,少接種1劑會很有優勢)。

相關焦點

  • 參考快訊:香港出現世界首例二次感染病例 兩次病毒株基因排序明顯...
    參考消息網8月25日消息據香港《明報》網站8月25日報導,香港一名33歲的男子上周第二次確診感染新冠病毒。香港大學研究發現,該男子是全球首例康復後二次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據報導,這名男子今年3月曾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當時出現咳嗽、發燒等症狀,經治療後於4月中旬出院;他8月經英國到西班牙旅遊,15日抵港後再次確診,但這次沒有症狀,並在接受治療後於8月21日出院。
  • 全球首例,香港寵物狗確診新冠肺炎,會通過寵物傳染人嗎?
    新冠肺炎確診香港患者周巧兒的愛犬,早前經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兩次病毒測試,發現其口腔及鼻腔樣本呈弱陽性反應。3月4日,香港漁護署表示,有關結果顯示這隻狗已經低程度感染病毒,成為世界首例。全球首例寵物狗,確診新冠病毒全球首例寵物狗,確診新冠病毒
  • 全球首例狗感染新冠肺炎:狗狗口罩、護目鏡會催生數萬億市場?
    新冠肺炎發生後,很多寵物主人擔心狗狗被感染,也為沒有狗狗口罩而發愁——穿再好,沒有健康有何用?主人們很著急。為什麼全球首例狗感染新冠肺炎發生在香港?因為在全世界範圍內,香港人算是比較喜歡養狗的,香港人口超過700萬,寵物狗的數量超過20萬。2010 年到 2012 年間,漁護署在處理流浪狗的支出平均每年開銷達 130 萬港幣,香港在歷史上也曾有狂犬病流行。
  • 香港出現全球首例狗感染新冠病毒 獸醫指狗傳人可能性不大
    COVID-19疫情持續蔓延,近日更出現確診病人飼養的松鼠狗,經病毒測試呈弱陽性反應,漁農自然護理署證實是全球首例狗確診感染新冠病毒。漁護署助理署長(檢驗及檢疫)薛漢宗獸醫星期五接受電臺訪問表示,相信病毒由主人傳染給松鼠狗的可能性最大,目前估計狗傳染狗或其他動物,或是狗傳人的可能不大,但並不是零風險。另有獸醫表示,由寵物狗傳染新冠病毒給人類的機會極低,呼籲狗的主人毋須恐慌,可以為寵物戴上頭套、腳套等裝備預防感染。
  • 香港女富豪,已經感染肺炎病毒,其愛犬成為全球感染的首例!
    3月5日,網上曝光了香港富豪周巧兒的愛犬已經感染上新型冠狀病毒,並且很可能是由人類傳染上的。目前,這隻狗正在港珠澳大橋口岸動物居留所接受檢疫,這是全球首例。香港漁護署發言人強調,現在還沒有證據顯示寵物會傳播新冠病毒,或會因此生病。
  • 全球第二例!香港又發現一隻寵物狗感染新冠病毒,首例確診狗已死亡
    這隻寵物狗是一隻兩歲的德國牧羊犬,它的主人是一名三十歲的女性,於2月27日前往巴黎和倫敦,3月6日抵達香港,周三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後被確診。隨後,這隻德國牧羊犬接受檢測後,結果呈陽性。 除了這隻德國牧羊犬外,這名女子還養了一隻4歲的雜交狗,但是這隻狗的病毒檢測結果為陰性。
  • 狗能夠感染COVI9-19冠狀病毒嗎?
    -19嗎?狗可以感染冠狀病毒,最常見的是犬呼吸道冠狀病毒。這種特殊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不會對狗造成健康威脅,但是狗可以對該病毒進行陽性檢測。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教堂山的一隻名叫溫斯頓(Winston)的哈巴狗被認為是美國首例已知狗COVID-19呈陽性的狗。
  • 全球首例被感染寵物狗的主人 讓人擔心起香港富豪圈
    來源:觀察者網她就是香港神秘女富豪周巧兒。昨日(3月4日),香港漁護署宣布一名確診患者的寵物狗低程度感染新冠病毒,或成為全球首例。經多位專家分析,相信很可能是由人類傳染,這使得該患者的家庭情況、行動軌跡引起了大量網友關注。
  • 全球首例!香港確診狗感染病毒:系新冠肺炎確診患者的愛犬
    澎湃新聞消息,環球網3月5日消息,新冠肺炎確診者周巧兒的愛犬,早前經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兩次病毒測試,發現其口腔及鼻腔樣本呈弱陽性反應。4日,漁護署表示,有關結果顯示這隻狗已經低程度感染病毒,成為世界首例。
  • 家裡養寵物的請注意,香港出現全球首例確診狗感染病毒
    新冠肺炎確診者周巧兒的愛犬,早前經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兩次病毒測試,發現其口腔及鼻腔樣本呈弱陽性反應。4日,漁護署表示,有關結果顯示這隻狗已經低程度感染病毒,成為世界首例。頭條日報網4日稱,漁護署曾徵詢港大、城市大學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專家的意見,他們一致認同有關結果顯示這隻狗已低程度感染有關病毒,並很可能是由人類傳染的。
  • 全球首例,寵物貓確診感染新冠病毒,出現嘔吐、腹瀉、呼吸道症狀
    3月27日,比利時政府部門宣布,比利時出現了首隻寵物貓感染COVID-19的案例。據悉,這也是全球首隻感染COVID-19的寵物貓。據《紐約郵報》27日報導,比利時衛生部門當天表示,比利時列日市的一隻寵物貓在主人確診新冠肺炎後,其新冠病毒檢測結果也呈陽性。報導稱,這是首例已知的貓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
  • 全球首例,歐洲一隻貓感染!揪心!全球,60W+!
    報導稱,這是首例已知的貓感染新冠病毒的案例。而此前,世界衛生組織曾公開發布建議指出,目前沒有證據顯示貓狗等寵物會感染新冠病毒。報導援引《布魯塞爾時報》消息稱,比利時衛生官員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這隻被感染的貓在主人患病一周後,表現出了包括呼吸困難在內的新冠肺炎感染症狀,並在接受新冠病毒檢測後結果呈陽性。
  • 關於香港出現首例狗感染新冠病毒的思考
    【關於香港出現全球首例狗感染新冠病毒的思考】據媒體報導,香港出現首例,新冠確診患者的愛犬感染病毒,這個消息讓人震驚。
  • Science:全球聯盟重新繪製登革熱病毒圖譜,解釋二次感染危及生命等...
    Science:全球聯盟重新繪製登革熱病毒圖譜,解釋二次感染危及生命等問題 來源:生物探索   發布者:張薦轅   日期:2015-09-24   今日/總瀏覽:1/1648
  • 被感染寵物狗的主人身份曝光!香港富豪圈慌了
    【文/觀察者網 陸雨聆】3月4日,香港漁護署宣布一名確診患者的寵物狗低程度感染新冠病毒,或成為全球首例。經多位專家分析,相信很可能是由人類傳染,這使得該患者的家庭情況、行動軌跡引起了大量網友關注。該患者的真實身份,在香港早已不是什麼秘密。
  • 嗅覺喪失檢測有助於識別COVID-19無症狀感染者
    論文精選1因COVID-19隔離,中國早期乳腺癌治療的次優化下降和延遲:2020年第1季度對8397名患者進行的一項全國調查在COVID-19疫情中,中國的癌症患者受到了很大影響,尤其是由於隔離帶來了諸多限制。
  • 全球首例!香港確診一寵物狗感染新冠肺炎病毒
    環球網3月5日消息,新冠肺炎確診者周巧兒的愛犬,早前經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兩次病毒測試,發現其口腔及鼻腔樣本呈弱陽性反應。4日,漁護署表示,有關結果顯示這隻狗已經低程度感染病毒,成為世界首例。頭條日報網4日稱,漁護署曾徵詢港大、城市大學及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專家的意見,他們一致認同有關結果顯示這隻狗已低程度感染有關病毒,並很可能是由人類傳染的。目前,這隻狗正在港珠澳大橋口岸動物居留所接受檢疫。大家都在看官方明確!中華鱉、烏龜、牛蛙按水生物種管理,不列入禁食名錄擔心開學後買不到口罩?湖南省教育廳:統一採購,不得向學生收取任何費用!
  • 全球首例!世界最大動物園中大猩猩感染新冠病毒
    雖然全球多國已經開始接種新冠病毒疫苗,但疫情仍不容樂觀,聖地牙哥動物園的數隻大猩猩也未能倖免於難。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州聖地牙哥動物園的工作人員在周一表示,園內至少有兩隻大猩猩感染了新冠病毒,這是目前已知首例自然傳染給類人猿的病例。
  • 經過訓練的狗子可近乎100%地嗅出COVID-19感染者
    從本周開始,為芬蘭赫爾辛基機場的乘客進行COVID-19檢測的方式會變得更快,更……籠統。芬蘭人部署了一支汪汪隊,狗子可以嗅出身染病毒的旅行者。如果一切順利,狗方案將被作為多重輔助檢測方法之一,在全領域推廣使用。
  • 保護您的寵物免受Covid-19的傷害
    香港的一隻狗顯然對Covid-19檢測為「弱陽性」,但由於該狗沒有症狀,醫學和獸醫專家認為檢測結果可能是環境暴露,感染,其他病毒或其他病毒交叉反應的結果測試問題。給您的狗接種冠狀病毒疫苗不會預防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