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現在還沒有任何一款COVID-19疫苗,有足夠證據宣布其真實的保護率和保護效果維持時間,所以現在談是否要多次接種疫苗還為時尚早。從我個人對疫苗的理解來說,我認為接種2劑很可能是一個效果、成本、安全性比較均衡的方案。
據香港媒體報導,一名香港COVID-19感染者4月份痊癒,日前去西班牙旅遊後返港,再現病毒核酸陽性,成為全球首宗二次感染個案。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杜啟泓25日表示,研究比對患者兩次感染的病毒基因排序,發現基因分支有多處不同,可以證實是二次感染。
該消息引發了一些人對於疫苗效果的擔憂,有些人據此認為群體免疫就是一個笑話,陶醫生對此有三點看法。
第一:此類事件必然出現,不出現才怪。
在生物學領域,很難有打包票的事。
以前我們說狂犬病死亡率是100%,現在似乎也有特例出現,但狂犬病100%死亡這個判斷仍基本成立。麻疹說起來也是感染過就終生免疫,但也有少數人會二次感染。俗話說,一山更比一山高,反過來就是一山更比一山低,人群中總是有些人可能因為免疫機制問題或是我們尚未認識到的原因,無法抵禦相同微生物的再次感染,這是一個客觀現象。
再以狂犬病為例,感染狂犬病病毒的狗,在其發作後咬人才會讓人得狂犬病。但是,一旦狗的狂犬病發作,那就一定有症狀,且10天內幾乎100%會死亡。傳說中那種人死了但狗還活得好好的、看上去無症狀的帶毒犬是否真的存在呢?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不排除這種無症狀帶毒犬的存在,但即便存在也是極其罕見,沒有流行病學意義(也就是不必考慮)。
可以料見,今後還會有此類案例報導,甚至感染相同病毒的案例也會有。關鍵在於:這種案例在自然情況下的佔比是多少,如果非常普遍,則說明感染後的免疫力並不牢靠,這是疫苗需要擔心或者改善的痛點;如果非常罕見,那說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感染後的免疫力可以維持很長時間,對於疫苗是利好消息。
目前全球感染者超過2300萬人,從這個規模來說,其中很多人應該有機會二次感染,但目前二次感染案例報導很少。陶醫生謹慎樂觀地認為,人群感染後的免疫力還不錯,不排除某些人運氣不好免疫力很快消失。
張文宏醫生也指出,如果「再感染」成立,那麼在疫情高發和流行地區,再感染會成為常態。而即便「再感染」,人類目前已知常見的冠狀病毒免疫時間也遠遠超過4個月。因此,他建議在沒有進一步科學報告之前,無需過分緊張。
針對某些人聲稱這例二次感染宣告群體免疫論破產,陶醫生覺得他們對群體免疫的理解不夠深刻。自然感染是沒法實現群體免疫的,因為新生兒都是易感人群,只要新生兒不斷出生,易感人群就會積累,就會隔一段時間出現疾病爆發。歷史上,群體免疫只有在疫苗廣泛應用後才有實際意義。所以,現在誤解和汙名化群體免疫,很可能在將來用疫苗實現群體免疫後被打臉。
第二:這是否說明疫苗很可能無效?
由這種再次感染現象而擔心疫苗無法有效保護,這是很自然的聯想。
然而,沒有一種疫苗可以實現100%的保護。現在保護率最高的可能是狂犬病疫苗,超過99%,麻疹疫苗接種2劑的保護率估計在97%以上,流感疫苗的保護率可能是現役疫苗裡最低的,大約在60%-70%左右。目前,美國FDA和中國食藥監局出臺的COVID-19疫苗指南中,設定的疫苗保護率最低為50%,中國還希望疫苗保護期在6個月以上。
現在,我們連第一代COVID-19疫苗都還沒有拿到,制訂這樣較低的評價標準,有助於幫助第一代疫苗誕生。當然,實際第一代疫苗的數據可能遠遠優於這個標準,這樣我們就暫時不需要開發第二代疫苗了。如果運氣不好,第一代疫苗效果不佳,那麼我們基於第一代開發第二代,難度也會降低不少。
通常來說,接種疫苗後產生的免疫力,其強度和持久度都略遜於自然感染。但是,我們對傳染病的研究已經非常深入,製備疫苗的水平也越來越高,有些疫苗產生的免疫力已經超過自然感染,比如Hib疫苗和宮頸癌疫苗。COVID-19疫苗有多條技術路線,除了傳統的滅活疫苗,其他技術路線的保護效果都有可能超越自然感染。
第三:為預防二次感染,是否需要多次接種疫苗?
通常而言,對於一種感染後有持久免疫力的傳染病,如果人體再次感染,通常症狀會輕微不少。
人體對微生物的免疫機制,在大多數情況下會有一種記憶效應,當病原體再次入侵時,即便不能避免感染,也可以在感染後迅速通過記憶效應喚醒免疫機制而清除病原體。通過疫苗獲得的免疫力也大致如此,但通常略遜於自然感染獲得的免疫力。
比如水痘,接種1劑水痘疫苗後的保護效果會逐年衰減,導致兒童期接種的疫苗,到小學時效果就不盡人意,常常導致水痘在小學裡爆發。但是,調查也發現,接種過疫苗的孩子相比沒接種過疫苗的孩子,水痘的皮疹數量以及其他症狀的嚴重程度都會輕不少。
現役水痘疫苗是活病毒疫苗,會引起人體的隱性感染,但其感染程度不如自然感染,所以其免疫效果也不如自然感染。現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最簡單辦法,就是在孩子入學前接種第2劑水痘疫苗。
現在還沒有任何一款COVID-19疫苗,有足夠證據宣布其真實的保護率和保護效果維持時間,所以現在談是否要多次接種疫苗還為時尚早。
目前,除了中國的腺病毒載體疫苗只接種1劑,其他目前進入人體臨床的疫苗都是接種2劑。從我個人對疫苗的理解來說,我認為接種2劑很可能是一個效果、成本、安全性比較均衡的方案,接種1劑則有點懸,但希望也能成功(如果成功,少接種1劑會很有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