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詩》後,曹植還寫了一首妙詩,10個字道盡與曹丕微妙兄弟情

2021-01-09 美詩美文

帝王家什麼都好,只有兄弟手足之情,似乎比不得尋常百姓家。歸根結底,不過是為了一個皇位。在爭鬥中落敗的皇子,或不免有「恨生在帝王家」的感慨。而縱觀古代歷史,最有此等感慨的人,或非曹植莫屬。

曹植的《七步詩》可謂人人皆知,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道出了生在帝王家的多少無奈。此詩作後,曹丕暫時饒過了曹植,但從未放鬆對曹植的警惕。而曹植一身才華,不願意過著被人天天盯著的日子,甚至希望主動與曹丕交好,以獲得施展才華的機會。然而這只能說明曹植太過天真,夢醒之後的曹植寫下一首《七哀詩》,情詞懇切,其中10個字以一組比喻含蓄地道盡了與曹丕微妙的兄弟情。

《七哀詩》明月照高樓,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獨棲。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願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全詩大意:一輪明月照耀高樓之上,清冷的夜光在樓閣間流轉徘徊。月下的婦人,凝睇怨絕,一聲聲長籲短嘆,透露出無限的哀傷和惆悵。神思惶惶的悲嘆者是何人呢?她自己說是她是宕子的妻。丈夫已經出門十年了,她只能一人過著。丈夫啊,你就像那路上的清塵,沒了蹤跡;我就像那路上的泥水坑,永遠在原地守候。浮沉的分別,就像你我;我們註定漸行漸遠,又哪裡有相會的日子呢?我只希望化身為西南風,吹入你的胸懷。可是你的胸懷從未張開懷抱,我又當如何接近你呢?

這首詩可以說寫的千迴百轉,感人至深,即便是作愛情來看,也是極美的。首句寫高樓之上,流光徘徊,點明環境之清冷幽靜。在如此月色之下,有愁思婦「悲嘆有餘哀。」這就像一個特寫鏡頭,一下子把我們拉近了主人公的精神和情感世界。

「借問嘆者誰?言是宕子妻」這句承上啟下,直接帶出後面的第一人稱的娓娓敘述。十年是丈夫離開的日子,也是妻子「獨棲」的時長。緊接著的10個字,用兩組比喻巧妙地寫盡了二人的關係,「清路塵」是浮;「濁水泥」是沉,浮沉之間,豈有會合時?因此「會合何時諧」就是一個早已經有了答案的問題,這冷冰冰的答案,令人斷腸!

最後,女人公說願意化為西南風,飛入「君懷」;然而,「君懷良不開」,叫我怎麼辦呢?「賤妾當何依」,無限情深,卻註定無依無傍,搖颺無主,豈不傷悲!

全詩以一個棄婦自喻,他與兄弟曹丕之間正似詩中婦人與愛人間一樣,」 浮沉各異勢, 會合何時諧」。曹丕看過此詩之後,有何感觸我們不得而知,但這首詩確實是抒情詩的佳作。

相關焦點

  • 除了七步詩,曹植還寫了一首鬥牛詩,曹丕:這次我是真的服
    比如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就是擁有著極高詩詞造詣的人,他就是曹操的兒子曹植。我們知道,曹操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那麼他的兒子肯定也繼承了他們父親的智慧。曹操有三個比較有名氣的兒子,分別是曹丕,曹植還有曹衝。相信大家都聽說過他們的故事吧,無論是曹衝稱象還是曹植的七步成詩,都讓人印象深刻。但是你知道嗎?除了七步詩,曹植還寫了一首鬥牛詩,曹丕表示:這次我是真的服!
  • 曹植智鬥曹丕 除了七步詩還有一首詩更是難上加難
    不過曹操在立嗣問題上狐疑不決,搞得大臣們紛紛站隊,雖然曹丕沒有像李世民一樣對兄弟痛下殺手,但他還是很忌憚自己這個才高八鬥又不肯掩飾政治企圖的弟弟 。七步詩的故事就反映了兄弟二人的微妙關係。不過據文獻記載,曹丕可不是僅僅讓曹植作過一次命題作文,還有一次考驗也驚心動魄。
  • 曹植的《七步詩》天下聞名,四百年後出現一首詩,完超《七步詩》
    曹魏黃初元年,曹丕稱帝。身登九五之位的曹丕對之前與弟弟曹植爭封太子的經歷無法釋懷,想方設法要除掉曹植。於是以考查曹植才華為藉口,要曹植在七步之內寫一首詩。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無法開脫,只好在極度悲憤中七步成詩。這就是名震一時、流傳千古的《七步詩》。從此,《七步詩》也成為兄弟相殘的代名詞。
  • 曹丕不只一次為難曹植,曾寫出百步詩,難度超七步詩百倍
    大家對曹植的看法是什麼樣的,建安才子,那是當然的,畢竟他可是曹操的兒子,在歷史上曹植也是非常出名的,不過應該不比曹衝厲害,畢竟能想出稱象的法子都能想不來,這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出來的,當然曹植也不例外,他也是曹操幾個兒子中為數不多的幾個能做詩的,而且還能做出那麼多經典的詩,當然這其中最出名的就屬七步詩了
  • 曹丕寫下的這首詩,絲毫不遜於曹植的《七步詩》,卻少有人知
    曹丕和曹植兩兄弟,都繼承了曹操的文學基因,並且皆屬於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在世人眼中,曹植的才華要比曹丕高出不止一個檔次,人品也在兄長之上,在哥哥曹丕的逼迫下,含淚創作的《七步詩》流傳千古,尤其是那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令人潸然淚下。其實,假如曹丕不當皇帝,把所有精力和時間放在研究詩詞歌賦上,未必就比曹植差,堪稱被皇位耽誤的才子,為何這麼說呢?
  • 解讀曹植《七步詩》:從小就會背的一首詩,卻不是作者原版
    入選小學語文課本、被列入小學生必背詩詞的曹植《七步詩》,幾乎人人會背,也因為這首小詩讓人們知道了曹植這個人。#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燃燒豆秸來煮豆,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但這首詩的原版卻不是這四句,而是六句。
  • 曹植的七步詩名垂千古,大文豪郭沫若卻不服,結果寫了首反七步詩
    ——歌德(德)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843,閱讀約2分鐘曹植《七步詩》的典故廣為人知。這一典故源於《世說新語》文獻中的記載。內容如下:「文帝試使東阿王七步作詩,若不成,復詩???????皇帝深以為恥。」上面的意思很容易理解,說曹丕命曹植七步之內作詩,否認要處死他。於是乎,曹植不到七步就唱到,「煮豆為湯,魯叔以為汁。
  • 魯迅改編《七步詩》大受歡迎,郭沫若跟著也做了一首,卻被人嘲笑
    曹植和曹丕的兄弟相爭,導致曹植在無奈之下,寫成了歷史著作《七步詩》,成為了經典絕唱,其中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更是被世人常常引用。而時過多年,魯迅改編了曹植的《七步詩》,全文為:「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泣。我燼你熟了,正好辦教席!」
  • 曹丕見兩頭牛打架,命曹植作詩,不能有牛字,此詩成家喻戶曉名作
    曹操一生有25個兒子,最喜歡兒子只有三子,一個是稱象的曹衝,一個是建安文學的代表曹植,最後一個就是曹丕,曹丕是曹操的次子,傳位子嗣曹丕都不是首選,但最後曹操還是立嗣曹丕。
  • 一代文豪曹植是怎麼死的?他的墓又在哪裡?
    一代文豪曹植是怎麼死的?他的墓又在哪裡?相比於打戰稱帝,曹植更明顯的應該是個文學家,他寫下了非常多的傳世名篇,讓無數的人感到讚嘆和驚豔。曹植是建安八子之一,也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個兒子。曹植在文學方面有非常高的造詣,是三國時期魏國的著名文學家,他的「七步詩」至今仍然廣為流傳。
  • 楊志華超級記憶力——古詩詞六年級下冊「七步詩」倒背如流
    《七步詩》 三國·魏·曹植《繪圖必看》首先我們來看一遍這首詩原文內容:【《七步詩》三國·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gēng),漉(lù)菽(shū)以為汁。萁(qí)在釜(fǔ)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jiān)何太急?】。
  • 武則天的這一醜行,被一囚徒賦詩曝光,還入選了《全唐詩》!
    同樣是寫親人相殘,《七步詩》耳熟能詳,《黃臺瓜辭》卻鮮為人知!武則天的這一獸行,被一囚徒賦詩曝光,還入選了《全唐詩》!在中國歷史上,有個非常混亂的特殊的時期,那就是南北朝時代,短短的170年間,朝代更迭頻頻,留下了許多人倫悲劇。南朝的劉宋是南朝中存在時間最久、疆域最大的朝代,共傳四世,歷經十帝,享國59年。
  • 李白柔情蜜意的一首詩,化用曹植詩句,無一怨字卻字字是怨
    說到李白的詩,很多人覺得是豪情萬丈,氣勢磅礴。是」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闊,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的意氣風發,是」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的一瀉千裡。其實李白的詩不僅有」剛「的一面,還有」柔「的一面,他也能寫出」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的純真,」美人卷珠簾,深坐顰眉蹙「的幽怨,也有」早知如此絆人心,何如當初莫相識。」的無奈。本文要分享的就是李白很「柔」的一首詩,只有20個字,卻是一首經典,詩為《玉階怨》。玉階怨李白 〔唐代〕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 李商隱很經典的一首詩,開篇七字即寫盡了女子的千嬌百媚
    今天給大家分享李商隱的一首詩,《為有》寫富家女子對丈夫的抱怨。為有雲屏無限嬌,鳳城寒盡怕春宵。無端嫁得金龜婿,辜負香衾事早朝。「為有雲屏無限嬌」,雲母屏風後面的美人格外的嬌媚。官宦人家,華堂高屋,錦衣玉食,說不盡的榮華富貴。在鑲嵌著雲母裝飾的屏風後面,美麗佳人笑靨如花,特別的嬌媚。身居閨房,富麗堂皇的裝飾,一看就是有錢人家,珠簾垂掛,清新淡雅。
  • 中華好詩詞|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人若不要臉面,還不如死了算啦。你看這黃鼠還有牙齒,人卻不顧德行。人要沒有德行,不去死還等什麼。你看這黃鼠還有肢體,人卻不知禮義。人要不知禮義,還不如快快死去。◇創作背景:諷刺的對象前人大致上有二說:《毛詩序》以為是刺在位者無禮儀,鄭箋從之;《魯詩》則認為是妻諫夫,班固《白虎通義·諫諍篇》承此說。
  • 一首詩寫盡了山林的幽深靜寂,王維《鹿柴》全詩深度翻譯和賞析
    【賞析一】這是一首山水詩,描繪的是傍晚時分山林幽深靜寂的景色。詩的前半部分,「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空」字突顯了山的清靜,「但聞人語響」,通過聽覺感官的感受,襯託出山林的幽深,在視覺上是「不見人」,在聽覺上是「聞人語」,將人的感受與情境結合,人與自然融合為一體。詩的後半部分,「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 高適寫在牆上的一首「錯詩」,被不知名路人改一字,成了一首妙詩
    有個成語叫一字之師,指的是旁人給改一個字,讓原來的作品更好。這個成語出自北宋文人陶嶽編著的《五代史補》,講的是這樣一段雅事:當年晚唐著名詩僧齊己寫了一首名為《早梅》的詩,詩中有一句「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他拿去找大詩人鄭谷品鑑,對方於是將他的「數枝梅」改成了「一枝梅」。
  • 學驢叫,小心眼,真性情的曹丕哪像魏國的開國皇帝?
    提起曹丕,想必在很多人心中,都是那個在曹操面前唯唯諾諾,繼承大位之後,用「七步詩」迫害親弟弟曹植的卑鄙小人。其實曹丕的文採很高,只是父親和弟弟曹植的文學天賦更高,就像一個考了85分的孩子,明明已經很優秀了,可是跟身邊這兩個總考100分的一比,就遜色了。不但詩寫得好,曹丕還喜歡騎馬打獵,劍術也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