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最大的海洋保護區即將誕生

2021-01-18 美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一隻海鳥飛過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這裡是重要的海鳥保護區,幾千萬隻信天翁、企鵝和其他物種在此繁衍生息。一個新成立的海洋保護區將為鳥類重要的覓食地提供保護。

攝影:DAN MYERS, NATIONAL GEOGRAPHIC PRISTINE SEAS

撰文:SARAH GIBBENS

在南大西洋中部,坐落著世界上最偏遠的有人居住的島嶼;它周圍的水域將成為全球第四大全面受到保護的海域,也是大西洋最大的保護區。

英國領土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距離南美洲以東3700公裡,南非以西2575公裡。想要登島,必須從南非乘7天船;踏上島嶼的瞬間,「你會覺得自己仿佛來到了世界邊緣」,皇家鳥類保護協會英國海外領土小組的負責人Jonathan Hall說。

現在,這個由四個島嶼組成的群島將成為68.7萬平方公裡的海洋保護區,面積幾乎是英國的三倍。11月12日,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政府宣布,島鏈周圍90%的水域將成為「禁捕區」,禁止開展捕魚、採礦和其他開採活動。

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稱,這不僅有助於改善保護區外的小型龍蝦漁業,也可以保護棲息在島上的幾千萬隻海鳥的覓食地,比如黃鼻信天翁和鳳頭黃眉企鵝,以及海豹、鯊魚和鯨的棲息地。

新保護區將加入英國的「藍帶計劃」(Blue Belt Programme);到目前為止,該計劃保護了全球700萬平方公裡的海洋生態系統。新保護區是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英國政府、皇家鳥類保護協會(在該地區工作了20年)等多個環保組織,以及國家地理學會原始海洋考察計劃多方努力的結果。

七海愛丁堡

發表於2014年《國家地理旅行者》(現已停刊)的一篇文章中,作者Andy Isaacson將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簡稱特裡斯坦)描述為蘇格蘭和加州大蘇爾的混合體。

主島上最突出的是一座活火山,冬天白雪皚皚,信天翁在懸崖峭壁上築巢。海灘是海豹和企鵝的地盤,距離海岸不遠是金色海草林。島上只有一種樹:「島樹」木本石南茶。

在特裡斯坦唯一的村莊七海愛丁堡裡,生活著蘇格蘭人、美國人、荷蘭人和義大利人的後裔,約245人。

1506年,葡萄牙探險家Tristo da Cunha最早發現這座島,但直到1816年,才有人居住。當時英國駐軍在此駐紮,防止法國人從北邊2160公裡的聖赫倫那島營救被流放的拿破崙皇帝。

在之後的歲月裡,這些英國水手的後代,還有其他一些人在島上繁衍生息,他們養羊,種土豆,捕龍蝦。

雖然人煙稀少,但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上的野生動物卻十分豐富,海鳥多達幾千萬隻。

每天晚上,在島上,「當鳥兒降落時,空氣中仿佛飄來一陣黑煙」,Hall說:「生命如此精彩。」

2017年,國家地理原始海洋考察計劃的科學家遠赴群島,開展研究。他們還發現了大量遷徙的大青鯊;由於人類對魚鰭的狂熱,這種魚被過度捕撈。

「這裡的生態系統獨一無二,」國家地理駐地探險家Enric Sala說。這是幾千公裡內,唯一擁有海草林等沿海生態系統的地方,同時也是大青鯊的重要繁殖地。

海洋保護的益處

儘管地處偏遠,但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也面臨著威脅。每年,過往船隻帶來的入侵老鼠會殺死約200萬隻鳥。首個消滅老鼠計劃將於2021年實施。

國家地理原始海洋考察計劃探險隊的潛水員在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海岸附近的金色海草林中工作。國家地理學會與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政府合作,於2017年開始,對這片地區展開展研究考察。

攝影:ROGER HORROCKS, NATIONAL GEOGRAPHIC PRISTINE SEAS

海豚在群島周圍水域遊弋。

攝影:ROGER HORROCKS, NATIONAL GEOGRAPHIC PRISTINE SEAS

皇家鳥類保護協會的Hall說,近海地區曾出現過非法捕魚船。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的居民經營龍蝦業,持有海洋管理委員會的可持續認證。新的海洋保護區不包括幾座島嶼的近海捕漁區。在海洋保護區內,嚴禁捕魚。

原始海洋考察計劃2017年的一份報告利用衛星數據,追蹤了2014年至2016年該地區的捕魚船情況。在253艘被記錄下來的船隻中,大部分只是經過,但有11艘的活動與捕魚有關。工業捕魚會導致海鳥、鯊魚和其他重要物種不慎被漁網或魚線纏住。

在英國藍帶計劃的保護下,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將會得到更多資源用於巡邏,以阻止非法捕魚活動,Hall說。

海洋保護區被專家們視為保護環境的好方法。發表於11月1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項研究進一步證實,有科學證據表明,世界各地的海洋保護區提供了更多的捕獲量,來保護食物供應。不受幹擾的漁業會帶來「溢出」效應,即保護區裡的大量魚類會「溢出」到捕魚熱點地區。研究發現,只要把現有的保護區網絡擴展5%,全球捕魚量至少增加20%。

「隨著人口數量迅速增長,對海產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再加上可以預料的氣候變化對很多漁場的負面影響,我們有必要提升對魚類資源的管理和保護,」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的生態學家、研究著者之一Reniel Cabral說。

更多工作

全世界大約8%的海洋被指定為海洋保護區,但只有2.6%完全禁止捕魚。

信天翁雛鳥棲息在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雖然新的海洋保護區保護了信天翁覓食的水域,但大量入侵老鼠導致雛鳥面臨巨大的威脅。消滅老鼠計劃將於2021年實施。

攝影:DAN MYERS, NATIONAL GEOGRAPHIC PRISTINE SEAS

國家地理學會的自然運動倡議呼籲保護30%的海洋,他們的研究表明,這樣可以從生態系統獲得更多益處,比如豐富的魚類。保護大片海洋也有助於保護極度瀕危物種不會滅絕。

「如果不想讓物種滅絕,我們需要用10年時間去保護30%的海洋,」Sala說。

他表示,這些保護區必須是特裡斯坦-達庫尼亞群島周圍那樣的大片原始水域,但他指出,我們也需要很多商業捕魚業更活躍的小型保護區,比如美國和地中海水域。

(譯者:Sky4)

相關焦點

  • 大西洋東南熱帶雨林保護區—巴西的動物天堂
    大西洋東南熱帶雨林保護區佔地1691750公頃,分為核心地區和緩衝地帶,其中前者佔地46萬8193公頃,除了一小部分屬個人所有之外,其它均屬聯邦和州政府所有。大西洋東南熱帶雨林保護區屬亞熱帶溼潤氣候。該地區全年氣候溼潤,年平均降水量在1200-1500毫米之間,大西洋東南熱帶雨林保護區內有保存完好的種類繁多的瀕危大西洋雨林物種。大西洋東南熱帶雨林保護區有各種各樣的動物群,其中的瀕危物種受到當地政府的特別保護。哺乳動物有120來種,其數量之多在巴西是首屈一指的。在如此眾多的動物中,美洲虎、虎貓、灌木狗、水獺及20多種蝙蝠和各種瀕臨滅絕的物種尤為引人注目。
  • 【海洋科普】大西洋「藍龍」為何現身南非海灘?
    【海洋科普】大西洋「藍龍」為何現身南非海灘?青島水族館青島水族館官方微信,認識海洋從這裡開始……NEW!大西洋海神海蛞蝓是一種海生腹足綱海神鰓科的軟體動物,最大僅有3公分長。平常漂浮在海中,任由風和海洋環流帶著它們移動。
  • 新建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海洋公園名單公布
    李海清在發布會上說,經過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評審委員會評審和國家海洋局局長辦公會審議,此次建立了5處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乳山市塔島灣海洋生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煙臺牟平沙質海岸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萊陽五龍河口濱海溼地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海陽萬米海灘海洋資源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威海小石島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7處國家級海洋公園(廣東海陵島國家級海洋公園、廣東特呈島國家級海洋公園
  • 紐西蘭梅爾島——它既是野生動物保護區,又是海洋保護區!
    自1953年建立野生動物保護區以來,島上生活了許多本土鳥類——吸食花蜜的鈴鳥和蜜雀,還有斑鳩、貓頭鷹、鳩尾榫、卡卡(棕頭鸚鵡)、灰吵刺鶯、鵲、翠鳥以及在地熱迷霧中穿梭的獵鷹。人行步道通向湖泊,貫穿整片高大的森林,路兩旁有清晰的標誌。 毛利人眼中的圖魯阿是非常特殊的島嶼。因為它的地質成分中含有黑曜石。
  • 遼寧新增5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
    4月22日,記者從省海洋與漁業廳獲悉,經國家海洋局批准,我省新增5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分別為盤錦鴛鴦溝、綏中碣石、興城覺華島、大連長山群島和大連金石灘。至此,我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達到6個。
  • 一條巨大的白色鯊魚,在大西洋西北區域被抓到,號稱「海洋女王」
    一條巨大的白色鯊魚,在大西洋西北區域被抓到,號稱「海洋女王」Largest white shark was caught in Northwest Atlantic Ocean在大西洋西北部,10月2日,「大白鯊研究基金會」(OCEARCH)的科技團隊,捕捉到了一條巨大的白色鯊魚
  • 回顧大西洋颶風季:海洋變暖延長登陸颶風生命史
    2020年的大西洋颶風季格外躁動不安氣候變暖是重要原因之一今年的大西洋颶風季,颶風活動「極度活躍」:共生成30個命名風暴,其中13個發展成颶風,包括6個強颶風。而在正常情況下,一個大西洋颶風季平均出現12個命名風暴,其中6個演化為颶風,包括3個強颶風。今年大西洋生成的風暴數量已遠遠高於正常水平,是有記錄以來生成風暴最多的颶風季。颶風「變異」自1900年以來,颶風的破壞力一直呈現出增強的趨勢,最惡劣的颶風發生頻率是100年前的3倍以上。
  • 我省組織參加「中國最美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評選活動
    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加強海洋生態文明和海洋特別保護區宣傳工作,提高全民海洋保護意識,積極建設「美麗海洋」,我省組織9個海洋特別保護區(錦州大筆架山海洋特別保護區、盤錦鴛鴦溝國家級海洋公園、遼寧團山海蝕地貌國家級海洋公園、葫蘆島覺華島國家級海洋公園、綏中碣石國家級海洋公園、大連星海灣國家級海洋公園、大連仙浴灣海洋公園、大連金石灘國家級海洋公園和大連長山群島國家級海洋公園
  • 大白鯊橫渡大西洋 一年遊了32187公裡
    今年3月11日,科學家們欣喜地觀測到,莉迪亞已經到了大西洋彼岸,這是科學界首次觀測大白鯊橫渡大西洋。  現代快報記者 李欣 編譯  遊了32187公裡,創下世界紀錄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國家海洋漁業局漁業研究生物專家海蒂·杜瓦表示,此前研究者們一直認為,大白鯊具有橫渡大西洋、完成長途旅程的能力,但從未有能證明這一點的科學證據。
  • 大西洋鱈魚:北美產或再漲價,挪、俄產將成主角?
    大西洋鱈魚:北美產或再漲價,挪、俄產將成主角?2016-12-09 23:08: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凍品攻略        瀏覽量: 2218 次 我要評論 為了維護鱈魚存量,最近緬因灣漁業研究機構研製出一種新型捕魚網,可以儘量避免在捕撈其他魚類時造成的大西洋鱈魚的損失,投入使用後可適當減輕2017年的捕撈壓力。近日,加拿大新英格蘭漁業管控委員會發來消息,稱今年大西洋鱈魚產量表現不佳,喬治斯海域為1200噸,緬因灣海域為500噸。
  • 24國代表集會德國商討建立南極海洋生物保護區
    《明鏡周刊》網站(www.spiegel.de)7月16日報導,本周一至周二,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在德國召集會議,商討是否建立南極海洋生物保護區,包括中國、美國、俄羅斯在內的24國代表與會。這是CCAMLR1982年以來除年度會議外第二次召開特殊會議。儘管反對建立保護區的國家感受到更多壓力,但由於自身的經濟和科研利益各國仍不能達成一致。
  • 印度最大的保護區,卡奇保護區的風光
    卡奇保護區位於古吉拉特邦,佔地面積達45652平方公裡,是印度最大的保護區。卡奇保護區為古吉拉特邦的2100多頭野驢提供自然庇護。除了野驢之外,卡奇保護區還有大量的藍牛、印度羚,瞪羚、狼和豺等野生動物。除此之外,卡奇保護區的鳥類也享有盛名,其中最著名的是來自西伯利亞的紅鸛,冬季,在多拉維拉可以見到成千上萬隻這種極其漂亮的粉紅色的鳥。
  • 我省3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選劃和調整順利通過專家評審
    12月13日,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選劃和調整報告評審會議在北京召開,全國共7個海洋特別保護區通過專家評審。其中,我省佔3個,分別是新建大凌河口國家級海洋公園,調整擴大錦州大筆架山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和遼河口紅海灘國家級海洋公園。  我省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建設工作得到國家海洋局領導和省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認可。
  • 俄專家在遠東海洋保護區發現兩條罕見的黃脊遊蛇
    俄羅斯濱海邊疆區遠東海洋保護區發布消息稱,專家在保護區內發現兩條黃脊遊蛇(Coluber spinalis),此為俄羅斯境內最稀有的蛇類之一。遠東海洋保護區的研究工作由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伊琳娜·馬斯洛娃和爬蟲學家米哈伊爾·阿庫連科主持。
  • 去處‖「全球最大章魚堡」來了,就在長風海洋世界全新「鰩魚灣」
    國內首個水下海底小縱隊實景體驗館亮相上海長風海洋世界!這座全新的「鰩魚灣」,將持續傳遞「繁育、救助、保護」的海洋理念,並攜手知名IP《海底小縱隊》共同還原水下章魚堡的真實場景,以寓教於樂的方式,開啟專注於海洋生物「鰩魚」的長期保護與養育的新篇章。
  • 長風海洋世界「上新」了!帶你揭秘「全球最大章魚堡」……
    帶你揭秘「全球最大章魚堡」…… 2020-12-30 13: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第四屆海洋知識競賽33:世界上最大的海灣是哪裡
    贏取南極旅遊大獎 點擊進入答題頁面>>http://edu.china.com.cn/2011hyzsjs/node_7127310.htm221.世界上最大的島嶼在哪裡?最大的群島國家在哪裡?島嶼是指海洋、湖泊或江河中被水包圍的陸地。
  • 走出地中海:糖、魚、奴隸與大西洋史觀
    這種情結所相信的是,海洋是交流的渠道,生活在海洋周圍的人群有著緊密的文化、物質交流。海洋有著超越國界、超越族群和宗教的cosmopolitan的屬性。這種強調對等與交流的史觀根植於地中海特有的地理環境和歷史進程中,但是如果我們把眼光再往西看,離開溫暖、平和的地中海,進入洶湧、遼闊的大西洋,我們卻可以看到另外一種歷史進程。
  • 鳳頭燕鷗的守護者(保護區裡的年輕人(20))
    如今,保護區裡已有154種鳥類。」丁鵬說。今年31歲的他是保護區管理局工作人員,也是中華鳳頭燕鷗招引工作的主要執行人之一。  「儘量不破壞島上的原生態」  韭山列島的中鐵墩嶼上,有成群的中華鳳頭燕鷗,那裡的監測與保護研究基地建設得初具規模。  一年裡絕大多數的時間漂在海上,丁鵬是名副其實的「海漂」。島上,中華鳳頭燕鷗的鳴叫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 全球最大磷蝦捕撈聯盟,主動劃出禁漁區
    2020年9月,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與英國普利茅斯海洋實驗室等機構科學家共同發表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在過去近100年的時間裡,南極磷蝦大尺度時空分布發生了巨大變化,南極大西洋扇區的磷蝦豐度減少,而印度洋和太平洋扇區或許能夠比一個世紀之前容納更多的磷蝦種群,成為磷蝦新的「避難所」。  除了氣候變化,還有商業捕撈。